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吴小龙

 丁东小群 2021-11-27

今年11月1日,是吴小龙逝世15周年。

吴小龙从2002年调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教书,到2006年去世,我们同事四年。在学校见面,总是微笑地打招呼问候,兼或说几句最近看到了什么好书好文章。我把他视为文友。写了文章,彼此都电子邮件相互发。吴小龙写作甚《随笔》、《博览群书》、《上海文学》等杂志有他的佳作。他潜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富于诗人气质。他一面做着严谨的历史研究,一面又不停顿地写着随笔,有抒情有感悟他的娓娓而议与我坦言直接文风不大一样读他的文章,每每看不到一半,我就着急了,这老兄到底要说什么呀?但我们的价值观基本相同。吴小龙研究历史,也关注现实。他不是为钻故纸堆而钻故纸堆的人学术研究与现实思考是相通的。

当希望沟通时,他是我最先想到的人之一。 

“9.11”事件,我他电话交流。他说:“在警察和流氓之间,我选择警察!”他态度痛快、明确,在许多问题上与我是知音。包括身边一些很无奈的事,我常想,吴小龙能忍,我为什么不能忍?无形中排遣了不少烦恼。

最后一次与吴小龙近距离交流是2006年春天郝建发起了一次小型民间学术讨论会,主题是反思文革十几位北京学者参加,还有瑞典学者沈迈克。提交论文是《文革研究与口述历史》,吴小龙提交的论文是《毛泽东与文化革命》。吴小龙的看法与流行的结论不同,但很有道理,给我启发。

有一次,学生自发召开宋美龄研讨会,请我和吴小龙参加。印象很深的是,他非常善于用历史细节本身表明他的态度。不像我总是急于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学生的疑问,他是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书。他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不但觉得他温文尔雅,耐心有加,而且感受到他的教学极富个性他是在教学岗位上走的,为他行的学生有数百人之多,在他的灵堂前排起了长龙。最后校方也提出:远学孟二冬,近学吴小龙。

吴小龙是福建人,生于1955年1977年参加高考,考上福建师专毕业后到福州市第六中学教书。他在中学从教13年,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的学术兴趣,1993年他已经38岁,考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做了两年编辑1998年再考到中国社科院攻读中国近代思想博士研究生,2001年获博士学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走上专业学术研究岗位,这时已经44岁。论才能,论水平,他不逊于同辈。但一些同龄人已经成名成家,得到更多的礼遇,享有更多的平台,让他感到某种压力。他又离开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书,虽然教学工作量不小,但他得到了周围的尊重,心情愉快。在系里,同事们都觉得他是一个既有水平,又很好相处的人。

他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少年中国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曾琦、李大钊、周太玄、陈淯、张梦九、雷宝菁七人1918年6月发起的青年社团1919年7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会员中有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杨贤江、沈泽民、高君宇、刘仁静、赵世炎、张闻天后来共产党要人,也有左舜生、李璜、余家菊、陈启天青年党骨干;杨钟健、舒新城、朱自清、宗白华、田汉、张申府、许德珩、易君左、郑伯奇、李初梨、李劼人、方东美、周炳林、康白情、卢作孚后来成为中国科学、教育、文化实业名流。郭沫若和几位主要发起人是中学同学,有意参加,未获准。这个学会是“五四”时期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分布最广的社团。1940年代一种说法:当今中国,已成“少年中国学会”的天下了。然而,在吴小龙之前,对这个学会的研究极为零散。

吴小龙呕心沥血九年,在2001年5月完成了专题学术论著《少年中国学会研究》因为经费等原因,出版过程又用了5年。直到2006年8月这本大著终于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时,吴小龙因为脑部肿瘤压迫,已经神志不清。死神已在召唤。

吴小龙不辞辛苦,购置了那么多书籍,积累了那么多史料,都来不及耕耘了。他曾告诉卢晓蓉一个计划,打算再写一部书,书名暂定为《魂系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学会人物群像》。其中包括七位创始人的传记《魂系中国,情寄音诗——少中学会的发起人王光祈》《深思沉着、稳如泰山——少中学会的精神领袖李大钊》《热忱的实干家——陈愚生》《终生献身科学的周无》《终生献身教育的张尚龄》《东渡扶桑,赉志而没的雷宝菁》《书生办党,回天无力——曾琦》有《青年运动的先驱——恽代英》《从文学青年到党的'书记’——张闻天》《从塞纳河到黄浦江——第三次上海工人起义的领导者赵世炎》《问学问政的“学钝室”——李璜》《万竹楼上的史家——左舜生》《从五四青年到考试院长——杨亮功》《历史风雨中的“三叶草”——宗白华、田汉、郭沫若》《从土木工程学生到“首都市长”——沈怡》《文章师表,气节楷模——朱自清》《波澜壮阔的“大波”——文学家李劼人》《实业救国,力拯民生——中国“船王”卢作孚》等相关传记。然而,不等这个计划完成,吴小龙就匆匆地告别了人间,时年51岁,正是一个历史学者刚刚步入佳境的时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