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挑剔的父母,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学生有礼111 2021-11-27
图片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美素图库

1


是不是经常默默告诉自己,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着急,不要发脾气!
可当孩子把一张满是叉叉的测试卷交到你的面前时。
估计没有几个父母能心平气和。
“为什么这个强调过无数次的字,还是写错!”
“为什么连题目都看错了,难道没长眼睛吗?”
……
甚至还当着孩子的面,把试卷撕掉。
再把孩子狠狠地骂一通,打一顿。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只会让孩子不再主动让你看他的试卷。
如果长期这样,只有挑剔而没有帮助他们应对。
最后孩子会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

因为在学习上,他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愤怒和失望。
自己也无法通过这些让父母满意。
那还学习干什么呢?
 
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和想法。
那在学习上,父母讲再多道理,几乎都是白费力气。
只会激发他们更加逆反的心理。

2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期待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没有哪个孩子想被自己的父母看不起。
 
当他们的不足或者错误摆在了父母面前时,内心是焦虑的。
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是得到父母的“接纳”还是“审判”?
 
没错,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就是充当着审判员的角色。
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然后说一大堆的道理,甚至把之前犯的错误也一一翻出来,最后让孩子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你们没说错!”
 
这样的挑剔能让孩子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吗?
效果几乎可以忽视。
 
因为在那种情境下,孩子为了保护自己,都会先顺从妥协。
但是当父母的审判一结束,他们又会回到之前的状态。
你不可能总是盯着他们。
 
如果不是孩子内心真的认识到需要改变,而仅仅是因为父母不喜欢或者指责,他们是很难去改的。
 
这是一个艰难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漫长过程。
该怎么办?
因为那些不好的习惯,肯定不能一直视而不见。 

图片


3


这些年,养育小小鱼的过程中,我也犯过不少这方面的错误。
也不断地自我反省,分享几点建议吧:
 
首先是遇到孩子犯错时,更要管好嘴。
不要说孩子“蠢”、“木头脑子”、“你同学为啥就知道”。
 
因为这些情绪化的语言,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反感。
让孩子的自尊心备受打击。
 
不足就花时间补一补。
不是说一定要去上外边上课。
而是可以抽空花时间复习、查漏补缺。
 
比如现在双减,学校没有考试。
我们无法通过考试来了解小小鱼知识掌握的情况。
但是关注他做作业或者写作文,就能发现一些问题。
 
也可以在周末听写一下,那些没掌握的生字,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然后把它们拎出来讲解、默写。
也许还会错一两次,可重点关注后就不会错了。
这个字就算到位。
 
没办法,对于普娃来说,我们只能用这样稳扎稳打的方式。
一点点检查,一点点过关,打下基础。
 
而粗心的问题怎么治?
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告诉他“检查两遍”。
多看几遍。

4


在内心能接纳孩子的不足,不要太挑剔。
只有当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足,他们才会把自己不足的一面轻松大方地展示在你面前。
 
比如前几天,我看他的一篇作文,题目是《仙人掌》。
发现前面有些描写逻辑不顺,说不清楚,而且改了又改,卷面也不好看。
我当时就想说他一番。
但也还是忍下了,没有指责。
而是跟他谈谈怎么写。
 
因为仙人掌是我从路边捡回来的。
当时快枯死了。
栽种之后,长得不好,最初的大根死掉了,然后栽上面的一节,结果这一节也没活。
最后,只有最上面长出的三个小分叉种活了。
 
而他没有了解这个过程,所以讲述不清。
我那天就跟他仔细讲了整个过程,还画下图告诉他是怎么回事。
 
“好的作文,一定是要真实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我跟他说。
 
然后,我也肯定他写的好的那些地方。
比如把新长出的小仙人掌比作一根“狼牙棒”,非常地形象。
 
看到我是真心地跟他谈写作,而不是带着指责他的目的。
他也能接受我的意见。
 
而且后面也很愿意把新的作文拿给我看,跟我一起讨论。
而不会把它们藏起来。
 
如果你期待孩子能跟你交流,那就一定不能揪着他们的不足。
而是要带着接纳孩子、帮助孩子、肯定孩子的态度。
 

图片


5


不要怕孩子犯错,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比如小小鱼班上周末的作业有做“读书报”。
我看到他把标题跟首图重叠了,连在一起,没有注意行间距。
又看到他弄得不如我的想法,比如有的地方放一张图更好。
而有的地方颜色太淡。
 
看着看着,心里还是会有点急,想跟他说。
甚至想干脆我来做好了。
班上很多优秀作品一看就知道是出自爸妈之手。
我们做得不够好,会不会被人“笑话”?
 
但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最后还是没有去替他做。
因为这是我自私的想法,怕“丢脸”。
假如我每次帮孩子做,也许是能展示地好一些。
可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等他做完的时候,我发现还真不错。
而且刚开始做,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谁说孩子的创意不如大人呢?
同样画一个2,你说画鸭子更像,难道画蛇不行吗?
 
为什么我们会“挑剔”孩子?
因为固执、焦虑、面子……还是其他什么缘故?
为什么不能多看看孩子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优点呢。
 
孩子站在我们面前。
你能看到他真实快乐的那面,还是为了满足你而焦虑假装的那面?
其实,在于父母自己的选择。
真的,对孩子别太挑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