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潮来袭,小心冻疮!教你几招科学防治

 闲云野鹤qpab3u 2021-11-26

最近的冷空气,真的猛如虎!

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很多皮肤病都会“如约而至”,比如大家熟悉的冻疮。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不容易。很多冻疮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更恼人的是,在室外倒是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才真正“发作”,冻疮部位会变得红肿胀痛、瘙痒难忍……

那么,冻疮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才能摆脱冻疮的困扰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冻疮是怎么一回事。

医学上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结性冷伤(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后者。

并且冻疮的形成并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冷热交替”作用下所致的一种局限性炎症损害。

在寒冷的刺激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一旦遇暖,皮肤小血管就会快速扩张,形成与附近大血管的压力差,导致血浆甚至血细胞渗入周围组织间隙,导致局部淤血,引起发红、肿胀,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


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耳廓、足跟、鼻部等。

好发于循环相对差(如末梢血供差、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人群,如:女性、儿童、老人、营养不良的人、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局部衣物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也会诱发冻疮。


如果长时间接受低温刺激,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会导致细胞损伤坏死。冻疮严重时,冻疮局部甚至会形成水泡、溃烂,此时很容易并发感染。

第一阶段:皮肤红肿发痒。这一阶段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要注意避免抓挠,同时注意保暖,可以擦冻疮膏,一般1-3周可自愈。

第二阶段:水疱。这是由于患者没有注意防寒保暖导致病情加重。

第三阶段:皮肤出现溃烂。这时要特别注意皮肤伤口的护理,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人群自身伤口愈合较慢,更需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换药。

第四阶段:累及肌肉和骨骼,须及时就医治疗。

这个冬天不想被冻疮折磨,预防是关键!生活中如何有效地预防冻疮的发生呢?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寒冷天气肢端在冷热交替环境里的暴露。户外工作人员或长时间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等部位的保暖防寒防水,也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


冬春季注意保暖,特别四肢末端;注意保持室内温暖和干燥,避免长期处于湿冷环境。以往发生过冻疮的人更应注意。但不可穿过紧的鞋袜、衣裤,避免血液循环障碍。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应适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很多人认为低温可诱发冻疮,在手脚冷时用火烤、热水烫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这并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只会导致炎症的加重;患上冻疮切忌搔抓。冬日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

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避免加速热量的散失。

患有糖尿病的,平时应注意控制血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