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匆匆风雨人生路——记党的好干部张一樵

 大美洛宁 2021-11-27

匆匆风雨人生路
——记党的好干部张一樵
张一樵,原名张景文,1917年4月生于洛宁县王范镇的一个贫苦家庭。1937年,赴山西加入牺盟会决死队。1938年3月,任安泽县牺盟会特派员。1940年,任太岳区党委民运干事,后南下到江苏淮海地区工作。1941年任淮阴县委宣传部长。1942年初,任淮阴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农会主任、敌工部部长、新四军驻淮阴联络处处长。1945年初,任浙江省临安县委书记。1947年任山东胶县县委书记,1948年改任胶河县委书记。
1949年4月至1950年7月,张一樵任松江地委组织部部长。1950年7月至1952年1月,任中共常州地委副书记兼专员。1952年1月至1958年3月,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党员管理处组长、副处长。1958年3月至1965年2月,张一樵在任中共温州地委第一书记。
1965年2月,张一樵任贵州省委任秘书长,8月任中共贵阳市委第一书记。1965年8月,任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常委,兼任贵阳市委第一书记。
1970年,他被“解放”,但已身罹肺癌,术后住进北京,在日坛肿瘤医院治疗。1972年,他匆匆走完风雨人生路,终年55岁。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出张一樵若干动人事迹,以缅怀这位党的好干部。
一、风雪战友情
1941年1月,张一樵刚从冀南军区医院病愈出院,身体还很虚弱。军区政治部把他和南下掉队的彭仲韬、邵晋藩、张子澄、李福安、郭克宽五名干部编成一组,任命他为组长负责继续南下。春节前,他们走到鲁西军区时,遇到日军大扫荡,打算隐蔽在游击区一个叫邬那里的村子里。但是那个村的保长是个两面派人物,胆小怕事,不让他们进村。他们几个只能在野外利用交通沟跟敌人周旋。不巧,连着下了三天大雪。他们衣服单薄,白天没有饭吃,晚上只能钻进草堆里过夜。但是,大家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咬牙坚持了下来。彭仲韬的脚冻肿了,张一樵先用雪擦他的脚,然后抱在自己的胸前暖和。这样,彭仲韬的脚才没有冻坏。他们轮流去村里找老乡要讨饭,一直熬到了扫荡结束。
二、智用“安青帮”
1942年初,张一樵任淮阴县委组织部长、敌工部部长、新四军驻淮阴联络处处长。那时候,淮阴“安青帮”盛行。淮海地委要求有条件的人员要打入“安青帮”内开展工作。张一樵为了利用“安青帮”收集情报,几经周折找来一本关于《安青帮》的书籍认真阅读,把帮规、辈字、暗语等熟记于心。遇到“安青帮”帮徒,他都能对答如流,丝毫不露破绽。
一天,张一樵和几个县委领导到淮阴县城,假借进戏院看戏,了解敌情。他们刚落座,几个“安青帮”的帮徒就闯了进来。只见张一樵把衣袖卷来卷去,做了几个手势,又在地上跺了几脚。那一伙帮徒马上跪倒磕头,然后灰溜溜地走了。原来,张一樵的动作是“安青帮”中辈分高的人用的暗语。晚辈见了都得跪下磕头,大礼参拜。
张一樵也收过徒弟,其中有个姓秦的徒弟是敌伪乡长兼据点里的伪军中队长。一天,有个我们党的乡干部被伪军抓进了据点。张一樵给姓秦的徒弟写了封信,要他放人。姓秦的见信后,就乖乖地把人放了。他还收了几个徒弟,在敌占区收集情报,在对敌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调研出成果
1952年初至1958年春,张一樵在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基层党组织的状况,也曾到各地调研点去巡视。他在调研、巡视中,非常重视细节问题,比如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有什么具体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各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等等。张一樵每次调查、巡视后都向中组部写出详细汇报,理论、文字水平提高很快。1956年夏季,他参加了党的八大文件起草工作。特别是1956年9月,进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以后,张一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是不可与往日同日而语。张一樵在任中组部党员管理处副处长期间,编写了《农村中的党支部工作》一书(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这本对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指导性的专著出版50多年后,在网络上仍有销售。张一樵在中组部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期间,还参与编写了《组织工作问答》和《论党的建设》两本书。
四、实事求是的模范
1958年3月,张一樵调任中共温州地委第一书记。那年,他在平阳县麻步区蹲点。在制订下年度粮食增产指标的会议上,乡镇负责人争相发言。第一个说亩产2000斤,第二个说亩产2500斤,第三个说亩产3000斤……张一樵听了,说:“这样的粮食产量指标,只能是你骗我,我骗你,大家都骗余秋里(当时余秋里是国家计委主任)。”他干脆利落地制止了会上的浮夸风。
这些事实,人们看在眼里,都说他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五、严律己 宽待人
一年秋天,温州地区有个山区县试养柞蚕实验成功。该县县委办的同志拿了几块蚕丝织成的衣料到地委报喜。事后,他们把衣料分别送给地委领导和地委办公室的同志,都收了“成本费”。当秘书把一块衣料送给张一樵时,他说:“我不需要,谢谢他们的好意。”秘书说钱都付过了。“付了钱也不行!”秘书只好把衣料退还给县里的同志。
张一樵全家老少九口人,子女尚在读书,加上一个保姆,凭他们夫妻俩的工资够紧张的了。他们还要接济老家的父老至亲,老家亲友来温州,吃住行他都要照应。所以,张一樵的几个儿子总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裤上学。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要艰苦朴素,俭省节约。
张一樵在陪同来温州的客人观赏戏曲或文艺节目时,从来不允许家人或孩子借机去观看。即使演出单位免费赠票,他也不允许家人和子女跟自己坐在同一排。他就是这样公私分明,一点儿也不含糊。
1961年,张一樵的夫人史卓英在温州地委党校文化部学习。每星期六下午,地委书记兼地委党校校长的张一樵总是步行五公里接夫人回家。有时候党校未下课,张一樵就在传达室跟门卫聊天。党校负责同志叫他去办公室喝茶,他总是谢绝说:不打扰同志们了。
张一樵对待下属,一贯尊重、宽容。秘书戚俊伟回忆在他跟张一樵工作的近四年里,报告、讲话、发言三类文稿都是张一樵自己动手写的。张一樵只是要求他收集具体真实的素材,提供准确的事例和数据。工作人员遇到难处,张一樵总是尽力帮助。有一次,张一樵参加省委召开的会议,住在杭州大华饭店。一天晚上,会务处按各地区与会人员名单发入场券,安排看京剧。一位刚从温州地区调往杭州市的领导仍住在温州领导的宿舍区。会务处没有给他发入场券,他严厉地责问秘书:“你搞什么名堂?”秘书再三解释,仍无济于事。张一樵从房间里出来,说:“这是会务处不了解情况,不是他的责任。我晚上有事不看戏,这张票给你吧。”就这样,帮秘书下了台。
有一天,张一樵在上班路上遇见乐清县上五宅村党支部书记黄云飞。当他得知黄云飞患肺癌无钱医治时,就打电话告诉乐清县委书记王振元,要他帮助黄云飞解决医疗费问题。他再三交代:实在不行,可以从党费中开支,给黄云飞补助医药费。
1960年,瑞安县有个干部叫冯志来,写了一篇题目为《半社会主义论》的文章,质疑当时的社会主义性质。张一樵把那篇文章交给地委党校的教员们讨论。许多人说文章观点有严重错误,应该批判。也有人提出应该给冯志来组织处分。张一樵说,让他在思想认识上分清是非就行了,组织处理就不必要了。冯志来知道后,感动地说:“幸亏张一樵同志明确表态,我才躲过一劫。”
张一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工作作风在温州有口皆碑。曾任温州地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的陈明德说:“张一樵同志在温州任职期间的言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我心目中,他不愧为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称得上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张泽民作品集
急性土改
英烈忠魂祭
解放洛宁的战斗
洛宁土匪覆灭记
马子明的奋斗人生
洛宁陈吴张氏三杰
穿越洛南县的历史
回望洛北县的历程
历尽坎坷 不忘初心
誓死跟党走的李桂五
洛宁历史上的特殊时期
洛北、洛南抗日根据地
面对雷光华烈士的遗憾
洛宁党史上的两个关键人物
洛卢灵解放区的建立和发展
洛宁公安战线的老兵——张念中
中共洛宁县委第一任书记韩达生
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背后的故事
最美不过夕阳红——记张耀汉的离休生活
洛宁县陈吴乡陈吴村的三名新四军老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洛宁历史上的十个“第一”

作者简介:张泽民,1949年生,陈吴乡陈吴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