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敦煌特展落幕,暂别是为更好的重逢

 mandy53wiuq5i6 2021-11-27
为期七十余天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将于今天正式落下帷幕,敦煌与故宫此次相聚,是万邦协和的价值理念与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的精彩碰撞,也见证了两院文物保护事业从筚路蓝缕到行稳致远的不凡历程,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不舍故宫敦煌特展。

三座原大复制的敦煌石窟,让人身处紫禁城中,也能瞬间穿越到两千五百公里外的大漠敦煌。
图片

西魏 莫高窟第285窟复制窟


图片
初唐 莫高窟第220窟复制窟
 

图片

盛唐 莫高窟第320窟复制窟 

丝路漫行、壁上丹青、霓裳美仪、万物有情......共同绘就了展厅中一幕幕如诗篇章。
图片

图片
 
国宝永存、文明互鉴、历历新生......每一页档案、每一张照片都折射着岁月激情和时代风云。
图片

图片
 
展览闭幕,是为暂别。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正如1951年,敦煌与故宫在午门初见时,恐怕也很难想到会在70年后故地重逢……
 
表针拨回1950年8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接管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留任所长。
 
这一年九月,常书鸿接到郑振铎的急电。急电说:
 
“经中央研究决定,配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北京举办一个大型敦煌文物展览会。请速携带全部敦煌壁画摹本和重要经卷来京筹办为要。”
 
为了赶时间,常书鸿连夜骑马返回千佛洞,提取参展文物,就此开启了1951年敦煌初登午门展览的序幕。
 
图片
常书鸿在办公室工作
 
这次展览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敦煌艺术的研究。《人民日报》开设《敦煌文物展览》专栏,介绍民众参观展览、欣赏壁画的情形,以及壁画中反映出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专家学者发表论文,评述敦煌文物的学术意义和敦煌艺术的文化价值。

图片
观众在午门展厅欣赏敦煌壁画
 
此后,敦煌文物多次来到故宫,相继在钟粹宫、奉先殿、弘义阁、乾清宫举办展览,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敦煌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历程......
 
一段音频,带你回到70年前,随故宫博物院徐婉玲老师的讲述,重温敦煌文物展览初登故宫午门的那段历史,期待故宫与敦煌的再一次相遇!
 
 
庆幸的是,相比于70年前的告别,如今故宫敦煌特展的闭幕只是线下的暂别,我们仍可以借助三种数字产品随时随地相聚于“云端”,为一份相互辉映的回忆增添更多穿越时空的线索。

图片

1

图片
进入“数字故宫”小程序——“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线上专题,即可实现莫高窟虚拟漫游、全景展厅720度沉浸参观、一键触达精美文物、解锁时空来信。

 图片

图片

2

图片
打开“故宫展览”App,便能在全景展厅中自在穿梭,还可查看展品图片与详细说明。
 
图片
图片

3

图片
“故宫邀你云看展”,策展人团队通过视频倾情讲解,解读丝绸之路与故宫典藏中的文物故事,邀你倾听中国文物事业的不凡历程。


 责任编辑 / 李然  排版/ 鲁婉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