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辰心而火出”星空不是公元前15000年,而是公元前5000年不到!

 悟无误 2021-11-27

原载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438379902 

补充:近日用Stellarium星空软件,进行岁差复查。补入数据。

说明:岁差推算比较复杂。1.岁差周期迄今只有大概数。2.“置闰”使得近两三千年的推算不能完全套用岁差周期。3.岁差推算起点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的“春分在昴”说。4.古人对星象记载比较简约,且各有依循。5.岁差的准确推算,是专门家的活计。本文只是大概推算,以证明“察辰心而火出”被错估万年。(图1 

心宿(大火星)东出星空

  “察辰心而火出”,语出《路史》。此前古籍另有类似之载。战国《尸子》有言:“燧人上观辰心。”汉代《尚书大传》有言:“燧人以火纪。”宋人罗泌1131-1189,不事科举,博采典籍,积数十年之功,撰成《路史》,记述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集神话历史大成。《路史》此语的全文是:“昔者燧人氏作,观乾象,察辰心而火出;作钻燧,别五木以改火。岂惟民哉,以顺天也。”语义明确,惟民顺天有二:观星空,存火种。

从《尸子》《尚书大传》到《路史》,有几个关键字:(1“心”,心宿。这个全无异议。(2“辰”,一般都解为星辰。对也不全对,还有地支第五之“辰”意。(3“出”,字义没问题,问题是“出”哪?这是上文“火”带来的。(4“火”,《路史》的“火”,如若解读为大火星,这就带来了星“出”(出没)(即东出西落)问题!《尚书大传》的“火”,估计多有作日常之“火”者,因为那时代生火是个大问题。火种需留,何必“纪”?(5“纪”,记,理。于是回到“火”,火是星。“以火纪”,以“火”星为记号,为条理,这就有了以星“纪时”“纪年”之意,符合观星授时之用。这又涉及连词“而”的前后断句。(6“而”,是递进连词,并非并列连词,即:不是并列“心”与“火”,而是递列“察辰心”与“火出”。这又回到了“火”。

古人以“火”称星者有二:大火,鹑火。这里应该是“鹑火”。简单说,鹑火,就是南方朱雀七宿居中的柳星张三宿。中国古代是北斗为指针、28宿为刻度的观星授时体系。28宿四分为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在北半球,“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而且是春见朱雀、夏见苍龙、秋见玄武、冬见白虎。所有这些是相对不变的。(图2/3

 

北斗指季

  

28宿12宫对照

  

北斗28宿体系,源出很古,至汉代早已成熟定型,流行的传统司南盘就是代表,而且开始蜕化为栻盘,阜阳28宿栻盘、武威28宿栻盘等说明了这一点。汉武帝将“月建”(确立正月)从秦历改回夏历。三国,吴国太史令陈卓统一全天星官,编成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史称“陈卓定纪”。隋代,隐者丹元子据陈氏星官布局,增添流传的星官知识,整理出《步天歌》,周天365度余,一步一度一句,365天步天一周。宋代,观星授时体系已经积累数千年,对于罗泌这样博览古籍的大家,必然烂熟于胸。“火”作为天星,历来有两指:其一,心宿三星(天蝎座σ,α,τ),其心宿二即商星,又称大火、大辰。“参商不相见”,参,猎户座腰带三星(ζ,ϵ,δ),两星相差约半周天(16.5h/15.5h)。公元前2400年赤极偏于北斗七星的斗柄,两星差距更小。(图4/5/6其二,鹑火,即朱雀当中三宿;又可以指代整个朱雀,因而又称“鸟星”,因为朱雀七宿对应“十二次”的是鹑首、鹑火、鹑尾。鹑,鸟也。

参商不相见/天极变化周期


“察辰心而火出”,“心”为心宿(天蝎座σ,α,τ),既然毫无异议,“火”又为大火(心宿二,天蝎座α),那“心而火”就成“心宿和心宿二”,罗泌会如此遣词造句吗?显然不会。古文大家向来惜墨如金,更何况这般重复全无道理。“火”不是“大火”星,就只能是“鹑火”了。“鹑火”是“十二次”之一。“十二次”是古代一种纪年称名,出现不晚于周初。

观星授时,就是天地相对应,即星空与地球人相对应,划出时区。中国古代分法有几种,十二辰、十二次、十二太岁等。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需要与星空背景相互对应,才能形成天地之间的时空关系,这就有了十二次。(图7/8

观星授时

  

十二次称名很生僻: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大抵多与星辰有关吧,如“鹑”“大火”,或还有“寿星”“大火”等。“星纪”,用天星来纪年,所以居十二次之首。岁星(木星)运转周期为11.862年,被用来纪年。12年一周,每年一个“星次”。这就是岁星纪年。但是,十二次的旋向与十二辰的旋向正好相反,为了协调十二次和十二辰,也就有了“太岁纪年”,即“十二太岁”,“太岁”是假设的。

十二太岁,通俗说是旋向相反的十二次,旋向同于十二辰的十二分周天。其称名更是怪异: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屈原《离骚》就用“摄提”记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降生于岁星在摄提(对应十二辰“寅”)那年孟春月庚寅日。

回到罗泌《路史》。鹑鸟当空,正是春天。这是不变的天象。于是,“察辰心而火出”,需要逐字斟酌。“察”,审看。“辰”,星辰、星空,地支第五。在司南盘中,地支、天干与28宿是对应的。(图9“心”,心宿。“而”,并,同时。“火”,鹑火,对应柳星张三宿。“出”,出中天子午线。观星授时,子午线是很重要天际地标。

传统司南盘

  

于是乎,《路史》罗泌之言,翻译成白话:燧人氏上观天象,观察星空辰方的心宿,同时鹑火出中天。又制作生火的钻燧,还选出五种易生火的木材。这是为了老百姓,用来顺应天道。

从观星授时来看这句话,就是:观察星空东南方向,心宿将从那里升起;而中天的鹑火(柳星张三宿)已经出子午线。实际操作就是:北斗星斗柄指向东南的月份,看着中天朱雀七宿西去,柳星张宿逐一移出子午线,这时东边的心宿即将登天。这就是春天来了,准备农耕了。这是统一的金标准,如果各地要进一步准确拿捏时点,就需要通过“察”即抓准心宿登天的时点、细节,从而拿捏各地的细微差别,形成各地的金标准。因为星空24小时旋变360度,1小时移行15度,4分钟移行1度。(图10

24h黄赤道星图

  

观星授时,有地点和时点问题。地点,古人观星授时只能以当地为标准。地点确定后,就是时点。有独立的计时器具,如“漏刻”(图11,就能准确核准黄昏或子夜观星的时点。没有“漏刻”的时代,就只能分步骤观天来确定时点。观星只能在黄昏到清晨这段时间,夜色是连续的,没有独立的计时器具,很难确定具体时点。古代计时器是圭和晷,圭表测周岁,能准确测出分至点,即确定四分至在哪一天,从而知晓回归年的长度。日晷测周日,能够连续测时间,但限于白昼,还要有太阳。日晷还可以用来校准漏刻。没有独立计时器,就只能利用晨昏这两个昼夜转换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只是大致的,因为它既受季节影响,又受天气影响。另外,晨昏观星,东西天边有视觉误差,既因为不能像子午线那样准确定位,又因为不同纬度有不同的天空视野边界,还因为视天空是圆面,同一经线上的天星,离天极远越是升迟落早。

漏刻

  

分至日到非分至日、昏出星到昏中星,交叉推演、验证,就能得到天星(28宿、12宫就是黄道定位星)与大地时间的关系。例如,四分至日,定位星没有回到原位置,就知道回归年有余数,新的一年必须调回原点,重新开始。这就是原始的“置闰”。

晨昏观星,以中天子午线为标准,可以消除了观察天边星的视觉差,但不能解决时点不能准确定位的问题,因而仍然存在时间差。星空4分钟移行1度。所以,根标准(最根本标准)的定位星观测必须是子夜通过子午线的时间(或差或过多少)。这样就可以观测把误差减到最小,理论上可以降为0。阜阳汝阴侯墓出土双杆圭表、28星宿盘、赤道面支架,综合运用就具有天文望远镜功效。(图12 


阜阳圭表星盘的天文望远镜功能

  

“察心而火出”这一星空,在什么时点?12月初7时、1月初5时、2月初3时、3月初1时、3月半子夜、4月初23时、5月初21时、6月初19时、7月初17时,换成十二辰,就是12月卯时、1月寅时、2月丑时、3月子时、3月半子夜。

春季是朱雀横亘中天。轩辕十四(狮子座α)是春季朱雀星空的标志性亮星。它上方是北斗七星,再上是北极;下方是朱雀弧卫。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没有很显眼的亮星,居中的柳星张三宿在“十二次”中对应“鹑火”。朱雀之首井宿之下有南河三(小犬座α0.4等)和天狼星(大犬座α-1.46等,全天最亮的恒星)两颗亮星,它俩与参宿四(猎户座α0.050.18等)形成冬季白虎星空“大三角”。(图13/14

狮子座

  

此刻,鹑火即七宿居中三宿(柳星张)已经出子午线,翼宿(巨爵座)居中,轸宿(乌鸦座)在子午线西侧。白虎的昴宿刚落,毕宿正落,觜宿将落,参宿四待落。冬季“大三角”(猎户α、大犬α、小犬α)成了待落之星。

冬季星空

  

原来,“火出”是大动态,提示了观察的大时点——鹑火三宿逐一走出子午线;提醒大时点是为了下一步的准确“察辰心”:这时,最重要的星——心宿出场了,从东天边隐约初现。人间已3月,中国(北半球)是春天的惊蛰和春分时节。所以说“察辰心而火出”,没有任何毛病,准确表述了如何准确拿捏时点的方法:鹑火出中而察辰心。(图15/16 

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大火星东出星空(察辰心而火出)

  

这一星空的时点,是什么年代?这首先就涉及古代“岁差”的金标准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2009年发表《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认为:(1)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在“公元前5690至前5570……这120年里”,取“公元前5670年前后”,“初春黄昏,可看到东方七宿正在从东方升起,西方七宿在西方沉没,而南方七宿正在南方天空横贯东西,恰好符合“四陆”的含义”。【注:星空与年代不合】(2'房昴为纬,虚星为经’的年代,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315年,取约数为公元前2400年”。(3)四仲星年代,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315年,或公元前2314年至前2176年,“我们倾向于取后一年代”。(4)春分点在昴宿的年代,以“'日在卯’即卯月时太阳在昴宿”计,“是公元前2664年至前2176”;而“'冬至日在虚’和'春分日在昴’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176”(即公元前2335±159),赵李倾向于公元前2176年。

“四仲星”和“春分在昴”的星空,是什么景象?四仲星,即28宿四方星象的4个居中之宿。北玄武为虚宿,南朱雀为星宿,东苍龙为房宿,西白虎为昴宿,这就是:经,虚星为子午线;纬,房昴为卯酉线。以虚星为纵轴、房昴为横轴,就是“春分在昴”的星空。流行的传统司南盘,就是这样布局。这个星空是这样的:

2月半子夜(月初1时,月底23时),北斗东指,中天是巨蟹座、狮子座,子午线在六分仪座两亮星之间,赤经大约9.6h5分钟在狮子座ε9.76h)。天边,南端,星宿居中(星宿一即长蛇α居中偏西),东端房宿(纬度低,南20度)未出,西端昴宿(纬度高,北24度)待落,北端是日躔虚宿。东边,角宿亢宿(室女座)已出,氐宿(天秤座)欲出。西边,昴宿(昴星团,即金牛η等)将落,毕宿(金牛α等)待落。

这个“四仲星”和“春分在昴”即氐宿(天秤座)欲出初现的星空,其年代,依据赵李之说,取公元前2176年,或前公元前2335±159年。氐宿欲出初现,在2月半是0时至010分。10分钟,星空2.5度,71.616×2.5=180年。以这个为基准点,也就可以推出其它星空的年代。以氐宿昏出为2月半0时为基准点,可以排列出苍龙七宿的时间表:

亢宿2月半23时。氐宿2月半是0时。房宿2月半130分。心宿2月半2时。尾宿2月半3时。尾宿全出、箕宿初出在2月半4小时10分钟。

岁差取25782年一周天,一宫2148.5年,1小时1074.25年,4分钟71.616年。以赵李说“心宿在昴”(即心宿昏出)2176年为起算年(其中位数约早160年):

亢宿在前,相差1小时余,2176-1074≈公元前1100年。迄今3120年。

氐宿欲出,依赵李说,公元前2176年,迄今4200年;取中位数大约公元前2335

房宿在后,相差1小时30分钟,2176+1611公元前3787年。迄今5800年。

心宿再后,相差2小时,2176+2148公元前4420年。迄今6460年。

尾宿再后,相差3小时,2176+3222≈公元前5400年。迄今7420年。

箕宿初出(尾宿全出),相差4小时10分钟,2176+4475≈公元前6650年。

四像星空

      用Stellarium星空软件,进行岁差复查苍龙七宿初出时间。以氐宿初出时间5:25为准(第二颗亮星5:35)。角宿二3:47,差1.38h,计1482年,为公元前694年。亢宿4:25(第二颗亮星4:32),差1h,计1074年,为公元前1102年。氐宿,以赵李之说公元前2176年为基点。房宿6:51,合1.26h,计1353年,为公元前3529年。心宿二7:33,差2.13h,计2288年,为公元前4464年。尾宿(第一颗亮星)8:25,差3h,计3222年,为公元前5398年。箕宿9:25(第二颗亮星9:35),差4h,计4297年,为公元前6473年。

结论一:“察辰心而火出”的年代,是公元前44204580年左右。2月半2时开始,心宿欲出初现。毕宿正落,参宿将落完。子午线在狮子座δ11.23hβ11.81h之间。古哲观星授时进入“四陆”时代,而且明确用心宿二(大火星、商星,天蝎α)东出作为确定春季的时点。心宿是7月的昏出星。从7月初到7月底,黄昏到子夜,即17时前至24时后,一览心宿从欲出到将落,这就是“七月流火”(此七月是阳历)。(图17

大火星出没星空

  

确立“四仲星”的年代,是公元前21762335年左右。四仲星,虚宿星宿为子午线,房宿昴宿为卯酉线。星空从此确立了永久的纵横坐标,以后历朝历代不再也不能更易,因为都知道这是天道——仰望星空的不变之轨。流传已久而至今不易的司南盘,就是最好的证明。

结论二:心宿,由于心宿赤纬较低(南纬25度以下),东出西落的出没时间从2月底3月初半约1时半(3月中下旬之交子夜)到7月底8月初子夜过,大约需要9.5h(Stellarium星空软件复验),合10200年左右。以心宿初出在公元前4420年~前4580年推算,则为公元前14620年~前14780年。因此,只要将“察辰心而火出”误解为心宿西落,就要前推万年!故有人撰文《燧人氏“察辰心而火出”的具体年代之考订》,燧人氏的具体年代是公元前14809年~前15150年。这是错误的。(见于百度学术: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75c0r90v91b00n0wr7p0p90f6450118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