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

 jym2 2021-11-27

1962年,台北,世界书局的门刚刚打开,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缓慢地走了进来,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板在哪里?我要跟他谈点非常重要的事。”

店员非常莫名其妙,不过还是报告给了书局的老板。就这样,在一间办公室里,白发老人把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的供词真迹交到了书局老板手中。而这份供词真迹也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李秀成供词是被曾国藩删改过的,而真正的李秀成,并非没有将领气节,并非“忠王不忠”。

这位白发老人就是曾国藩的曾孙子——曾约农,而这篇供词真迹的现世也立刻引起了历史界、学术界的震动,甚至当时的两岸著名学者都对这次发现赞不绝口。

一、忠王李秀成之死

李秀成,1822出生,1864年去世,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将领,被封为忠王。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塌天京的城墙,攻入城中。李秀成为了保护幼主洪天贵福逃跑,自己被村民抓住。

按照惯例,李秀成应该被凌迟处死。曾国荃为了替兄弟报仇,数次对李秀成施加酷刑,不过李秀成不为所动。曾国藩对李秀成好言相劝,他建议李秀成详细写一篇供词,并且答应减轻他的罪行。后来,李秀成思想动摇,为了活命,答应了曾国藩的要求,甚至答应招募其他太平军的残兵向湘军投降。

在李秀成完成了5万多字的供词后,曾国藩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湘军战绩,目的也达到了。1964年8月7日晚,曾国藩不顾朝廷的押解入京命令,在当地处死了李秀成。

李秀成死后,他的供词被曾国藩删改后呈报给朝廷。因此,在供词真迹未现世前,历史研究者们只能依照曾国藩删改后的版本来评价李秀成,因此,有学者就评价他“忠王不忠”。然而,李秀成真迹的现世,却一举扭转了后人对他的看法。

那么,相比于李秀成供词真迹,曾国藩到底删改了什么呢?

二、被删改的供词

在李秀成的供词中,主要是回顾太平军以往的战争经历。他常年在军中驻扎,了解许多军事内容,于是用自己的角度分析了太平天国十大失败原因,如天京事变、二次西征等等。李秀成作为首脑人物,自然知晓许多太平天国内情,也在供词中反映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例如他对洪秀全族弟干王洪仁玕的不满。天京事变后,洪仁玕被提拔为首席辅政大臣,李秀成提到:"洪仁玕到天京还未满半月,就被封为军师,赐号为干王",而在李秀成眼中,他才属于卫国功臣的级别,洪仁玕并无资格,相反还会牵制诸王。

当时淮军了解这一内在矛盾后,便派人劝李秀成造反,但被他拒绝。洪秀全也因此对他百般提防猜忌,不断差人去前线监视,李秀成的家人也被扣留在天京。这件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太平天国内部已经逐渐分崩离析,失败已是必然。

但在曾国藩看来,他需要供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他人之口宣扬自身的功劳,因此无关紧要的可以保留,而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则必须删去,毕竟在他看来,历史只能由胜利者来书写。

曾国藩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曾国藩对李秀成供词的诱导。虽然曾国藩是假意饶恕,但此举传到朝廷会被其他党派指认为姑息养奸,留下把柄和后患。

第二,李秀成对于太平天国最初军纪良好、以及得民心的宣扬。太平天国永远站在清廷的对立面,若是得民心那将置清廷于何地?这些内容自然不能留下。

第三,李秀成对淮军的指责。李秀成后期经常在江浙一带,交战时他对淮军的战斗力非常鄙视。而淮军将领李鸿章同属于独立于清朝经制兵的范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必须删除。

第四,天京城内的实际情形。李秀成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天京城实况。后期城内战兵已经非常之少,留守的皆是老弱妇孺,基本只剩下一个空壳。这过于客观的阐述,不利于曾国藩宣扬太平军强大,湘军与之作战的艰苦,无法壮大其自身功劳。

第五,洪秀全死亡真相。据史学家考证,洪秀全的实际死因是病死,而曾国藩将他改成服毒自杀。原因在于朝廷对于洪秀全的愤恨,如果他的死因与清军无关,不能解恨。改为被迫服毒后,在政治上就有了一些诛杀异己的意味。

三、为何非要除掉李秀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词当中,李秀成说,他曾经劝过曾国藩称帝,曾国藩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忠于朝廷,绝对不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看起来,似乎是李秀成在极强的求生欲之下写出了这样一段话,为的是表扬曾国藩对清廷的忠心耿耿,然而曾国藩在看到这句话之后,却认为李秀成已经非杀不可了。

因为对于皇帝而言,最忌讳的就是有人造反,更何况清廷的当政者是心狠手辣的慈禧。曾国藩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将领无人可用,慈禧也根本不会给曾国藩、左宗棠这些大地主掌握军权的机会。

慈禧太后虽然表面上重用曾国藩等人,然而实际上依然提防着他们。因此,曾国藩虽然看起来势力强大,又有剿灭太平天国的功劳,但实际上此时的他正位于危险的边缘。他深知太平天国一灭,狡兔死走狗烹,像自己这样手握雄兵的地方将领,慈禧太后定然是容不下他的。

如果李秀成不提这一茬还好,可他偏偏自作聪明,非要提称帝之事,这可不就会引起慈禧太后的疑心吗?就算他在供词里写得再好,再天花乱坠,只要有这样一条,也够曾国藩喝一壶的了。

当然,曾国藩在收复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的确积攒下了不少的声望和财富,此时他的手里又掌握着大批的湘军部队,在北方的清政府已经无力抗衡曾国藩的力量,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曾国藩如果真的称帝的话,鹿死谁手还真就不好说。

然而,机会稍纵即逝,太平天国已灭,曾国藩再也没有称帝的理由。作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将领,曾国藩知道自己早就已经不为南方地区的人民所容,再加上他打仗的时候,清廷为了支持前方的战争,不断剥削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给了曾国藩当了军费。

因此,尽管实力强大,但曾国藩此时却与吴三桂的处境相似。但曾国藩与吴三桂不同的是,他能认清这一点,知道自己师出无名,最后便没有选择称帝。

不过,这件事情要是捅出去的话,还是会让慈禧太后对他产生疑心,到时候就不是他有没有想过称帝的问题,而是他已经对皇权产生了威胁,会成为慈禧太后的眼中钉,慈禧太后对他必然除之而后快。

正因如此,曾国藩才那么迫不及待地要处死李秀成,甚至不惜违反朝廷的命令。而且,他将李秀成的供词大幅删改,为的就是不把自己牵扯进去。这也是为何曾国藩在世之时,这份供词只能被他雪藏的原因。

参考资料:《李秀成自述》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