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k20榴弹发射器 越战美军内河炮艇部队的最爱

 阿里巴巴yht 2021-11-27

这是1970年越战期间,正在湄公河三角洲执行作战任务的第116特遣部队拍摄的照片。

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最南端一片植被茂密的肥沃土地,遍布着沼泽、丛林和湿地。这片地区水网密布,有些宽如河流,有些则只是一步就能跨过的小溪。宽阔河流之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沟渠和天然形成的水路可供小舢板通行,有些甚至宽阔到可供较大的机动船行驶。南越游击队利用这里的特殊地形运送武器弹药,并对美军发起突然进攻。

其实上世纪50年代,重新回到越南的法国军队就组建了内河部队,并特别设计制造了一批适合这里环境的作战舰艇。在法军撤离后,南越便继承了内河部队的作战理念,组建了相似的单位,使用法军遗留的舰艇。1965年美军开始在湄公河三角洲展开军事行动时,他们很快着手开发自己的内河舰艇,而在当时美国海军舰艇分类中还不存在这一类别,直到1968年8月14日内河作战舰艇才成为新的海军舰艇类别,此时它们早已投入作战达三年之久。

这些主要采用玻璃钢、胶合板或铝材等轻型材料制造的小艇,尽管都会增加装甲进行防御,但弱点实在太多,只能依靠机动性和火力来进行战斗。这条小艇上装了三挺M60机枪和两挺Mk20自动榴弹发射器。Mk20自动榴弹发射器由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海军军械研制所设计,1967年开始研制,在1968年便开始试用。海军军械研制所在1971年内生产了1080具Mk20,不过当年就结束生产,取而代之的是Mk19 Mod 0。

Mk20使用较为特殊的操作方法——气体前冲式和后坐式自动原理。虽然这种自动原理使武器后坐力很低,但却也导致结构复杂。发射40×46mm SR榴弹,使用与Mk19相同的钢制可散链节。装填时,弹链从左侧进入机匣。待击时枪管向前伸出,而供弹棘爪把弹链上的第一发弹带进发射位置。当射手压下两个D形握把中间的发射按钮后,枪管向后退,把榴弹装进弹膛并发射。然后枪管再向前,发射完的弹壳被拉出,同时拉进下一发弹进入发射位置。

Mk20的设计是专门为安装在射架上使用的,不过由于它的后坐力低,实际上可以手持打出短点射。设计者甚至考虑研制一种使用枪托和两脚架的轻型型号,但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该武器可以选择单发或全自动射击,理论射速约为每分钟250至275发。不过Mk20的最大射程只有400米,这成为它最终被淘汰的原因。不过在湄公河三角洲,本来双方交火距离就非常短,射程上的劣势根本就不是问题。

如果碰上大股敌人,美军内河炮艇部队绝对不会硬扛,直接调转船头加大油门就跑。边逃跑边用Mk20和机枪编织火网,压制敌方追兵。南越游击队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这样的快艇,所以内河炮艇部队屡屡利用这样的战术逃出虎口。

美军内河炮艇部队也装备有一些登陆艇改造而来的作战船只,这些船只在顶部搭设了直升机起降平台,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