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很坚信的是:《活着》是余华虚构的一个故事,不是就地取材,不是他的所见所闻,也不是他听说的真人真事。 但我更确信的是:生活这个东西,有时候比《活着》里面的“现实”更加现实,更加残酷,不过我们都还“活着”,哪怕苟延残喘。 福贵的一生何其惨淡,“随波逐流”四个字尽然可以概括。每当他决定做点什么的时候,现实就给他当头一棒,每当他认为生活正向好的方向走的时候,生活又会刺他一刀。 男主角福贵,生于地主之家,好赌,输光了家产,父亲去世,老婆被接回娘家,他开始接受现在的状况。老婆回来之后,福贵已经变得“很好”,好好过下去的念头还没有“暖热”,福贵被抓壮丁。 两年之后,捡了一条命回来,母亲已经过世,女儿也因病而又聋又哑。当他又一次决定好好生活时,老婆得了软骨病,儿子意外身亡。 ![]() 之后女儿嫁了人,却因难产而亡,老婆也撒手人寰。女婿倒是不错,福贵常去帮忙带带这个小外孙,但这并不是苦难的结束。 小外孙因为吃太多的黄豆被撑死,女婿也意外身亡。 至此,生活好像玩够了,很久之后,福贵有了买一头牛的钱。 直至最后,他牵着那头与他“同名”的老黄牛,在田埂上印出一个又一个脚印。 《活着》的意义,似乎跃然纸上:我们与其他生物没什么不同,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活着只是还没被埋进黄土而已。 ![]() 02 《西雅图时报》评《活着》时说: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优美、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所以,很多人认为“活着”只是一个过程,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有人说:余华想表达的意思是人没有幸运与不幸之分,生命只是静静的活着,略显孤零零。 若“活着”的意义就只是“活着”而已,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若“活着”仅仅只是一个过程,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若“活着”紧紧只是一种静止,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活着总要有点什么意义,否则,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物质,我们的精神还需要存在吗? 人生是一场旅途,我们都没有能力回溯,活在当下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所以我们要珍惜。 珍惜“爱”,珍惜爱我们的家人,珍惜爱我们的朋友,珍惜爱我们的陌生人。 在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孤独的,在夜深人静,独自看着夜空时,这种感觉最为明显。 一个人的存在,需要另一个人证实,哪怕它是一条狗。 在看威尔史密斯的电影《我是传奇》时,这种感觉最为明显。当世界上只剩一个人的时候,同伴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那条狗的话,威尔史密斯所饰演的主角,不会坚持那么久。或许这也正是他愿意为了这条狗拼命的原因,如果他真的失去了这条狗,那他能存在多久,就真的不好说了。 ![]() 03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拥有很多“爱”,很多人的“爱”。 父母爱我们,爱人爱我们,朋友爱我们,所以我们可以活的这么滋润,这么开心。交流、陪伴、互相付出,让我们显得不那么孤独。 曾经看过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只剩我们自己一个人的话,我们能坚持多久? 我闭上眼睛想了一会,感觉心怦怦直跳,像要脱口而出,睁开眼睛,看见真实的世界,想到还有那么多人在我身边,才逐渐平复下来。 我们一个人,坚持不了多久的。就算是被生活用刀插了“一百遍”的福贵,已经被生活磨砺的如此“漠然”的福贵,最终也决定买一头老黄牛。 既是实现自己“鸡变鹅,鹅变牛”的承诺,也给自己一个伴,更是给自己一个希望。尽管我不知道这个希望是什么,但我能感觉到,牵着老黄牛在田埂上走的福贵,心中其实还有一点“希望”的。 生活需要“希望”,每个人都需要“希望”。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希望,每天只剩吃喝拉撒的话,会“瘦”的只剩皮包骨头。 ![]() 04 所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觉的是“希望”,是“奔头”,无论它是多么的虚无缥缈,它都是我们“活着”的动力。 我们要珍惜身边爱我们的人,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一直爱我们; 我们努力工作,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当他们都不在了的时候,当工作也不在了的时候,当我们只剩自己的时候,当我们没有希望的时候。 “活着”已经成为一种折磨,这种折磨刻骨铭心,每天都会像小蚂蚁一样,啃噬着你的内心,你的骨头,你的每一个细胞。 这种折磨,谁又能承受许久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这头老黄牛,我想福贵应该会很快去找自己的父母。 想一下,自己的“希望”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