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悠悠的明末:璨霆说书之《明季北略》之七 萨尔浒之战·下

 宇宙图书馆 2021-11-27

种下希望收获的不一定是成功,拼尽全力换来的也许只是痛苦和不堪。当战争的大幕再次拉开时,“萨尔浒之战”这曲低沉的悲剧渐渐地接近了尾声。

图片

万历皇帝派出的四路大军,现在只剩下老将刘綎和名噪一时的李如柏率领的两路。消息的闭塞,使他们无法得知战场的变化,更不知道杜松和马林已经全军覆没,仍按着杨镐的计划顶风冒雪地奋力前行。在刘綎大军每一位将士的心里都希望这场战争迅速结束,希望蜗居在东北一隅的鞑子会像沿途的落叶一般被大明无情地送进历史的角落,在那里慢慢地堆积直至腐烂。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瞬息万变的战场,在酝酿着更大的云谲波诡的变化。

老将刘綎在接到万历皇帝的圣旨后,带着两个儿子刘结、刘佐,以及义子刘招孙和家丁七百多人,从江西星夜赶往京城。一到京城,刘綎就恳请杨镐调拨川贵之兵归自己指挥,但杨镐刚愎自用,对老将军的请求置之不理,严厉逼迫刘綎赶快出兵。被逼无奈的刘綎只得带着被声色犬马耽误的北方将士,去与粗犷彪悍的鞑子兵正面对决。

图片

刘綎字省吾,南昌人,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的武状元,力大无穷,擅长舞刀,曾三刀斩掉三只牛头,勇力可见一斑,世称刘大刀。

刘綎十五岁就随父征战,铁骑曾踏平过四川、贵州、云南、缅甸以及朝鲜。刘綎是少有的猛将,每次作战回到营地,都血染战甲,精疲力竭,紧握大刀躺在椅子上,鲜血凝结,以至于要用热水浸泡才能解甲松刀。川贵将士只要听到刘大刀的威名,个个士气振奋,而敌人则吓得望风而逃。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西蜀九丝蛮僰人叛乱,大明派刘綎之父刘显入川平叛。就在九月初九僰人“赛神节”这天,年仅十五岁的刘綎带着几百名精选的勇士从悬崖峭壁攀援而上,杀入城中,手中的一柄镔铁大刀挥舞如飞。还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僰人首领阿大还没回过神来,就已被刘綎所擒,随后明军“焚烧寨房数千余间,叛蛮尽数俘斩”。至死阿大都不明白,这伙明军是怎样杀进城来的。从此之后,在西蜀地区称雄了两千余年的僰人从历史上消失,仅留下悬崖上一个个悬棺见证着这个强悍的部落曾经的存在。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缅甸东口于王朝的国君莽瑞体派兵侵扰大明边境。万历皇帝任命刘綎为腾越游击将军、邓子龙为永昌参将率军反击。刘綎屡战屡胜,一直攻占了缅甸的阿瓦城(也就是缅甸中部的曼德勒)让缅甸臣服,刘綎扬威南疆。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西南边陲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刘綎率部前往贵州讨贼。播州就是今天的遵义,这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刘綎率军先后攻破娄山关、后水囤、海龙囤等地,在綦江三峒击破杨应龙叛军,杨应龙畏罪自杀。

刘綎百战百胜,可谓是“大明最亮的星”。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人们往往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人们以提醒,而优势常常使人们忘乎所以。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率军入侵朝鲜,明朝派兵支援,刘綎率手下五千劲旅赴援,杀得倭寇胆战心惊。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贼心不死的小日本又一次侵略朝鲜,刘綎率军一路高歌猛进,吊打日军,差一点生擒日本大将小西行长。

当时担任驻朝鲜经略的杨镐打了败仗,但是在朝堂之上只要脸皮足够厚,啥事都能走个秀。打了败仗的杨镐向万历谎称歼敌数千,全身多处负伤,心智昏聩的万历皇帝同样给杨镐以厚赏,虽然后来被罢官免职,但那是后话。

一向耿直简单的刘綎对杨镐的欺骗行为嗤之以鼻更是如鲠在喉,这个鲠在他喉咙里吐不出也咽不下,扎的五脏六腑都不得安宁。终于在一次宴会上,酒醉之后的刘綎当众揭穿了杨镐,吐出了扎在喉咙里的那根刺,顿时觉得喉咙里轻松了,五脏六腑都归了位,而吐出的那根刺就像一把瞄的很准的飞镖,又深深地扎在杨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从此新一轮“不吐不快”的报复开始了。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进士出身的杨镐当然比刘綎明白,最肮脏的政治需要更肮脏的心灵去周旋,在你成功光芒的照耀下,人们便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因此,此次出征感觉胜券在握的杨镐,依仗手中的兵权,处处压制惯用川军的刘綎,也在意料之中。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依然驱使着老将军义不容辞的跨马立刀奔赴战场……

图片

一路上,黄叶纷纷,惊鸿声声,坐在马背上的刘綎须发飘零,瘦若秋风。他知道这也许是他一生最后一次为大明做誓死的冲锋,军人的命运就是要马革裹尸,血染沙场。

三月,就在杜松越过五岭关抵达浑河时,刘綎率都司祖天定、乔一琦及朝鲜兵马自牛毛寨前进至马家寨,与后金大部遭遇。

前锋交战中,四王子不敌明军弃寨退走,刘綎率部追击,一王子率军5000前来接应。双方刚一接战,刘綎就斩断其马足,王子堕马后被部属救走。如此反复接战10余回合,刘綎每次都摧破敌阵,深入后金300余里。

一个明智的人利用他的敌人甚于一个愚蠢的人利用他的朋友,没有人知道,在努尔哈赤额头深深地皱纹里,隐藏着多少计谋和陷阱。

三月初四,努尔哈赤选了个能言善辩的浙江降兵以其哥哥的性命为要挟让其做奸细,持杜松的令箭去见刘綎,假称杜松部的下级军官。

清晨浙江兵驰至刘綎军营告急说:杜将军托将军的福,已经抵达赫图阿拉,但是部队深入过远,担心攻击兵力不足,特派我来请将军会师夹击。

刘綎迟疑了很久,说:我和你们杜总兵各将一路,互不统属,怎么能传令叫我去会师,把我当成他的下属么!

奸细道:将军您也知道,命令下属部队其实不需令箭,令我持令箭来,只是作为我身份的证明而已。

刘綎道:出动的时候约定发炮为号,现在杜将军部已抵达赫图阿拉城下为何不发炮?

奸细道:建奴控制区内没有发生战斗,今晨我部才开始以骑兵代替斥候(古时对侦察兵的称呼)侦察。这里离赫图阿拉50里,三里传一炮的话,还没有骑马传信快。

刘綎未加仔细考虑便同意出兵。奸细于是飞报奴努尔哈赤说刘綎要听见传炮才行动,于是努尔哈赤下令施放号炮。号炮还没传到刘綎部,刘綎就已经担心杜松独占全功,于是下令诸将拔寨东进。

起初,刘綎还保持警惕,由辅兵携带鹿角随行,在遇到敌军时立刻安置鹿角形成防线,步兵依托防线用火器杀伤敌人,打乱敌人阵型后明军趁势杀出进一步打击敌军。刘綎在明军中是少数几个善于运用火器的将领之一,但努尔哈赤的假号炮越来越急,被功利蒙蔽了双眼的刘綎怕杜松独占头功下令丢下鹿角,像一片卷动的乌云扑向天光灿烂的赫图阿拉。

就在此时,后金的部队突然杀出,刘綎部陷入重围腹背受敌。刘綎与超过自己数倍的敌军力战,自巳时至酉时,苦战近10小时,双方不分胜负。鏖战中刘綎左臂中箭,刘綎一手拔箭,一手挥刀继续作战,不幸脸上又中一箭,敌军趁势杀害了刘綎。刘綎的义子刘招孙前往救援,看到刘綎已经阵亡,便下马背上刘綎的遗体,右手持刀与敌军奋战,终于胸口中箭殉国。

刘綎全军覆没,朝鲜军队悉数降金!所谓的大将李如柏在接到刘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全军后队转前队,快马加鞭逃回大明……

萨尔浒之战终以明朝的完败而告终!

图片

萨尔浒之战对大清而言,是一个传奇,是一个令大清子孙无比荣耀的传奇,但对大明而言,则是萦绕在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心头的噩梦……

历史的长河亘古不息的流淌,腐了草木,破烂了船板,磨碎了石头,淘尽了岁月。英雄也许不能创造历史,但一定可以创造出精彩的历史瞬间,冷兵器的撞击声一次次演奏出华夏大地上最动听的音乐,英雄倾尽一生都在谱写自己最孤独的歌……

曾经的战场经过岁月的冲刷,如今只留下荒冢蔓草,还有那挂在草尖、尚未风干的泪珠,在夕阳的余晖里诉说着从前湿漉漉的故事……


 作者:璨霆,主业办公室,业余文史爱好者。读史信条:不求真实,只求过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