分享

【上海故事】中华无轨电车第一线:14路电车简史

 非亲似亲fhf 2021-11-26
图片

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刊登的无轨电车广告

公交在上海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车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无轨电车对于上海乃至全国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因为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就诞生在上海,这个开端在全国遥遥领先。不仅如此,这还是一条全球持续运营时间最久的无轨电车线路。请记住这条线路的名字——14路。

图片

14路电车微历史

1914年

图片

早期英商无轨电车

11月1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简称英电)开辟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后定名14路。自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口)沿福建路至老闸桥(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线路全长1.127公里。

11月27日,因电车硬质车轮对路面造成损坏,工部局与英电为磋商道路修理费用展开拉锯战,在改善车轮方案出台前电车暂停行驶。

1915年

图片

早期开往郑家木桥的英商14路无轨电车

7月6日,14路电车恢复行驶。

1916年

图片

早期开往天后宫桥的英商14路无轨电车

9月21日,14路电车北端沿北京路(今北京东路)向东延伸至天后宫桥(河南路桥)。

图片

1925年指南:14路无轨电车票价表

1925年

图片

开往沪宁车站(北火车站)的英商14路无轨电车

10月11日,14路电车北端延伸至沪宁车站(即北火车站,简称北站),自原线经河南路桥、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终点站设于北山西路(今山西北路)。

1926年

10月23日,14路电车与法商电车互通,南端延伸至民国路(今人民路)郑家木桥街(今福建南路)口。

1927年

11月3日,14路电车北端终点由北山西路调整为北河南路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口。

图片

1929年地图:14路无轨电车北站终点站

图片

1934年指南:14路无轨电车票价表

1937年

因战事影响,9月5日起,14路电车调整为郑家木桥至天后宫桥(河南路桥)南堍。

11月12日,14路北端终点仍恢复为北火车站,自郑家木桥至北站全线长2.558公里

图片

1939年无轨电车线路图:14路走向

1938年

14路电车恢复英法联营,线路自民国路至北火车站。

图片

1930年代的14路无轨电车经过郑家木桥(网图)

1941年

12月9日,日军对英电实行“军管理”。

1942年

2月,英电更名上海电车株式会社。

3月20日,日军宣布委托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接管英电,英法联营中断。

1944年

7月1日,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改组为上海都市交通公司。时有电车线路来往于郑家木桥与北火车站之间,线名为19路。

1945年

年初,上海都市交通公司全数电车线路停驶。

11月2日,英电复业,14路电车复起讫郑家木桥与北火车站之间。

1951年

7月24日,英法商电车再次互通联营,14路电车南端终点恢复为人民路(当时尚称民国路),近福建南路口。

图片

1951年新上海便览:14路无轨电车(互通前)

图片

1951年地图:14路走向(互通后)

1952年

图片

14路同款配车EMB60‎3型无轨电车(网图

12月30日,14路电车由北站延伸至‎沈家湾(武‎进路吴淞路口以西),线长增至3.796公里。

图片

1953年交通日记:14路

图片

1953年地图:14路沈家湾终点站

1954年

1月12日,14路电车由上海市电车公司第一保养场(静安寺车栈)划归新建的第三保养场(东长治路)管理(后于1955年2月5日第二保养场和第三保养场合并,定名为电车第二保养场)。

7月1日,因21路环城电车(1953.7.1—1954.7.1)撤销,14路电车同步调整走向,自沈家湾起循原线至人民路后,沿人民路、中‎华路‎环城内圈行驶一周后,再循原线回沈家湾,同时将终点站设在小南门。

图片

1955年交通日记:14路无轨电车

图片

1956年地图:14路无轨电车环城走向

图片

1956年交通日记:14路无轨电车

图片

1957年交通日记:14路无轨电车

图片

1957年生活手册:14路无轨电车

1958年

5月13日,14路电车北端延伸‎至全家庵路‎(今临平北路)。

图片

1958年交通指南:14路无轨电车

图片

1959年公交手册:14路无轨电车

图片

1960年公交手册:14路无轨电车

1962年

9月1日,新辟11路环城电车,14路电车同步调整,不再绕环城内圈行驶一周,终点站调整为老西门。线路自全家庵路至老西门全长7.864公里。

图片

1963年地图:14路老西门终点站

图片

1965年票价表:14路和11路电车

1969年

旧英制603型电车退出14路运营,新的SKD644型电车加入运营。

图片

1974年交通指南:14路电车

1976年

SKD663型铰接式无轨电车投入14路运营,逐步替换单机电车。

图片

14路SKD66‎3型电车,福建中路(网图)

图片

1978年交通路名指南:14路电车

图片

1980年公交手册:14路电车

1982年

配合四平路道路拓宽一期工程,14路电车临时缩线至东嘉兴路,工程完工后往老西门方向未再恢复新嘉路—东嘉兴路走向。

图片

1982年地图:东嘉兴路一带14路电车局部走向(调整前)

图片

1983年交通手册:14路电车(调整前)

1983年

9月15日‎,14路电车北端延伸至‎打虎山路,线路总长增至8.75公里。

图片

1983年行驶在辽源西路上的14路无轨电车,配车SK561‎GF型(Leroy W. Demery, Jr. 摄)

图片

1984年地图:14路打虎山路终点站

另外,为了方便上海低压电器厂盲人职工乘车,14路双向增设盲人招呼站(亦称“照顾站”,设站在四平路头道桥东北),1985年起每日高峰时段有盲人专车停靠。

图片

14路盲人专车(《新民晚报》1985年报道)

1985年

8月15日‎,配合福建路‎,浙江路实施机动车单向通行交管措施,14路电车往老西门方向改道行驶,自原线河南北路起,经天‎潼路、浙江北路、浙江路桥、浙江中路、湖北路、海口路、浙江中路、浙江南路、人民路,至中华路老西门止;往打虎山路方向不变。

1987年

1月6日,配合四平路(临平北路—新港路)自来水埋管施工,14路电车临时缩线为老西门至东嘉兴路,原东嘉兴路过境站设为临时终点站。

2月,配合武进路河南北路口机动车禁止西向南左转交管措施,14路电车往老西门方向改道,自原线武进路起,经江西北路、海宁路,回河南北路原线。“北站”站点迁至江西北路上设站。

图片

14路SK561G型电车,河南路桥(徐喜先《百变上海》)

1988年

图片

1990年地图:14路东新桥终点

图片

东新桥北海路海口路交叉口14路电车转弯处(网图)

9月1日,因延安东路隧道工程建设影响,14路电车南端临时缩线调整至‎东‎新桥,线路自东新桥至打虎山路全长7.75公里。往东新桥方向自原线浙江中路,经湖北‎路(北向南)、海口路、北海路,至湖北路(南往北)止;往打虎山路方向自湖北路起,经广东路、福建中路,再循原线。东新桥终点站设在‎湖北路72号处(北‎向停靠,原25路东新桥终点站)。后定为正式走向。

同年,因铁路新客站启用后,北站已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市府发文公交站点停用“北站”名称,14路电车“北站”站点更名为“武进路”。

图片

1989年票价表:14路电车

图片

1990年乘车手册:14路电车

1991年

7月17日,配合吴淞路市政施工,14路电车临时改道经四平路、溧阳路、四川北路、武进路,再循原线行驶。至1992年9月10日恢复。

1992年

因四平路拓宽二期工程竣工,嘉兴路桥完成改建,14路电车改道四平路、嘉兴路桥、吴淞路行驶,不再经由新嘉路、东嘉兴路等路段,撤销“东嘉兴路”双向站点。

图片

1992年交通指南:14路电车

图片

1993年票价表:14路

图片

1994年交通指南:14路电车

1995年

9月24日,‎因海宁路、武进路实施单向‎通行,14路电车往打虎山路方‎向改道,自原线河南‎北路起,经海宁路、吴淞路,循原线。

图片
图片

1996年交通手册:14路

1996年

14路电车南端缩线至南京东路,终点站设在汉口路。

图片

14路SK561GF型电车,打虎山路(六个石头 摄)

1997年

春节期间,公交二电公司自行研制了全国首辆冷暖空调电车,并投入到14路电车线路上运营,给这条中国无轨电车第一线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光环。

图片
图片

公交二电公司自行研制的全国首例冷暖空调电车在14路上运营(网图)

14路电车东新桥终点站迁‎移至广东路‎福建中路口(即今址)‎,进站线路简‎化为由湖北‎路南向‎东转入广‎东路‎。

图片

14路SK561GF型电车,东新桥终点站站址已调整至广东路(网图)

图片

14路SK561GF型电车,打虎山路(六个石头 摄)

1999年

图片

14路SK510‎5GP型电车(网图)

14路电车北端‎延伸至本溪‎路:往本溪路方向自原线控江路起,经江浦路至本溪路止;往东新桥方向自本溪路起,经控江路、打虎山路循原线。

图片

14路SK6105KP型空调汽车,东新桥(朱达艺 摄)

2001年

8月14日‎,14路电车延伸‎至江浦路中山北二‎路,填补江浦路‎北端公共交通空‎白,线路全程10公里。14路往中山北二路方向自原线控江路起,经江浦路至终点站止;往东新桥方向,自江浦路起,经中山北二路、长岭路、抚顺路、江浦路、本溪路,循原线至广东路止。

图片

14路SK5105KGP-1(E5P)型电车,武进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6962P型汽车,吴淞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6115KHP2-1型电车,河南北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6105KP型空调汽车,河南北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5105GP型电车,海宁路(金峥杰 摄)

图片

14路SK6115KHP2-1型电车,海宁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WB6120KHV2-3(S2C)型空调客车,河南北路武进路(朱达艺 摄)

图片

2003—2004上海绿页:14路

图片

14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东新桥(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5105KGP-1(E5P)型电车,打虎山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K5105GP型电车,四平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GDW6105G(G0A)型客车,河南北路(朱达艺 摄)

图片

14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嘉兴路桥(朱达艺 摄)

2007年

配合地铁施工,14路电车临时改道,自辽源西路起,经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循原线行驶。

同年,配合地铁施工,14路往中山北二路方向临时改道经河南北路、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河南北路,再循原线行驶。

图片

14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浙江中路(陈寒松 摄)

图片

14路HZGWG100K(H0A)型电车,东新桥(朱达艺 摄)

2008年

配合打虎山路施工,14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临时改道,自控江路起,经大连路、新港路,回原线。

同年,再次配合地铁施工,14路临时改道经控江路、大连路、周家嘴路、海宁路、河南北路。

同年,配合地铁施工,14路临时改道:往东新桥方向自原线河南北路起,经塘沽路、山西北路,回天潼路原线;往中山北二路方向自河南北路起,经天潼路、江西北路、七浦路,回河南北路原线。

图片

14路SWB51‎05GP-3(SG)型电车,天潼路(电粉wing 摄)

图片

14路SWB6100V2(S0D)型客车,武进路(周文俊 摄)

2013年

11月,配合武进路施工,14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晚22点后临时改道行驶吴淞路、海宁路、河南北路。施工结束后即恢复。

图片

14路HZGWG‎100K(H0A)型电车,嘉兴路桥(小魔王 パパ 摄)

图片

14路武进路河南北路区间车HZGWG‎100K(H0A)型电车,海宁路(Sunflower (DB) 摄)

2014年

6月1日,14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恢复河南北路、天潼路原走向。

2015年

4月18日,配合浙江路桥施工,14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临时改道,自河南北路起,经河南路桥、河南中路、北京东路,回浙江中路原线。2017年5月恢复原走向。

图片

14路JNP-WG120G(J2B)型电车,东新桥终点站(张渊源 摄)

2018年

8月4日,配合武进路架空线落地施工,14路电车往东新桥方向临时改道经吴淞路、海宁路、河南北路行驶。

图片

14路JNP6120BEV1(J2B)型电车,新港路(张渊源 摄)

图片

14路SWB5129BEV77G(S5A)型电车,河南路桥(张冰 摄)

图片

14路SWB5129BEV77G(S5A)型电车,福建中路广东路(廖辉 摄)

图片

14路电车沿线地标

地方文化坐标

东新桥

图片

东新桥北海路闹市旧影

历史上的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自东至西的第7座桥在建桥初并没有取名字,当地民众就自发地称呼它为“新桥”。不久,在其西首另外筑了第8座桥,也被称为“新桥”。为了区别二者,就把东边的称作“东新桥”,西首的称作“西新桥”。这样一直到1914年后填没了洋泾浜筑成爱多亚路(延安东路),沿线各桥均被拆除,可是东新桥的名称依然沿用下来了,并演化为区片地名。原桥址北部的北海路、湖北路、海口路、浙江中路交会处一带,曾是皮革业、纸扎业聚集成市的地方,电车借助这里的地形利势,在这里设置了东新桥终点站,电车频繁在此转弯、掉头、停靠,一片都会繁忙景象。

图片

早年在郑家木桥建造的电车转向盘台。无轨电车到终点站后,先驶上该台,然后用人力推动转台实现车辆掉头

在东新桥以南的公馆马路(金陵东路)上,从1908年起就有法商2路、10路有轨电车行驶。英商3路、5路电车也由东新桥始发分别开往山海关路和北站,知名度提升。1949年后,这一带商业服务业继续繁荣,旅馆、饭店、食品店等营业向来兴旺。自延安东路隧道通车后,14路接过25路之棒,设终点站于此,东新桥地名仰赖站名传承至今。

图片

“14路,方向东新桥”,几十年未变的终点站,已经成为上海地方文化经典传承的绝佳案例(廖辉 摄)

日升楼

图片

旧上海日升楼所在的南京路浙江路交会处

如今站在南京东路、浙江中路、湖北路相交的五叉路口,借着南京路步行街的“魅力”,这里始终人来人往、喧闹非凡,节假日更是人流如织。但要提起“日升楼”这个地名,当今知者早已寥寥无几了。19世纪80年代时,就在这个路口的东北转角处建有一座名为“五龙日升楼”的茶馆,全因在茶楼上可俯视五条马路交汇而得名。五龙日升楼布置精致,屋檐挂有宫灯,沿街阳台设有观景雅座,南京路车水马龙尽收眼底。因其地理位置好,故茶客盈门。日久,人们就把附近一带都称为“日升楼”。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从静安寺出发以后就经过这里并驶往外滩。同年,老垃圾桥(浙江路桥)在此地浙江路北首建成。不久,该地区遂成为市中心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1、2、3、5、6、7路有轨电车均经此路口。清末民初,新新舞台及楼外楼游戏场亦在此开张。1917年起,先施、永安、新新三大百货公司先后开设,这一带市面更为繁华。后日升楼茶楼因房屋失修而歇业,但作为地名仍被沿用至1950年代。每当14路电车行车穿越南京路时,在“永安”和“先施”等老建筑的印衬下,仍有几分老上海神韵。

图片

1988年日升楼路口,14路561GF型电车经过(张渊源 摄)

老闸桥

图片

1949年时的老闸桥北京东路(Vladislav Mikosha摄)

福建路桥南堍至北京东路的福建中路两侧地区习惯上被称为老闸桥。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苏松常道韩佐周在此处吴淞江建三洞石闸,闸上有桥,可通行人,后闸毁。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金家湾(今新闸桥附近)另建一闸称新闸,此处原闸即被称作老闸。清嘉庆年间,这里的市集已称为老闸市,并有通至县城北门的石路,西首还有老闸街(俗称老闸老街,今不存)。光绪初年,英美租界工部局在此建六孔简支木桥一座,此桥北通今福建北路,南接今福建中路,但仍称老闸桥(1968年后称福建路桥)。20世纪30年代,这里柴行密集,多达20多家,此外茶楼、菜馆、酒行、土布店、地货行、小菜场等生活设施俱全,尤以德兴面馆闻名。90年代苏州河南岸建起的上海科技京城,即是在境地西部的福建中路、北京东路交会处的西北旧式里弄的旧基上。2004年,福建路桥危桥改建,福建中路以东,北京东路以北,石潭弄以西包括原老闸大戏院在内的建筑拆除。

图片

14路SWB5129BEV77G(S5A)型电车,老闸桥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廖辉 摄)

沈家湾

图片

1917年地图中的沈家湾一带

吴淞路、武进路交会处一带,历史上河道交错。当时有一条穿洪浜(也作川洪浜),在虹口港西侧,自东向西沿今武进路东段至今吴淞路口附近转了个弯,再沿今北海宁路、海宁路继续向西流淌。据说在虹口救火会未建成之前,浜两侧沈姓宅基很多,因此称之为沈家浜。正因这条河在吴淞路口有一个河湾,所以这里被称为“沈家湾”。19世纪60年代沈家浜填没,吴淞路以西部分就兴筑了北海宁路。1908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辟了由沪宁车站(北火车站)至广东路外滩的圆路(环线)有轨电车,即由老靶子路至吴淞路折向南至闵行路,折向西至熙华德路(今长治路)经外白渡桥至外滩。老靶子路、吴淞路转弯处即以沈家湾作为站名。14路、18路等电车线路在历史上也以此为终点。至今尚有人称救火会一带为沈家湾。

图片

虹口沈家湾救火会前的电车架空线

头道桥、二道桥

图片

1942年地图中头道桥、二道桥一带

对于老虹口而言,四平路上的头道桥、二道桥绝不陌生。一般来说,头道桥指四平路一号桥,即与沙泾港交会处一带。二道桥则是在四平路、新港路、东沙虹港路、密云路、蒋家桥路交叉路口一带。四平路1930年初建成,1931年被命名为其美路。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为了久占上海,制订大都市计划,在其美路建有大日本中等学校(今同济大学校址),沿其美路从五角场至溧阳路铺设轻便铁路。1944年拆除。

图片

1986年虹口区历史河道地图中的头道桥、二道桥(《虹口区地名志》)

头道桥和二道桥原桥都初建于1931年,前者跨沙泾港,后者跨中沙洪。旧称分别为其美路一号桥、其美路二号桥,俗称头道桥、二道桥(二道桥又称徐家桥)。1949年后分别改称四平路一号桥、四平路二号桥。

图片

1983年拓宽后的四平路(《虹口区地名志》)

1960年代因中沙洪填没埋管,二道桥拆除,但桥基仍有遗留,当时马路经此仍有较明显的坡度。1983年为迎接第五届全运会,四平路拓宽为30米、来回四车道的宽阔大道,并在两侧设置了宽敞的非机动车道,为当时沪上罕见。头道桥也同步进行了改造,而二道桥桥基则全部拆除。二道桥这里最知名的当属邮电新村,因而过去有不少市民称去邮电新村为“到二道桥去”。现在,四平路邮电新村大门旁有一工商银行支行,至今仍名为二道桥支行,或许是二道桥地名在实地留下的唯一印记了。

另外,沿四平路继续北上还有三道桥,因不在14路电车沿线范围,此处略过。

图片
图片

14路电车二道桥路口交会以及路旁工行铭牌上的“二道桥”标记(张渊源 摄)

虹镇老街

图片

1960年地图中的虹镇一带

虹镇老街往往并非指具体的道路名称,而是虹镇一带的总称。因虹镇老街南端原有清代形成的集镇——虹镇得名。狭义上的虹镇老街主要是指由香港瑞安集团投资改造的旧改地块,即今瑞虹新城,是由新港路、东沙虹港路、临平路和虹镇老街四条路围起来的整个街区。这里原本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简陋,周围环境脏乱。而广义上的虹镇老街地区则包括周家嘴路、临平路、四平路、大连路所围合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后期,虹镇老街地区的旧改工作逐步启动推进,这一地区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宜居社区。

图片

虹镇老街旧貌(《虹口区地名志》)

图片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图片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