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与今天通俗的“道德”有关系吗?

 渐华 2021-11-26

一、“道”与“德”的概念: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意思,先看看原著的权威论述:

1、什么是“道”?

《道德经》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有一种东西,它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声,在天地产生之前它就存在。虽然它单独存在,孤独无双,但它却始终遵循自己的法则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不倦殆。它就是产生天下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道。

道,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

2、什么是“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伟大而高尚的德行,必须符合道的原则规范。最好的德行,就是不要以德为德,而要无为而德。有意的为德而德,那就是无德。

德就是循道实践中收获的成果。

3、“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就是宇宙自然万事万物客体之外而抽象出来的运行的规律。

“形而下者为之器”,器即“德”。“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道”在实际应用中的所得。“得者,德也”,符合“道”之原则的就是“德”。

二、“道”与“德”的关系:

1、母子关系:

道是“先天地生”,“为天下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繁盛体现的就是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生德,德广道,道与德,二者体现的就是传承上的母子关系。

2、无为关系: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是看不见,听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存在,可这种抽象的存在却可以产生万物,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这就是道家最崇尚的“无为而治 ”,二者是无与有的无为关系。

3、道德一体,体用关系:

道为抽象的客观规律,德为实践的应用规律。道为体,德为用。道生德,德广道。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提升,无道则无以生德,无德则无以广道。二者是一体两面的体用关系。

三、古今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古代的道德,道和德分别属宇宙自然和社会意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现在的道德则把道和德合在了一起,单指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生活和行为上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指的是人品行和德行,只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道则由“规律”代替。

古今的德,一直都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的。如:

1、肯定和褒扬,德是合理循道而得到的收益:

有道出明君,明君有盛世。得道能成仙,积善能成德,德高则望重,厚德则载物。

2、否定和贬斥无道和缺德之人:

背道则无道,无道为昏君。昏君则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背道则无德,无德为缺德。缺德之徒,人人不耻。

3、遵道有德,背道缺德。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厚德载物,千古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