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緯鄭康成注疏2

 jhliyilin 2021-11-27

太古文目(太古距庖氏有上云文,不知何述其源也)

先《元皇介》,而後有《垂皇筞》,而後有《萬形經》,

(古文字無經字。)

而後有《乾文緯》,

(緯者,古本經,已後不知緯字何也。經之與緯,是縱横之字。)

而後有《乾鑿[广乇]》,

(古[广乇]字,坤鑿[广乇]。案:坤鑿[广乇]三字當是正文,誤入注中。)

而後有《考靈經》,而後有《制靈圖》,

(龜書是也。兆象。)

而後有《河圖八文》,

(河圖者,河中得天書文圖,詔龍[口衘]出,似非綈非文,而後風后演云:天一太一,星斗同衡,卦録神筭,通天下之鉗奥,神謨先兆之名。案:之鉗奥三字原本誤作邉鉗與,今從范本。鉗似應作鈐。)

而後有《希夷名》,

(天文後說。)

而後有《含文嘉》,

(亦名瑞文。)

而後有《稽命圖》,

(筭文。)

而後有《墳文》,而後有《八文大籀》,

(案此二字疑小注混入正文,范本無。)

而後有《元命包》。一十四文大行。

【上十四書名也。】

帝用《垂皇筞》與《乾文緯》、《乾坤二鑿[广乇]》,此三文,說易者也。

(已上三文,說易之源,契通大化,易動天元,變易不定,知生死之說,究天地情性與神冥運氣象,日月不能逃其數,萬彚不能隐其徴,運天地大道者也。)

元皇分,雖測問[阝右旁全中加昍从][阝上直下九九],

(古隂陽字。古無隂陽字,以乾坤字便為隂陽。)

術行大旨也。

(《考靈經》,考者,成也。諸靈術行化,本於代希夷。名,天象之名。三恒三官,内外中九道三十六圖之理,亦名《渾同書》《天墳文》《古墳書》,先墳而後典,八文籀,古文體,又先庖都也)。

乾鑿度,聖人頤,乾道浩大,以天門為名也。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川者,倚竪天者也。

(人,乾也。)

【川當作巛。人即巛之旁也。】

乾者,乾天也,

(古乾字。乾燥,亢陽之名。天云太灝,乾燥下潤。今之乾者,乾涸,非也。)

又天也。

(聖智畫卦為三,三象川形。川倚立其天,亦為天川。浩蕩者,天之用。乾非天之用。案:其天疑當作其文。)

乾,先也。

(聖文先,天之名,故乾道天之名於後。古天一前曰天,古歬字。天,今一大為天字。案:古天疑當作古文)。

【古文一前為天,古天者,先也。乾則巛也,浩蕩之象,故為後之名。】

乾訓健,壮健不息,日行一度。

(經三千九百二十五里半,其文是渾同文,生物健。健,昊氣如此也。)

【天道左行者,人坐南朝北,天日日自東而西,故曰左行,即左旋也。日一度,一年匝一周。】

鑿者,開也。聖人開作度者,度,路,又道。

(度,天地之度,其說後文也。)

聖人鑿開天路,顯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物目天,

(名目作天,非天者也,物也。案:作字原本誤作非,今從范本。)

一塊之物目地,一炁之[上雨下部]

(蔀也。)

名混沌。

(一混,一炁,一大,俱物。不知何物,以名目為之。聖人言先天也,物先者也。地者下,物後也。)。

一氣分萬[上雨下朋],

([懜夕換作力]也。萬性之物,分覺其形體也。)

【懜者,說文:不明也。一氣分為萬物,萬物為一氣之形體,而不能覺知此一氣也。

是上聖鑿破虚無,斷氣為二,縁物成三,天地之道不[氵上雨厸氽]。

([氵上雨厸氽]者,息絶。)

【虛無,謂混沌也。斷氣為二者,對一為混沌虛無也。】

黄帝曰:觀上古聖,驅駧元化,

(駧,動也,急也,不住也。)

劈棤萬業,

(音不息。)

徒得為懋,訓究體譯,

(訓,認識也。)

元肇頤浚澳,作沐懸心,輪薄不息,以啟三光,上飛籥風雨,下[宀水]

(突字。)

渀河沱,

(聖人輪薄智惠,頤大道理,開三光明,上躍風雨,下[宀水]渀河沱。之者,江名,若上下不止息也。)

得元氣澄,隂陽正,易大行,萬彚生。

(上四事,聖人得源和緝,劈棤驅駧,不有煩擾,四理天下。萬彚易於世,為事幾,變易不定,能成萬彚者。)

上古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位。

(庖氏畫卦,變文為卦字也。古體與今不同,朴淳散成氣,氣實成物。物成性定,理之然。)

古文八卦(案:此標題四字原本誤脱,今據范本補入)

[乾],古文天字,今為乾卦重。聖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倫王道備矣。亦川字,覆萬物。

[坤],古[亻扬右旁兩個在上,土在下。或本作亻兩豕在上,土在下],地字,軵於乾。古聖人以為坤卦。此文本於《坤鑿度》錄,後人益之,對乾位也。

[巽],古風字,今巽卦。風散萬物,天地氣脉不通,由風行之,逐形入也。(案范本入下無也字。)風無所不入。

[艮],古山字。外陽内隂,聖人以山含元氣,積陽之氣成石,可感天雨降,石潤然,山澤通元氣。

[坎],古坎字。水情内剛外柔,性下不上,恒附於氣也。大理在天潢篇。

[離],古火字,為離。内弱外剛,外威内暗,性上不下。聖人知炎光不入於地。

[震],古雷字,今為震動。雷之聲形,能鼓萬物,息者起之,閉者啟之。

[兌],古澤之,今之兌。兌澤萬物,不有拒,上虚下實,理之澤萬物象。斷流曰澤。

昔者庖犠聖人,見萬象弗分,卦象位尠,益之以三倍,得内有形而外有物,内為體,外為事。八八推蕩,運造縱横,求索覓源,尋頤究性,而然後成。

【三倍,三之倍也。案:《六藝論》曰:“神農重卦”,則八八之後為另一段。】

大象八

天乾,地坤,日離,月坎,風巽,雷震,山艮,澤兌。

(八象備,萬象生。萬象,萬形有形之物為象。)

立乾坤巽艮四門

乾為天門,聖人畫乾為天門。萬靈朝會,衆生成,其勢髙逺。重三三而九,九為陽徳之數,亦為天徳。天徳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闢,元氣易,始於乾也。”

坤為人門,

(此合在坤度下文,今對乾文上先說。)

畫坤為人門,萬物蠢然,俱受蔭育,象以凖此。坤能徳厚迷逺,含和萬靈,資育人倫。人之法用萬門,起於地利,故曰人門。其徳廣厚,迷體無首,故名無疆。數生而六。六者,純隂懐剛,殺徳配在天。坤形無徳,下從其上,故曰順承者也。

巽為風門,亦為地户。聖人曰:乾坤成氣風行,天地運動,由風氣成也。上陽下隂,順體入也。能入萬物,成萬物,扶天地生,散萬物。風以性者,聖人居天地之間,性禀隂陽之道,風為性體,因風正聖人性焉。《萬形經》曰:“二陽一隂,無形道也。風之發洩,由地出處,故曰地户。”户者,牖户,通天地之元氣。天地不通,萬物不蕃。

(案:通字原本誤作道,今從范本。)

艮為鬼冥門。上聖曰:“一陽二隂,物之生於冥昧,氣之起於幽蔽。”《地形經》曰:山者,艮也。地土之餘,積陽成體。石亦通氣,萬靈所止。起於冥門,言鬼其歸也。衆物歸於艮。艮者,止也,止宿諸物,大齊而出,出後至於吕申。艮静如冥暗,不顯其路,故曰鬼門。

(案:如字范本作而,古字如而相通,今仍從原本。)

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羣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一,日月出没二,隂陽交争三,天地徳正四。

(已上四正八象,中四正於氣也。正天地不差忒,定三萬六千五百二十五分秒。出沒者,昬明。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交争一萬八千一百六十二分秒。徳正,四象氣滿。)

立坎離震兌四正

月,坎也,水魄。聖人畫之,二隂一陽,内剛外弱。坎者,水,天地脉,周流無息。坎不平,月水滿而圓,水傾而昃,坎之缺也。月者,闕水道。聖人究得源脉,浰渉淪漣,上下無息,在上曰漢,在下曰脉,潮為澮,隨氣曰濡,隂陽礴礉為雨也。月,隂精水,為天地信,順氣而潮。潮者,水氣來往,行險而不失其信者也。

(案:險字原本誤作隂,今從范本。)

日離火宫,正中而明,二陽一隂,虚内實外,明天地之目。《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日昷][日奧]行南時,大[日殺]行北時。嚴殺順,太陽實,元煖熯,萬物形,以鳥離。燭龍四方,萬物嚮明,承惠煦徳,實而遲重。聖人則象,月即輕疾,日則凝重,

(案則范本亦作即。)

天地之理然也。

雷木震,日月出入門。日出震,月入於震。震為四正徳形,皷萬物不息。聖人畫二隂一陽,不見其體,假自然之氣,順風而行,成勢作烈,盡時而息。天氣不和,震能飜息。萬物不長,震能鼓養。《萬形經》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然,萬形經論。

(案此四字疑衍文。)

澤金水兌,

(案:金水二字,原本誤作注,文今從范本。)

日月往來門。月出澤,日入於澤,四正之體,氣正元體。聖人畫之,二陽一隂,重上虚下實,萬物燥,澤可及,天地怒,澤能悅,萬形惡,澤能美,應天順人。承順天者不違拒,應人者澤滋萬業,以帝王法之,故曰澤潤天地之和氣然也。

聖人索象畫卦

配身(一),取象(二),裁形(三),取物(四),法天地宜(五),分上下屬。

配身

乾為頭首,坤為胃腹,兌口,離目,艮手,震足。

取象法用

養身法頤,匹配法咸,造器設益,聚民以萃。

【匹配,夫婦也。繫辭:“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裁形變文(古有四文,今象變有三文,後聖演陳六文,今又八文,以滋醇散,不真朴,散成氣者也)

順天文為賁(象文互雜),設人文夬(書簡符圖),参鳥文離(五色文章。案此句原本誤作服牛馬隨,今從范本。范本離字作雜,亦誤,今併改正),象獸文革(五色文章。案:此注複出,當有一誤)。

取物制度

親疎噬嗑(間隔),御難設豫(防備預知),服牛馬隨(今畜隨人用),物敗以剥(物老剥盡)。

法天地宜(聖人逺取,仰觀天象,以法其形,畫卦。又頤,地道之宜也,動植也)

鼎象以器(神器傳國),苑閣法觀(壮觀宫庸),天市噬嗑(帛度[豆斗]肆),文昌六局夬(六苑六藉局),羽林法師(營壁屯伏),法漸地利(地有漸次生萬業),室法家人(室家内理),法定主屯(建王立侯)。

分上下屬(案:聖人索卦畫象條有分上下屬之目,此四字當如上例别為題。舊本、范本與上下文連寫並誤,今據文改正。)

聖人畫卦,制度則象,取物配形,合天地之宜,索三女三男,六十四象,以上下分之。陽三,

(三十卦象陽用。案此句原本誤作三十四屬陽用,今從范本。)

隂四,

(三十四屬隂用。)

法上下分位。

(已上六象,聖人始定。)

聖人設卦以用蓍

(蓍者,菥靈草蕭蒿之類也,與天地氤氲氣齊。生若不是靈蓍,不應天地大數。藂生至四十九莖者,是應天法也。)

生聖人,度以虚實,英草與天齊休。《萬形經》曰:“蓍生地,於殷

(殷,中、上也)

凋殞,一千嵗一百嵗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嵗,形漸幹。實七百嵗,無枝葉也。九百嵗,色紫如鐡色。一千嵗,上有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於下。”《軒轅本經》曰:紫蓍之下,五龍十朋伏隐,天生靈[卄折],聖人採之而用。四十九運,天地之數,萬源由也。

(案:自聖人設卦以下當别為一節,舊本范本俱與上文相屬,誤)。

象成數生

易起無,從無入有,有理若形,形及於變而象,象而後數。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衘,

(日往月來,古日下有月為易。)

又易者,

(生萬物不難,故易凖天地也。)

【簡易也。】

又易,

(變易不定,輪轉交易。隂陽是為交易。隂交於陽,陽交於隂,周圓反復,若圜不息。聖人之道,唯易無窮,神智通冥昧。)

易定。

(不更改。天地名,君臣位,父子上下宜。)

蒼牙靈,昌有成,孔演明經。

(蒼牙,有熊氏庖犧,得易源,入萬業作用,邇後昌成。昌成者,滋蔓昌溢孔甚。其引明經緯,大行於後世。以後代人蒼牙庖氏作易,文王昌成繇辭,孔子演行,未知何據。)

聖人鑿開虚無,畎流大道,萬彚滋溢,隂陽成數。

天數

一(一者,無也),九(用之為九),二十五(數成為用,盡二十五),三萬九千七百五十五(太極之數,羣物由此大數)。

地數

二(二者,有偶也),六(定性),三十(乗上五滿),八萬六千四百二十(地極之大數,物滿由此)。

卦數(六)

三千八百四(案:八字范本作六),又位大二十二萬八千二十四卦數(聖人通變,盡萬物之理、性、吉、凶。古無吉字,有損益,以卦生之)。

爻數(六)

三百八十四,通二萬二千八百二十四(聖人設卦為人,爻為事,卦為物,爻為始終)。

衍天地合和數(古無衍字,只云天地合數,内變萬象)

天地合一二得三,合九六(十三、十二餘一),合二十五及三十(得五十五,天地之數五十五)。

乾筞二百一十六

一筞三十六,筞滿六千九百一十二。

坤筞一百四十四(坤不能,乾純太陽)

一筞二十四,筞滿四千六百八。

八筞

萬一千五百二十。(古人合筞同萬物,春生夏長,秋裒冬藏,四時也,各配四方。)

日力月力。(力其八卦,生之氣力。黄帝四分亦不盡。法起於太古攝提之前,八逐方九千一百十四月七日,一遲一速,二十八日周餘二十五分。)

日八百四千八萬八千九百七十六分。(秒七千五百六十五。)

月一千五百八十七萬九千八百八十四十小分。(五千六十七微毋秒,九十三不盡末。)

八象大盡數

二百二十八萬二千四百(盡),九百八十七分(小秒七十九分微)。

生天數

天本一,而立一為數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水)性。天三地八(木),天七地二(火),天五地十(土),天九地四(金)。

運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木仁,火禮,土信,水智,金義。又萬名經曰:水土兼智信,木火兼仁惠。五事天性,訓成人倫。

先師以土智,水信。

天地合筞數五十五(在前說)

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驅之六虚。(數本生之數,所用六虚,上下四方各配之一。)

蓍(揲蓍法,在蓍成經)

四營十八筞,多少兼云而成其位。天造聖智,垂訓神謀,及爾子孫,教授不墜者焉。

古文略

□(古天)。[亻扬右旁兩個在上,土在下](古地)。[广乇](度)。籀(紂)。[宀丿丨乚](突)。[阝右旁全中加昍从](陰)。[阝上直下九九](陽)。[滲上厶換為雨](參去)。軵(輔)。尌(立)。[葒工換為蚤](燥)。

惣釋二十九卦數例(其間有數無數,假象假物)

屯(六二)十年乃字(何不以七年與五年?)。需(上六)三人(三陽),訟(九二)户三百(不言二百、一百,象中有數)、三裭(同音)。師(九二)三錫(何不言九錫?)。比(九五)三驅(何不言二驅與五驅?)。同人(九三)三嵗髙陵(何不二年五、六年,何以三嵗?)。蠱(繇辭)三日甲(何不二日五日?)。臨,八月(陽盡)。復(繇辭)七日(何不五日來復?),又(上六)十年(何不九年?)。剥,九月(陽盡)。頤(六三)十年(何不三年?)。坎(六四)簋二(上六),三嵗(案:此下有脫文)。晉(繇辭)三接(以柔進授,何不五接終日?)。明夷(繇辭)三日不食(何不言五日、二日不食?)。睽(繇辭)二女(長女、少女)一車(何不言三車?)。解(九二)三狐(何不二狐?何以三狐?)。損(繇辭)二簋(何不用三?),三人(少與多),一人(聖人淳一),十朋(何不以八朋七朋?)。益(六二)十朋(數盡大,損益道皆反)。夬(繇辭)五剛(五陽)。萃(初六)一握(黙言一握,近逺意)。困(初六)三嵗(何不二嵗五嵗?)。革(九三)三就(二就又何如?)。震(六二)遂七日(何不八日、三日?何不言五日得?)。漸(九五)三嵗(何不五嵗?)。豐(上六)三嵗(何不二嵗?)。旅(六五)一矢(小)。巽(九五)三日(何不言五日?),三品(何不五品七品?)。既濟(九三)三年未濟(九四),三年(何不一年二年?案:此節原文訛脫特甚,今悉據范本改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