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衢州湖溪董氏谱序

 荷香月暖 2021-11-27

董氏重修谱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881王礼藩 撰)

夫有一氏之兴,必成一氏之族,族繁而无传以记之,将支分莫辨,世远而不知,其势不致,混至亲於涂人等,前辈於末流者几希,此世谱所宜急修也,即所谓故家名族,往往得见齿於大方者,靡不籍谱以为维系焉,固已久矣然,今西邑有董氏,其先世历南丰坊溪者其来至,於二十三世大长公徙居於西邑大垅村叶垅,莲花失母湾,以及二十一世潮仕公之三子虢民公其迁居於杨下岭千诉堰村者,即今迁居之枧头村也,此数支皆系坊溪孟英公之分派也,若无谱以稽考,则世远年湮,何以知木本水源之理乎,故世有其谱而谱不可不修,族有其修而修不可不早也,董氏之谱自嘉庆年间一修至今七十余年矣,而况兵焚以后老谱残失,人丁希少,老辈无多,若不早为修整恐后世系淆乱,而源派无籍矣,所以廿五世裔孙顺山於同治八年当命族侄芳亨、族孙徽进,即往祖处坊溪村恳求老谱,而老谱求来之后受命族内复仍旧牒以彰重集,虽其规条义例一仿前人,而数十载派别支分又各种种厘,正则所诏将来俾同宗之子孙一览而知,吾祖之自来庶几有感发,而兴尊祖敬宗之心致爱亲睦族之道哉,当日修谱之际,其族内宗长问序於余,余无愧,小史之才然亦不敢虐诸君之清爱,举大概以为之序。
       
公议,顺山公祖处领谱未得工资,历代冬至拔翚贰盘
   

 
龙飞光绪七年(1881年)岁次冬月中浣 毂旦
                                                  
之翰王礼藩顿首拜撰
 
主修  族长哲悠   房长  芳荣  督理  芳球   芳亨    芳继    徽进   校阅   芳信

摘自:衢州董氏https://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84835.html

董氏入赣谊谦让三大祖庭的探讨

注:转载自宗亲董世策QQ空间

湖溪董氏始迁祖董仲三、讳士侃、字淑度在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从后昌源石岭背的樟坊迁入湖溪(现改名湖桥村),已有780多年历史。据湖溪族谱记载:湖溪董氏尊董亮为鼻祖,董亮,号礼泉,生于后唐潞王清泰二年(935),卒于宋天圣二年(1024),世家庐陵,宋至道三年(997) 徙迁盱水南城广东乡浮潭陂复迁南丰后花园再徙临川城南富家岗开基筑室再徙射猴峰后昌源,谱称:“来於唐、盛于宋,族称古族、家云世家,吾乡之南亦多逊焉。我祖亮公迁隐后昌源爱其山水之秀,乃定居其地,凡九传尤是科甲比肩,人文接种,董氏之先不惟简、厚、谊三公贵显,有咨、哲二先生并如阜、元公、元用诸良贤,,,,,,郑公一得之龙,鸿道群起,又有人连四五世人文蔚起,翰爵名高 即时后昌源董氏家庭可谓人丁兴旺,仕宦众盛,江右修江之旺族也。但一千多年岁月的历史长河也使这支族裔经历了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朝庭冤迫的磨难。据载:宋宁宗嘉定年间(1225年以后)九世祖董居谊兵败四川被免职削夺三官,流放湖南永州,殃及裔亲外迁;明世祖时(1410)朝庭以族中藏方氏书为由,追查冤迫,而罪责子孙或迁徙远方或潜隐異县。湖溪董氏宋时曾议修谱,后因居谊流放,董氏纷纷避迁而未玉成。时距迁入昌源495年以后的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 才首轮修谱,尔后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二修,清雍正五年(1727)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四修,清光绪六年(1880)五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修,公元1996年七修,一千多年来共七次纂辑族谱。谱中记载:本支始迁祖,十世祖董仲三,讳士侃,字淑度,生于宋庆元五年(1195),卒于宋咸淳元年(1265) ,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 徙湖溪。生子政一,讳希圣,字达蒼。湖溪董氏的流派世系为:董晋--全素------------廷秀--椿------董亮(号体泉,在源流考中也称:号让,由宜黄扩源迁临川后昌源,为本支鼻祖)-- 道缘--文宪--励臻--安咨--如山--必取--郑公--仲三(讳士侃、字淑度,湖溪始迁祖)-- 政一--信一,,,,,, 

㈠对湖溪董氏源流世系的分柝质疑

朝庭自宋时允许鼓励民间纂辑姓氏谱牒以来,诸姓纷纷收集本氏资料,理顺世系排列,有的姓氏为提高声望而攀附皇姓、依附名宦;也有的因故或因忌讳隐记避载,蔽真遮言;更有的支派因代远年没,无文字纪录、口传失误而导致世系昭穆、名讳字号、生卒葬娶、迁徙年代等出现失真或重复、漏记现象。史为后朝记,谱为后裔修。官方记史尚有断代、篡改,民间修谱难免也会有重漏,特别是明清以后受统谱、会谱的影响,各地谱牒出现很多失误。湖溪旧谱序中也如是说:数百余年综订二十八代,其间生卒娶葬、聚散存亡、盛衰多寡至不齐矣。见有遗者补之,识有证者证之,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清董顿春的《考序》与湖溪董氏的关系

清嘉庆年间临川祖居董树英等会同各省郡州邑,各族诸君建局重辑统宗谱,在富阳任太子太傅的董诰授意下,清太学生仲三公二十三世孙董顿春于嘉庆九年、嘉庆十二年二次撰写《扩源源流考序》,该序首次也是唯一较为系统的披露、详叙了入赣三大祖庭中董谊后裔的世系、徙迁、分布,阐述了董谊与让、谦之间的关系。《考序》列的世系是(居霍源)--(字承恩(字承惠)-- (字清照)-- 万三--尚四、尚五--仲三(名金)-- 政一、政二--旭一至旭九—(旭七)振、招、接、掭—()-- 言、文、享、亦。《考序》还详叙了自唐时河中徙临川扩源,即后昌,徵兵討乱,诸镇强横,各处不法。 仲三(隐临川湖溪居焉,娶彭氏。后旭一至旭九,九支分派,奕叶流光,为修江之望族。并介绍后裔徙迁宁化、云南恩乐三、广东、湖广江夏、徽州休宁、临湘、南城、四川成都、浙江杭州等地。但该《考序》与湖溪族谱在名讳、世系上有许多不同,使笔者疑惑的是:清嘉庆十二年的《考序》为何不写明永乐年间湖溪董因藏方氏书而遭朝庭冤追,迫迁上饶广丰以及王坊、官溪、西水口、廖坊、松岗、董坊等地的支系分布呢?既然能写到仲三,政一,旭七,振、掭,言、文,为何不叙比仲三大一辈的进士、四川制置使董居谊呢?不叙上几辈较为有名的进士、官宦安哲、安咨、元公、元用呢?后昌源分徙几十支在湖溪附近及外地,支派繁衍,瓜瓞绵延。仅居字辈(比仲三大一辈)就有十几个,并且官职赫然,为何只单列仲三这支而不列其他支派呢?董顿春何许人也?笔者相信:自称为仲三公二十三世孙的董顿春,既然能阐述出仲三(金)娶彭氏隐居湖溪,并且能写清旭辈九支分派的徙迁分布,确是仲三公的后裔无疑,但笔者一直不知他属哪支派?迁徙在何地?根据他在《考序》中能详细注明仲三(金)娶彭氏以及后续政一政二,旭一至旭九的徙迁落居,并单列详叙旭七四子:振徙福建转归宗复迁广东同弟居焉;招迁湖广江夏;接迁广东;掭娶李氏,生子四:言娶游氏迁广东,文娶赵氏徙广东嘉应,亨娶李氏徙徽州休宁,亦幼。笔者推测《考序》只注明掭及其四子的娶,生子,徙居等,董顿春应是仲三曾孙董掭的后裔,更有可能是休宁亨的后裔或亦的后裔。旭辈九支分派在宋末元初就已经外迁,当然他无法知晓湖溪董氏明初藏方氏书的冤案了。湖溪以董仲三为始迁祖,第四五世外迁,到清嘉庆年间才写考序,难免只知湖溪始迁祖董仲三而不知扩源迁后昌源的鼻祖董亮,也无法弄清霍源--南城盱水--南丰后花园--临川城南富家岗--后昌源--湖溪的迁徙路线图以及董仲三(淑度)以上的世系。董顿春撰写的《考序》,是统宗谱的产物,他或许没有去湖溪等地核实,只是根据先辈口传或手抄记录以及以前多次统会谱的资料组合撰写的,所以会出现董仲三以上的世系与湖溪谱有诸多不同。

对董亮号:的质疑:湖溪修谱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成化十八年由同邑同科举人彭甲撰写序言的首轮族谱,距董仲三徙居湖溪已相隔250多年,距董亮徙迁后昌源相隔485年,期间湖溪董氏经历了二次大变故。族谱对鼻祖董亮的详叙是号礼泉,但在董氏历代源流序中称亮:号让。笔者分柝:董亮非董让,其理由:亮与让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按推算董让应大约生于815年左右,而董亮生于935年,两者相差120年。湖溪、廖坊族谱均称鼻祖亮公而从不称让公,从古时取名讳的规范上分柝:号、字均为二个字而非只有一个字。湖溪族谱中的历代源流序是引用外地谱序修改而成,里面有多个引例均出现同样的失误,所以笔者质疑有伪作误导之嫌,为连接统宗世系而改董亮的名号。

《考序》里仲三(金)与湖溪谱仲三(淑度)的质疑

虽然仲三(金)与仲三(淑度)都称娶彭氏,生子政一政二,隐居湖溪。但笔者认为:此仲三金而非彼仲三淑度,而是俩个不同时代的人,是连接的错误。若按《考序》排列,仲三金应与扩源仲一全、仲二含、仲五合同辈,推测仲三金应生于915年左右,而湖溪仲三淑度生于1195年,相差280年左右,不可能是同一人。笔者认为:董顿春在写《考序》时为统世系之故而将湖溪的始迁祖仲三(淑度)连接成万三--尚五之子,把仲三淑度提前了八世。这应是董顿春为统宗之故硬将淑度变成金了,由此也省略了由霍源到南城、南丰、富家岗、昌源几代人230多年的历史。

㈡对湖溪董氏源流世系的推测

笔者虽然曾赴湖溪、廖坊查阅族谱,且因时间、条件有限未能获得应有资料,只能从湖溪族谱中的部份谱序中的只言片语与董顿春写的《扩源源流考序》以及杭口、信安族谱进行对比推论,笔者注意到:流坑谱载,清然生子二:万一讳连、万二讳称。董顿春写的《扩源源流考序》也称,清然娶乐氏生万一、万二。并称,,,,,,流为三派曰谊、曰让、曰谦,三大祖庭焉。谊生子二长曰进字承恩,幼曰达字承惠,恩生中字清照,照生万三。湖溪谱仲三(淑度)朔上无万三的记载。信安广川(南丰董氏族谱)称清然生子三,万一、万二、万三,万三为本支始祖。也正如有人写道:衢州谱见万三,不见仲三;湖溪谱有仲三,没见万三。万三是谁人之后?笔者分柝:万三应是董谊之后,清照之子。南丰的松秀、槐秀、柏秀,后昌源的董亮均是万三之后。在南唐昇元年间(937—942)是由于居住在宜黄霍、扩两源这个旮旯小山沟里的董氏家族人丁兴旺,枝荣叶茂,容纳不下这些大家族也还是因灾害、变故董姓氏族纷纷徙迁外地,迄今为止霍扩两源无董姓居住。董合迁流坑,董全迁海口,董含迁北源再徙沙井巷,而万三一支则携带后裔先徙车干(黎川县中田乡车干村民小组后迁南城盱水再迁南丰,董亮这支居南丰后花园,董鞏这支居南丰隅暗街,尔后董亮携子孙再徙临川城南富家岗开基筑室,见射猴峰后昌源,猴峰障屏,横流绕山,山水之秀,于宋至道三年(997)遂卜居其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董鞏这支后裔则再徙坊溪,后有徙龙湖、迁石溪、迁坊头、迁新泥、迁建宁兰田堡、迁刋溪、迁杭口、迁上饶玉山、迁衢州大陇、涧峰等等。

综合上述资料,笔者推测湖溪董氏的世系为:董晋(生于723--全素(766--董翦(794--董谊(822--清照(850--万三(878--尚五(906--董亮(935--道缘(964--文质(993)-- 励瑧(1022)-- 安哲(1051)-- 兴诗(1080)-- 如奎(1109)-- 正义(1138)-- 郑公(1152)--仲三(淑度1195)-- 政一(1220)-- 信一(也可能是旭字辈1245),,,,,, 

㈢湖溪董氏徙居分迁派志

据:董氏大成宗谱.统宗分迁派志

董坊派 自董亮公裔孙徙居,  湖溪派 自董仲三金始迁居,

临湘派 自董旭一始徙居,    官溪派 自董益和廖坊徙居,

云南派 自董旭二始徙居,    汀州派 自董居谊裔孙分徙居,

福建派 自董振始裔分广东是也,宁化派自董旭三始徙居,

恩乐派 自董旭四始徙居,    杭州派 自董旭九始徙居,

建宁派 自董仲三裔孙分居,  成都派 自董旭八始徙居,

江夏派 自董招始徙居,      嘉应派 自董文始徙居,

南康派 自董振裔孙系广东分庆公徙居。

据:新修董氏族谱董氏统宗分迁派志” 武夷山光绪乙未年载

惠州派 自董言徙居焉,       广东派 自董接分徙居焉,

休宁派 自董亨仍居焉,       兴宁派 自董旭六仍居焉,

据:湖溪董氏族谱载

仲三公裔孙徙居湖溪,  益和公裔孙徙居廖坊(官溪),

如奎公裔孙徙居王坊,  四诗之裔士夤居西水口,

还有迁上饶广丰县洋口镇,迁腾桥松岗,迁抚州等地裔族。

结论:本文题为湖溪董氏渊源的探索,谓之探索,就是据相关谱牒的记载进行理顺整理、分柝推敲、可以说笔者接确到的谱牒中都有瑕疵,或重漏,或年代不含接,或拉郎配,凡此种种使后人都存在迷惑。本文世系含接、分柝、推论或许有误,但也为研究者提供资料信息。敬请方家、谱牒研究者及董万三裔族宗长们斧正。

20160702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637638050.html

湖溪董氏渊源的探索

注:转载自宗亲董世策QQ空间

湖溪董氏始迁祖董仲三、讳士侃、字淑度在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从后昌源石岭背的樟坊迁入湖溪(现改名湖桥村),已有780多年历史。据湖溪族谱记载:湖溪董氏尊董亮为鼻祖,董亮,号礼泉,生于后唐潞王清泰二年(935),卒于宋天圣二年(1024),世家庐陵,宋至道三年(997) 徙迁盱水南城广东乡浮潭陂复迁南丰后花园再徙临川城南富家岗开基筑室再徙射猴峰后昌源,谱称:“来於唐、盛于宋,族称古族、家云世家,吾乡之南亦多逊焉。我祖亮公迁隐后昌源爱其山水之秀,乃定居其地,凡九传尤是科甲比肩,人文接种,董氏之先不惟简、厚、谊三公贵显,有咨、哲二先生并如阜、元公、元用诸良贤,,,,,,郑公一得之龙,鸿道群起,又有人连四五世人文蔚起,翰爵名高 即时后昌源董氏家庭可谓人丁兴旺,仕宦众盛,江右修江之旺族也。但一千多年岁月的历史长河也使这支族裔经历了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朝庭冤迫的磨难。据载:宋宁宗嘉定年间(1225年以后)九世祖董居谊兵败四川被免职削夺三官,流放湖南永州,殃及裔亲外迁;明世祖时(1410)朝庭以族中藏方氏书为由,追查冤迫,而罪责子孙或迁徙远方或潜隐異县。湖溪董氏宋时曾议修谱,后因居谊流放,董氏纷纷避迁而未玉成。时距迁入昌源495年以后的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 才首轮修谱,尔后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二修,清雍正五年(1727)三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四修,清光绪六年(1880)五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修,公元1996年七修,一千多年来共七次纂辑族谱。谱中记载:本支始迁祖,十世祖董仲三,讳士侃,字淑度,生于宋庆元五年(1195),卒于宋咸淳元年(1265) ,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 徙湖溪。生子政一,讳希圣,字达蒼。湖溪董氏的流派世系为:董晋--全素------------廷秀--椿------董亮(号体泉,在源流考中也称:号让,由宜黄扩源迁临川后昌源,为本支鼻祖)-- 道缘--文宪--励臻--安咨--如山--必取--郑公--仲三(讳士侃、字淑度,湖溪始迁祖)-- 政一--信一,,,,,, 

㈠对湖溪董氏源流世系的分柝质疑

朝庭自宋时允许鼓励民间纂辑姓氏谱牒以来,诸姓纷纷收集本氏资料,理顺世系排列,有的姓氏为提高声望而攀附皇姓、依附名宦;也有的因故或因忌讳隐记避载,蔽真遮言;更有的支派因代远年没,无文字纪录、口传失误而导致世系昭穆、名讳字号、生卒葬娶、迁徙年代等出现失真或重复、漏记现象。史为后朝记,谱为后裔修。官方记史尚有断代、篡改,民间修谱难免也会有重漏,特别是明清以后受统谱、会谱的影响,各地谱牒出现很多失误。湖溪旧谱序中也如是说:数百余年综订二十八代,其间生卒娶葬、聚散存亡、盛衰多寡至不齐矣。见有遗者补之,识有证者证之,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清董顿春的《考序》与湖溪董氏的关系

清嘉庆年间临川祖居董树英等会同各省郡州邑,各族诸君建局重辑统宗谱,在富阳任太子太傅的董诰授意下,清太学生仲三公二十三世孙董顿春于嘉庆九年、嘉庆十二年二次撰写《扩源源流考序》,该序首次也是唯一较为系统的披露、详叙了入赣三大祖庭中董谊后裔的世系、徙迁、分布,阐述了董谊与让、谦之间的关系。《考序》列的世系是(居霍源)--(字承恩(字承惠)-- (字清照)-- 万三--尚四、尚五--仲三(名金)-- 政一、政二--旭一至旭九—(旭七)振、招、接、掭—()-- 言、文、享、亦。《考序》还详叙了自唐时河中徙临川扩源,即后昌,徵兵討乱,诸镇强横,各处不法。 仲三(隐临川湖溪居焉,娶彭氏。后旭一至旭九,九支分派,奕叶流光,为修江之望族。并介绍后裔徙迁宁化、云南恩乐三、广东、湖广江夏、徽州休宁、临湘、南城、四川成都、浙江杭州等地。但该《考序》与湖溪族谱在名讳、世系上有许多不同,使笔者疑惑的是:清嘉庆十二年的《考序》为何不写明永乐年间湖溪董因藏方氏书而遭朝庭冤追,迫迁上饶广丰以及王坊、官溪、西水口、廖坊、松岗、董坊等地的支系分布呢?既然能写到仲三,政一,旭七,振、掭,言、文,为何不叙比仲三大一辈的进士、四川制置使董居谊呢?不叙上几辈较为有名的进士、官宦安哲、安咨、元公、元用呢?后昌源分徙几十支在湖溪附近及外地,支派繁衍,瓜瓞绵延。仅居字辈(比仲三大一辈)就有十几个,并且官职赫然,为何只单列仲三这支而不列其他支派呢?董顿春何许人也?笔者相信:自称为仲三公二十三世孙的董顿春,既然能阐述出仲三(金)娶彭氏隐居湖溪,并且能写清旭辈九支分派的徙迁分布,确是仲三公的后裔无疑,但笔者一直不知他属哪支派?迁徙在何地?根据他在《考序》中能详细注明仲三(金)娶彭氏以及后续政一政二,旭一至旭九的徙迁落居,并单列详叙旭七四子:振徙福建转归宗复迁广东同弟居焉;招迁湖广江夏;接迁广东;掭娶李氏,生子四:言娶游氏迁广东,文娶赵氏徙广东嘉应,亨娶李氏徙徽州休宁,亦幼。笔者推测《考序》只注明掭及其四子的娶,生子,徙居等,董顿春应是仲三曾孙董掭的后裔,更有可能是休宁亨的后裔或亦的后裔。旭辈九支分派在宋末元初就已经外迁,当然他无法知晓湖溪董氏明初藏方氏书的冤案了。湖溪以董仲三为始迁祖,第四五世外迁,到清嘉庆年间才写考序,难免只知湖溪始迁祖董仲三而不知扩源迁后昌源的鼻祖董亮,也无法弄清霍源--南城盱水--南丰后花园--临川城南富家岗--后昌源--湖溪的迁徙路线图以及董仲三(淑度)以上的世系。董顿春撰写的《考序》,是统宗谱的产物,他或许没有去湖溪等地核实,只是根据先辈口传或手抄记录以及以前多次统会谱的资料组合撰写的,所以会出现董仲三以上的世系与湖溪谱有诸多不同。

对董亮号:的质疑:湖溪修谱有文字记载的是明成化十八年由同邑同科举人彭甲撰写序言的首轮族谱,距董仲三徙居湖溪已相隔250多年,距董亮徙迁后昌源相隔485年,期间湖溪董氏经历了二次大变故。族谱对鼻祖董亮的详叙是号礼泉,但在董氏历代源流序中称亮:号让。笔者分柝:董亮非董让,其理由:亮与让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按推算董让应大约生于815年左右,而董亮生于935年,两者相差120年。湖溪、廖坊族谱均称鼻祖亮公而从不称让公,从古时取名讳的规范上分柝:号、字均为二个字而非只有一个字。湖溪族谱中的历代源流序是引用外地谱序修改而成,里面有多个引例均出现同样的失误,所以笔者质疑有伪作误导之嫌,为连接统宗世系而改董亮的名号。

《考序》里仲三(金)与湖溪谱仲三(淑度)的质疑

虽然仲三(金)与仲三(淑度)都称娶彭氏,生子政一政二,隐居湖溪。但笔者认为:此仲三金而非彼仲三淑度,而是俩个不同时代的人,是连接的错误。若按《考序》排列,仲三金应与扩源仲一全、仲二含、仲五合同辈,推测仲三金应生于915年左右,而湖溪仲三淑度生于1195年,相差280年左右,不可能是同一人。笔者认为:董顿春在写《考序》时为统世系之故而将湖溪的始迁祖仲三(淑度)连接成万三--尚五之子,把仲三淑度提前了八世。这应是董顿春为统宗之故硬将淑度变成金了,由此也省略了由霍源到南城、南丰、富家岗、昌源几代人230多年的历史。

㈡对湖溪董氏源流世系的推测

笔者虽然曾赴湖溪、廖坊查阅族谱,且因时间、条件有限未能获得应有资料,只能从湖溪族谱中的部份谱序中的只言片语与董顿春写的《扩源源流考序》以及杭口、信安族谱进行对比推论,笔者注意到:流坑谱载,清然生子二:万一讳连、万二讳称。董顿春写的《扩源源流考序》也称,清然娶乐氏生万一、万二。并称,,,,,,流为三派曰谊、曰让、曰谦,三大祖庭焉。谊生子二长曰进字承恩,幼曰达字承惠,恩生中字清照,照生万三。湖溪谱仲三(淑度)朔上无万三的记载。信安广川(南丰董氏族谱)称清然生子三,万一、万二、万三,万三为本支始祖。也正如有人写道:衢州谱见万三,不见仲三;湖溪谱有仲三,没见万三。万三是谁人之后?笔者分柝:万三应是董谊之后,清照之子。南丰的松秀、槐秀、柏秀,后昌源的董亮均是万三之后。在南唐昇元年间(937—942)是由于居住在宜黄霍、扩两源这个旮旯小山沟里的董氏家族人丁兴旺,枝荣叶茂,容纳不下这些大家族也还是因灾害、变故董姓氏族纷纷徙迁外地,迄今为止霍扩两源无董姓居住。董合迁流坑,董全迁海口,董含迁北源再徙沙井巷,而万三一支则携带后裔先徙车干(黎川县中田乡车干村民小组后迁南城盱水再迁南丰,董亮这支居南丰后花园,董鞏这支居南丰隅暗街,尔后董亮携子孙再徙临川城南富家岗开基筑室,见射猴峰后昌源,猴峰障屏,横流绕山,山水之秀,于宋至道三年(997)遂卜居其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董鞏这支后裔则再徙坊溪,后有徙龙湖、迁石溪、迁坊头、迁新泥、迁建宁兰田堡、迁刋溪、迁杭口、迁上饶玉山、迁衢州大陇、涧峰等等。

综合上述资料,笔者推测湖溪董氏的世系为:董晋(生于723--全素(766--董翦(794--董谊(822--清照(850--万三(878--尚五(906--董亮(935--道缘(964--文质(993)-- 励瑧(1022)-- 安哲(1051)-- 兴诗(1080)-- 如奎(1109)-- 正义(1138)-- 郑公(1152)--仲三(淑度1195)-- 政一(1220)-- 信一(也可能是旭字辈1245),,,,,, 

㈢湖溪董氏徙居分迁派志

据:董氏大成宗谱.统宗分迁派志

董坊派 自董亮公裔孙徙居,  湖溪派 自董仲三金始迁居,

临湘派 自董旭一始徙居,    官溪派 自董益和廖坊徙居,

云南派 自董旭二始徙居,    汀州派 自董居谊裔孙分徙居,

福建派 自董振始裔分广东是也,宁化派自董旭三始徙居,

恩乐派 自董旭四始徙居,    杭州派 自董旭九始徙居,

建宁派 自董仲三裔孙分居,  成都派 自董旭八始徙居,

江夏派 自董招始徙居,      嘉应派 自董文始徙居,

南康派 自董振裔孙系广东分庆公徙居。

据:新修董氏族谱董氏统宗分迁派志” 武夷山光绪乙未年载

惠州派 自董言徙居焉,       广东派 自董接分徙居焉,

休宁派 自董亨仍居焉,       兴宁派 自董旭六仍居焉,

据:湖溪董氏族谱载

仲三公裔孙徙居湖溪,  益和公裔孙徙居廖坊(官溪),

如奎公裔孙徙居王坊,  四诗之裔士夤居西水口,

还有迁上饶广丰县洋口镇,迁腾桥松岗,迁抚州等地裔族。

结论:本文题为湖溪董氏渊源的探索,谓之探索,就是据相关谱牒的记载进行理顺整理、分柝推敲、可以说笔者接确到的谱牒中都有瑕疵,或重漏,或年代不含接,或拉郎配,凡此种种使后人都存在迷惑。本文世系含接、分柝、推论或许有误,但也为研究者提供资料信息。敬请方家、谱牒研究者及董万三裔族宗长们斧正。

20160702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637638050.html

续修宗谱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931 杜宗范 撰)

亲亲为九经之一,谱牒者,亲亲之书也,尼山孔氏曰:君子笃於亲来重矣,汉司马氏有见於此,作世家列传降至赵宋欧苏二公复编为谱,宗法世系更为完备,第年远代湮不无残缺,故老泉苏氏有三世不修谱宗祖罪人之说,是岁枧头董氏自前清光绪甲辰辑谱之后迄今二十八年,复有志於梨枣(注:梨枣,制版印刷之意),其裔孙根荣与芳礼之子金福,肩负老谱属序於予,予曰谱者普也,上而祖宗下而子孙,莫不於谱中普载,生而婚嫁,死而丧葬,莫不於谱中普存,董氏之谱予未光过颠,末茫然乃取,而阅之始知董氏系颛顼之裔,董父之后其间名公巨乡、文人学士以及某祖分支、某宗别派、祖居何处、转从何方、前人均反复序明登之谱首,予何人斯又何敢撷前人之唾余,述其赘述,为后世阅谱者所厌见乎,矧逾六旬大学荒疏,何能秉笔,但既蒙谬委,义不容辞,不得已敷陈俚句,凑撮成篇,穷愿阅斯谱者勿以予言为浮泛也,可是序。
   

 中华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孟冬月     吉旦

                                                       清邑庠生晋卿杜宗范拜撰

                                             族长       芳礼

                                             房长       徽秀

                                             首事       徽宽 徽容 徽文

                                                             徽福 徽庆 日贵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96874.html

流坑谱对照上饶和衢州谱摘要

流坑谱只记载至第12 仕照(仕高)迁居南丰龙湖生二子,十三世董喜,董彭,而第三子居安则无记载,至此止。

其源流为:1-2-3文肇-4-5-6观国-7-8昌嗣(迁丁源)-9克明-10仲翔-11叔坚-12仕昭(仕高)-喜、彭。

在流坑谱卷一源流考之居徙考(二)已考证清楚的外迁宗亲,溪枫(排前)记载,仕昭(仕高)的第三子居安(在南丰娶第一个妻子姓毛,生了思聪和思恭,明洪武二年(1369)出差采购官府用木材,在现福建三明建宁县溪口镇排前,即原建宁县北乡蓝田堡排前,被富翁刘新甫看上,做了上门女婿,生了第三子思允,于是居安因两处有家室,在建宁排前和南丰龙湖两头跑),居安长子思聪(此爷孙三代与上饶谱世高支系吻合)。思允的后代除留居排前的,先后有迁徙至浙江衢州的西安县(即原衢县,现衢江区,衢州这一支所在地,但与我这支应该不是同支)、开化县、寿昌(现建德市大同镇)、遂昌县、温州市、永嘉县,江西玉山县、新余分宜县,湖南浏阳,福建福鼎县等。

流坑谱从流坑始祖合公徙居流坑到明万历十年(1587)共五修宗谱,至今长达430年未修过,况且这五次修谱就对很多外迁的宗亲没有记载,如12世仕照(仕高)的第三子居安就未记,估计修谱时居安还未出生。

如果以上推定成立,则上饶玉山,衢州衢江,建德大同等支系可列入流坑合公文肇·滋派后裔,迁徙过程如下:流坑(1合)-丁源(8昌嗣)-南丰龙湖(12仕高)-玉山石溪(13仲季)-玉山坊头(14守珂,即孟英)-衢州西安,现衢江区莲花镇大垅(17庭节、庭深)-安仁镇欧塘(27徽吉)-常山(30渭昌)

但疑点之一:流坑谱2-11世与上饶、衢州两地谱2-11世人名不同。且虽然世高在流坑谱上也是十二世,但如果从清然算起就比上饶、衢州谱多了三代人。

疑点之二:年代问题,详见下面人名及时代探索分析。

疑点之三:上饶和衢州谱均记载五世祖贡一为南丰始迁祖,九世祖富祖为龙湖始迁祖,与流坑谱十二世仕高迁龙湖不符。

以上如能查阅溪枫(前排)家谱及建德大同(小溪源)家谱或许能解疑。

人名及时代探索:

清然居士,(按《扩源源流考序》记载万三之父应为清照,即清照是谊公的孙子,清然则是让公的孙子,清然和清照应该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见《富春谊桥陇董氏宗谱》世系图)。约907年迁宜黄。

生三个儿子,万一、万二俱未吊(衢州谱记)(吊,指世系上的吊线图,如瓜藤般,此吊线图按欧阳修、苏洵两姓宗谱体格制作),万一公不传、万二公亦不传(上饶谱记)(传,指世系传承记载),以上可理解为万一和万二的后代清乾隆年间修谱未参加,故无记载,此两地宗谱只记载了万三公的后代。如《扩源源流考序》和《富春谊桥陇董氏宗谱》世系图正确的话,则上饶和衢州谱有错,而且是源头的错,大错。

万三,流坑谱无记载,按《扩源源流考序》和《富春谊桥陇董氏宗谱》世系图记载,其父亲应为清照,生万三,万三生尚五,尚五生仲三。但这里与上饶、衢州谱又不对了,万三生松、槐、柏,而非尚五。

巩,宋徽宗时期(徽宗在位为1100-1125年)在抚州做官。

贡一,宋建炎时期(建炎元年为1127年)南丰地方官员。

如此:

以清然907年迁到宜黄时约27岁,则出生时间约为880年,

30年一代算:出生年代约公元880--910--940--970--1000

人名:               清然  万三  松秀         贡一

做官时按40岁计:                                1100  1127

以上巩和贡一均在130岁做官,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巩和贡一做官时间正确,则上饶、衢州谱的始祖清然非流坑谱上的清然。

按巩1100年(可能应该取中间值1110年左右)在抚州做官,巩40岁,则出生时间为1070年,三十年一代向前推,则松秀1040年生,万三1010年生,清然980年生,由此相差100年,三代。因此上饶、衢州谱上的清然与流坑谱上的董合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再由巩向后推,巩1070年生,贡一1100年生,念四1130年生,景宙1160年生,秉缓1190年生,富祖1210年生,佩生1240年生,允俊1270年生,仕高1300年生,居安1330年生、这就与居安在明洪武二年(1369)出差采购官府用木材,在建宁县北乡蓝田堡排前做了上门女婿就基本对上了(误差10-20年应属正常)。这又从另一面证明了上饶、衢州谱上的始祖只能和流坑开基祖同时代人,将清然作为始祖是错误的(也或许此清然非彼清然)。

个人认为以上的重重疑点应该是清朝几次联谱、统谱造成的一些混乱。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596129302.html

扩源源流考序 (衢州董氏宗谱 董春 著)

源之深者其流长,环观天下百川未有不以海为归者,观於海则知谱之所由来矣,故人本乎祖,而祖赖以常存,非祠字莫能大其规,祠必有谱,而谱得以不朽,非后人莫能继,其绪联宗族以序世系,集大谱以敦宗盟,亲亲仁民之典,垂万世於不废也,吾族之先有董父豢龙事虞有功,赐姓曰董,由夏商及周以迄於春秋时之,安於汉之三老,公以至孝允强项令宣魏武间迎驾,於昭蜀汉三杰兄与焉,名贤辈出,济济才出类拔萃,思称得人矣,后先相望与散陇西,广川,范阳等处,而源流皆出自董父也,夫木本与同,支派不一水流皆共,分别各殊,惟汉大中广川仲舒之五世孙春,领庐江太守六世孙黯,以孝行名更,历数百载,世远年湮,派杂详述,迄两汉及以至於复初公生子三,长曰晋,字混成,世居河少东,以明经上策历官显爵,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及拜相,爵升陇西开国郡公,次曰申,字洛成,吏部侍郎谥恭惠,幼曰三,从许旌阳斩蛟有功,追封白马将军,至宋江边万里崇祀庙享先公有灵,能无抱痛乎。至今族人众祀晋公,生子四,长曰全道,次曰全溪,三曰全懈,幼曰全素。次曰申,生子三,长曰全福,次曰全衽,幼曰全桢。惟唐陇西晋十世孙晃生子五,长曰羽,次曰翦,三曰翼,四曰翚,幼曰羿。越十一世翦,户部侍郎。四曰翚,建州刺史。翚生子二,长曰让,次曰谦。翦生子一,谊,守旧。让迁霍源。谦为观察御史,解组至乐安之流坑,流为三派,曰谊,曰让,曰谦,三大祖庭焉。
      
谊生子二,长曰进,字承恩。幼曰达,字承惠。恩生中,字清照。照生万三,三生尚四、尚五。五生仲三,讳金,取彭氏生子二,政一政二。政一生子四,长曰旭三,次曰旭四,三曰旭五,幼曰旭七。政二生子五,长曰旭一,次曰旭二,三曰旭六,四曰旭八,幼曰旭九,九支分派奕叶流光,为修江之望族不可尚也,然而今之霍、扩二源,乃河中虞乡万岁里公晋,字混成之后裔也,自唐时河中徙临川扩源,即后昌微兵讨乱,诸镇强扩,强扩各处,各据不废,金仰天叹曰自我先人拜爵以来,国恩世受,不能匡救,岂肯俯首而仕他人乎日非不受官爵,隐居临川湖溪居焉,日三派徙福建宁化,次曰旭四,迁云南恩乐,三曰旭五,幼曰旭七,生子四,长曰振,次曰招,三曰接,幼曰掺。振徙福建转归宗,复迁广东,同弟仍居焉,招迁湖广江夏,接迁广东,掺娶李氏生子四,长曰言,二曰文,三曰享,幼曰亦。长曰言,娶游氏,迁广东。次曰文,娶赵氏,徙广东嘉应。三曰享,娶李氏,徙徽州休宁。旭一迁湖广临湘,旭二迁云南,旭六徙广东,转迁江西南城复又分嘉应,仍居焉。旭八徙四川成都,旭九迁浙江杭州,以上十余支因移居疏不及详载,其余世系扩源皆分处焉,仲三公自虞乡万岁里晋公之后裔也。

       惟让公之子连,字承重之子申,字清然娶乐氏,生万一万二,万一娶邬氏,葬其父申於宜黄之黄山庵后蜈蚣形,公生子三,尚一尚二尚三,其后万一夫妇葬寺右凤形,尚一娶吴氏生仲一仲二。尚二生仲四失考。尚三生仲五仲,一名全,迁饶州德兴海口。仲二名含,迁宜黄北源,转迁临川复迁乐平、徽州及上峰等处,皆分处焉。由是尚一葬北源陈家坑搏凤形,吴氏葬梅杨坑。仲五名合,於五季开平初迁流坑。谦公仍居乐安流坑,生子三,长曰远,次曰遂,三曰述,远生三子,长曰炳,炳生三子,长曰旬,娶吉氏,徙福建甫田。次曰瑛,居流坑。三曰呈,娶汪氏,徙徽州婺源。远次子焕,生四子,长曰珂,娶宋氏,徙抚州。次曰琛,妣朱氏,徙丰城。三曰珠,妣徐氏,移南昌董家瑶幼。曰球,妣潘氏。远幼曰旦,旦生子二,长曰玟,妣王氏。次曰琢,居流坑。遂生子四,长曰灿,灿生二子,长曰容,居流坑,幼曰献,妣魏氏。遂次炯,炯生子四,长曰琏,娶吴氏。次曰寿,居流坑。三曰珂,迁德安。幼曰襄。遂三子烁,烁生二子,长曰琥,娶艾氏,迁西蜀成都。幼曰珀,娶沈氏,迁浙江温州。遂四子曰柬,柬生三子,长曰璞,娶曹氏,迁湖广。次曰秀,幼曰燧,迁山东。述公生子二,长曰炎,幼曰熹。炎生子二,长曰番,娶陈氏,徙九江。幼曰与,娶熊氏,徙进贤。以上十余支因徙居疏远不及详载,惟熹公贤良博学,为武宁宰而生子五,长曰圭,随父在邑遂家安乐乡泉溪里。次子璋,三子佩,幼曰瑗,俱居流坑。四曰琨,居洞里源。圭生子三,曰嵩,曰崇,曰广,守旧。崇迁尚漳,广迁修坡。三支流庆籍笏传荣,为修江之望族,不可尚也。然而今之流坑乃扩源让公五世孙,司徙合公娶罗氏生子二,桢与耽焉,合葬长坑岭闽牛形,罗氏葬瑶坪上黄蛇形,官司空葬富源山金钗形,娶邓氏封南阳夫人,葬白龙塘飞鹅形。真生四,子长曰文广,次曰文肇,三曰文晃,幼曰文亨。广为明法郎,肇为屯田郎,晃为校书郎,亨为道者。耽生子二,长曰文明,为江夏令。次文源讳敏早丧。文肇四子,曰滋,曰湘,曰渊,曰澶。文明三子,曰淇,曰洙,曰汀。七支分派奕叶流光,渊派南强迁牛田,京德居水南,明敏居众山,德元迁土头,子京徙瑞昌之黄沙、崇仁、居临江新淦县,又有迁雷墩、石首、华容、渭川、应山、确山、信阳、桐柏、湖口等处而居者。滋派绍昌居井田、土场头、嗣昌迁丁源,叔坚、百石岭,思贤居打石坳,崇鼎徙江田。湘派居崇仁柏树下。洪派大亨迁车底,次皋徙丰城兴仁乡。洙派德贤居肠田,元季徙白叶,仲达徙曹墩。澶派广徙麻油坑,及璋迁南雄府,明法如金引水,及董谷公其安庆,又分迁乐平之黄江、浮梁、镇德、而余干安仁、鄱阳、玉山与临川沙井巷,及杭埠云梦、监利之流沙里,及会稽、武进,及广东。余世系流坑皆分处焉。
      
司徒合公自扩源让公之后,惟圭公生子三,而之中不虽分迁者,如嵩派田埠畈,泉溪故土接壤,若迁之广济蒲坡村,瑞昌之柘塘湖,湖广之临湘县、及海口湖、奉新县、黄州府。围公迁皆由田埠分也。江西之赣州、广济栗木桥、自石山分也。巡司坑、何家冲、上堡、宋家坪、董家巢、周师源、皆由泉溪徙居。建昌转自黄田分也。九江之关坡自宋家坪分也。建昌之小坑、东塘之葶城,自泉溪分也。而葶城固公徙也。又而葶城转居鄱阳,复居广济、连城山,而杨州彭塘又自连城分也。瑞昌之黄荆林、湖广之大冶湖、蔪州之三山坳、九江之茶园、同周师源祖也。麻城之白葶埠同巡司祖也。彭泽之沙湾自上堡分也。大冶之白严山、果城里,自白葶分也,崇派港蔡家、坑口、岭背、彭垅、鹤口、金陵、砂田、建康府眉鸽桥、大林、斜港、通山、浊港、宁州之梁口、力田、建昌之双州、德安之黄田、车坑皆自尚障分也。瓜原、乾坑自彭源分也。九江之螺丝港、抚州之柘湖、豫章之德胜门,又自德安黄田分也。广派大石、长仑、章源、沙田、大港畔、上坪段、长墅、源兴、国州、长乐、源荻、田桥、平地畈、九江之青林、建昌之麻潭州、延分,皆自修坡也。仲华迁银炉山、长富段、嘴头、雷公坳、泉口、上港畔、同大港祖也。南昌帅家瑶分自泉口。塘畔分自甫田。水口分自长墅。西与、南昌之栗又,分自长富叚也。北山、木嵩林,自力田分也。靖安自瓜源分也。龙潭、石下、霞源、湾头、中津、星子、一都,皆自麻潭分也。而广派娶黎氏生子三,圜、囿、团,团娶张氏生子信。次曰囿,娶蔡氏生子二,长曰伉,次曰仁。伉娶余氏生子磕,磕取黎氏生艺能,能取易氏生硕,硕娶黎氏生艺能,能娶易氏生义六、智六、信六。义六之子寿九,迁荻田桥。智六之子兴一、宗一同叔信六由武宁迁兴国州之平地畈,而信仍居焉,冏、圜、囿此三子。团续妣萧氏生三子,俱迁建昌麻潭,仲赋迁兴国州辛安里,仲咸徙长乐源,九江之青林、艺碧徙也。仲英之子季可,徙砂田。仲戒之子仁可,迁长仑,幼子信可徙竹林湾,信可生显,显生子三,次时昌迁金漳园,幼景恒迁长墅源,克解徙水口,皆长野源分也。及董全衽其支下又分徙乐平之上、下、中三堡、四董及观桥湖村、梅溪、游山董村、梅田、木溪、浙江金陵、玉山、婺源之城东、泾县及建德、鄱阳、都昌皆分处焉。而扩源徙福建等处,复迁广东转迁西南安昌、临江、赣州、广信、同广闽祖也。
      
惟含公其支下又分迁乐平之乌头、南港董畈及德兴弋阳彭源及云南湖广城都杭州金陵宿松婺源之城北及寺前休宁而合公其支下又分居、瑞金、石城、雩都、流坑皆分处焉,而仲三又居镇江、徽州、河涧、陕西德化、河南会稽、汉中汤宁乡,扩源皆分处焉。今当谱牒告竣并录之,俾后之览者知支分派别之名,有源本也云尔。
   

                                    
仲三公之裔孙受廿三四世孙太学生顿春首百
 
皇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1807年)孟夏月                                                        
                                                                                                
毂旦重修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94319.html

虞乡游临川源流考考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董槐 著)

董氏之世系出自唐德宗时金业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开国郡公,讳晋,字混成之后裔也,生子四,长曰全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次曰全溪为秘书省秘书郎,三曰全懈,为太常寺太祝,幼曰全素,为大理评事,皆善士有学行。素生子二,长曰完,为谏议大夫,幼曰宥,为宏文馆学士。完生子三,长曰达,为庐龙节度使,次曰逊,为益州刺史,幼曰逵,中书门下舍入。逊生子一,曰戢,为左仆射。戢生子五,长曰俊,为司空,次曰淮,为安东都尉,三曰涣,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曰溥,御史大夫,幼曰昊,为荆州刺史吏。淮生子四,长曰经,为荆州都督,次曰纬,黄门监司空,丝中书捡括,同平章事。幼曰纶,好仙术,累征不仕,隐居万安山。经生子二,长曰迁杰,平原太守,幼曰迁秀,兵部尚书恭掌枢密院事。秀生子二,长曰椿,御史大夫兼国子祭酒。幼曰梓,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椿生子三,长曰旭,为太仆射。次曰且,为太尉赠司空。幼曰晃,观军容宣尉处置使。晃生子五,长曰羽为节度使兼监铁使。次曰翦,户部侍郎。三曰翼,中书门下舍人。四曰珲,建州刺史。幼曰羿,苏州刺史。翦生子一,谊,仍居霍源。翚生子二,长曰让,见唐国事,曰不非受官爵,隐抚州扩源。幼曰谦,为察观御使按行江淮,因梁移唐祚,遂征兵讨乱,诸镇强扩强横各处,各据不发,谦仰天叹曰,自我先人拜爵以来,世受国恩,欲与国同休,今势力不能匡救,岂肯免首而仕他人乎,遂弃官潜至流坑隐居焉,而生子三,长曰远,字承宗,次曰遂,字承祖,幼曰述,字承嗣,至乐安流坑仍居焉,其地之胜者,族大支繁世不绝官,夫自始祖卜居於此,贵而不衿,富而不骄,贫而不滥,世为礼义之所尚,呜呼,泉之源深渊者流,必长木之根固者叶必茂,吾家一族宜其流长而叶茂也,顾吾窃思之,祖宗之所爱者,子孙也以吾叨积德於宗祖,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如吾祖宗何因而有志辑谱,商诸族众,而众皆有难色,谓此固义举也亦难事也,盖谱必聚族而居,春秋时会拜於墓祭於词,叙长幼别尊卑,得以合而观之,始可溯流而知源矣。今吾族属之盛,有出仕者,有居别墅者,分适四方一时莫能遍访,且工程浩大,费约金多,恐难遂宗之愿也,予否,否从来修谱以序世系,盖使人不忘其本,古者虽立宗,宗子法人究有不知其来踪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焉,至谱牒又废,而人愈不知其来踪之,过百年之久而骨肉无关,虽至亲恩义亦薄矣,如之,何不谱至费可无虑焉,予既志存予岂惜费哉,族众闻而羡之,曰善由是各出支系以从事,而余亦废乎先大夫之贻产,以成金谱一帙,散诸各宗,区区此举,聊体祖心遗爱耳,况圣人设教亦以笃亲为重,可不亟讲与故述此以俟,后之达者,将有感于斯。
赐进士第累官右丞相兼签书枢密院事封许国公
                                                                        文忠公八世孙槐谨撰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92110.html

重修董氏宗谱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904 崔才南 撰)

谱者何为也,所谓一宗之世系明表也,所以上补前人之不逮,下补后代所不知也,谱不修而宗不能疆,木不长而枝不能分,水不流而后不能别,木之从本而枝发,水之从源而派别,人之从祖而族生。 宗木本水源基理一也,昔董氏实自颛顼之后飂叔安(注:飂,古国名。 叔安,飂国国君名。)之裔,曰董父能豢龙以事虞帝,赐姓董,其后封以董为氏,遂受姓也,越数十世,始祖清然公于宋朝间由抚州迁于车干,生子三,万一万二俱未吊(注:吊,世系表中的吊线图,意未记载),我祖万三公自宋徽宗时金人作乱,遂家于其地生子贡一,宋建炎时居南丰,后从隅暗街(注:暗街指今南丰县城南门小十字街、方伯第、下前街一带的地方),迨至富祖公复从于龙湖(注:疑为今南城县龙湖镇龙湖村),至十二世仕京公又迁居石溪(注:疑为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青溪镇石溪村),以及孟英公始迁坊头(注:今玉山县临湖镇坊头村),庆祖公为别祖无庸赘叙矣,又坊头传数世,即予庭节公迁大垅(注:今隶属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庭深公迁枧峰(注:今衢江区莲花镇涧峰村),是为两派之始祖也,昔谱前自 道光丁未(1847年)重修,因咸丰辛酉(1861年)老谱被匪遭残,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族中有志之孙名哲悠、侄芳享、孙徽进,溯本追源,周而复始,转回原族恳领族谱一部,自光绪辛巳年(1881年)始复修之,于今甲辰岁现有二十四载,思欲纂修,乃寻前谱欧公永叔今改苏公儿作之式,爰会仝族酌议,从皆欣然乐从,立有章程,某对读滕稿,某秉 笔校整,班班可考,条分缕晰,缺者补之,讹者整之,漏者添之,一一 载明,使后代寻务知基,昭穆序亲疏别,生终详焉,嫁娶载焉,尊卑分 焉,贤哲表焉,嗣后子若孙始知世系之有考焉,俾后有贤德之孙能观斯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而董氏贵族编帙将来告竣,而嘱梓入为序,予才疏学浅焉敢为序,予因情友之谊,固辞不护,援笔不揣,鄙陋略赘数语自后之孝子慈孙追本求原之志,云尔是为序。
   

大清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1904年)仲冬月中浣   之吉
                       西邑镇东梓人崔才南拜撰  (注:梓人,古时木匠)

                                             族长       芳利

                                             房长       芳聚     芳清

                                             秉笔校整   芳信

                                             督理主修   徽进

                                             抖赀首事   日利        日振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86417.html

董氏重修谱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881 王礼藩 撰)

夫有一氏之兴,必成一氏之族,族繁而无传以记之,将支分莫辨,世远而不知,其势不致,混至亲於涂人等,前辈於末流者几希,此世谱所宜急修也,即所谓故家名族,往往得见齿於大方者,靡不籍谱以为维系焉,固已久矣然,今西邑有董氏,其先世历南丰坊溪者其来至,於二十三世大长公徙居於西邑大垅村叶垅,莲花失母湾,以及二十一世潮仕公之三子虢民公其迁居於杨下岭千诉堰村者,即今迁居之枧头村也,此数支皆系坊溪孟英公之分派也,若无谱以稽考,则世远年湮,何以知木本水源之理乎,故世有其谱而谱不可不修,族有其修而修不可不早也,董氏之谱自嘉庆年间一修至今七十余年矣,而况兵焚以后老谱残失,人丁希少,老辈无多,若不早为修整恐后世系淆乱,而源派无籍矣,所以廿五世裔孙顺山於同治八年当命族侄芳亨、族孙徽进,即往祖处坊溪村恳求老谱,而老谱求来之后受命族内复仍旧牒以彰重集,虽其规条义例一仿前人,而数十载派别支分又各种种厘,正则所诏将来俾同宗之子孙一览而知,吾祖之自来庶几有感发,而兴尊祖敬宗之心致爱亲睦族之道哉,当日修谱之际,其族内宗长问序於余,余无愧,小史之才然亦不敢虐诸君之清爱,举大概以为之序。
        公议,顺山公祖处领谱未得工资,历代冬至拔翚贰盘

   

 龙飞光绪七年(1881年)岁次冬月中浣 毂旦

                                                                   之翰王礼藩顿首拜撰

             主修  族长 哲悠   房长  芳荣  督理  芳球   芳亨    芳继    徽进  校阅   芳信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84835.html

新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847年董芳桂 撰)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纪一朝之治乱兴衰天人得失,而谱载一姓之世系昭穆,远近亲疏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谱顾可不修与。吾族之先出自颛顼后曰董父,事虞帝为豢龙,遂以董为氏,夏商周初虽少伟人,至春秋迄秦若安于三老者铿然有声,两汉时仲舒公之为江都王相,翚公之为侍御史,春公之为卢江太守,承公之受衣带诏蜀汉,则儿为侍郎昭拜司徙,晋隋唐诸朝若从旌阳之斩蛟有功,混成之明经上策皆历代籍缨,世胄阀阅名臣卓绝一时者也,虽吏有明文而世次难详,迨宋欧阳永叔苏明允作谱族,吾族因以京叔公为谱宗,自宋元明以迄,国朝八百余年,谱凡叠修先世仕宦阶动,忠孝节义德著乡闾功垂策府者,尽为表白而世代源流迁徙。始祖清然公于宋朝间由抚州迁车干,生子三,万一万二俱未吊,我祖万三公生子一松,松生子巩,宋徽宗时知抚州事,值金人之乱遂家於其地,生子贡,宋建炎时知南丰务,因居邑东隅暗街,至富祖公迁三十四都龙湖,逮十二世仕京公迁石(或)溪,孟英公始迁坊头,生卒娶葬亦无不纪载详悉,但自嘉庆十二年(1807年)修后至今几四十载,支分派别子姓蕃衍,设不续修后将无由考处,所谓尊卑故敬守敬宗故睦族者安在乎,受邀合族佥立董事,向各处采访,彚丁稿赴局纂修编次,校阅对勘,讹者正,缺者补,竭晨夕之功并力一心,经数月而告成,自时厥后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贤子孙世代相继,庶家谱同国史并垂不朽。
                                                                        二十六世孙董芳桂楷同谨撰

皇清道光廿七年岁次丁未吉旦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83839.html

续修宗谱序(衢州董氏宗谱序 1931 杜宗范 撰)

  亲亲为九经之一,谱牒者,亲亲之书也,尼山孔氏曰:君子笃於亲来重矣,汉司马氏有见於此,作世家列传降至赵宋欧苏二公复编为谱,宗法世系更为完备,第年远代湮不无残缺,故老泉苏氏有三世不修谱宗祖罪人之说,是岁枧头董氏自前清光绪甲辰辑谱之后迄今二十八年,复有志於梨枣(注:梨枣,制版印刷之意),其裔孙根荣与芳礼之子金福,肩负老谱属序於予,予曰谱者普也,上而祖宗下而子孙,莫不於谱中普载,生而婚嫁,死而丧葬,莫不於谱中普存,董氏之谱予未光过颠,末茫然乃取,而阅之始知董氏系颛顼之裔,董父之后其间名公巨乡、文人学士以及某祖分支、某宗别派、祖居何处、转从何方、前人均反复序明登之谱首,予何人斯又何敢撷前人之唾余,述其赘述,为后世阅谱者所厌见乎,矧逾六旬大学荒疏,何能秉笔,但既蒙谬委,义不容辞,不得已敷陈俚句,凑撮成篇,穷愿阅斯谱者勿以予言为浮泛也,可是序。
   

 中华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孟冬月     吉旦

                                                       清邑庠生晋卿杜宗范拜撰

                                             族长       芳礼

                                             房长       徽秀

                                             首事       徽宽 徽容 徽文

                                                             徽福 徽庆 日贵

摘自http://www.360doc.cn/article/21572885_44139687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