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年5月25日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1080处,其中四川省66处。 与原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106处,其中四川省12处。 【剑门蜀道遗址】 ![]() 分类:古遗址 编号:6-181-Ⅰ-181 时代:战国至清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 剑门蜀道遗址,战国至清代川陕古道遗址。以剑门关为中心的剑门蜀道,是战国时开辟的秦蜀古栈道的南段蜀栈道,又称金牛道,历经秦、汉、唐至清代。 【严道城址】 ![]() 分类:古遗址 编号:6-182-Ⅰ-182 时代:汉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 严道古城遗址是保存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台地东西长约九百米,南北宽约七百五十米。荥经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荥经古严道文化早于广汉三星堆文化。古严道城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牦牛道的起点。城垣板夯而成,夯层厚达二十厘米。现存南墙和东北角墙体较好,中段发现有城门遗迹。 【剑南春酒坊遗址】 ![]() 分类:古遗址 编号:6-184-Ⅰ-184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 剑南春酒坊遗址,即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最初是剑南春集团进行棋盘街两侧的平房拆迁工程,由于发现了历史文物,迅即转为“抢救式发掘”。2003年至2004年之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酒坊遗址进行发掘,最终用科学方法还原了“蜀中美酒”绵竹剑南春的酿酒工艺和昔日风貌,为中国酒文化代代传承又奠定了一块基石。 【杨公阙】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695-Ⅲ-398 时代:汉至宋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 杨公阙始建于东汉晚期,东西对称,坐南向北,各由露出地面的十块巨大坚硬的红砂石垒建而成。 【丹巴古碉群-梭坡古碉】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697-Ⅲ-400 时代:唐至清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 ![]() 古碉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丹巴县有“千碉之国” 的美誉,在大小金川及大渡河上游两岸的村寨、山脊和要隘处耸立着无数的古碉建筑。鼎盛期的丹巴碉楼不下3000座,一个大的村寨即有百余座。 县境内仅存古碉166座,主要分布在梭坡、蒲各项、中路,其中梭坡84座、蒲各顶29座,中路21座,其余各乡散存32座。 【丹巴古碉群-中路古碉】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697-Ⅲ-400 时代:唐至清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 ![]() 丹巴县素有“千碉之国”美誉,丹巴古碉楼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共计562座。碉楼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大小金川河沿岸和大渡河沿岸。丹巴古碉楼平面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建筑材料采用山石、沾泥、木头等。丹巴古碉楼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圣德寺塔】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0-Ⅲ-403 时代:宋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 ![]() 圣德寺塔,初称“圣因塔”,后因塔涂白垩粉呈白色而改称“白塔”,其寺亦随之称“白塔寺”。白塔寺古称圣德寺,始建于唐。 【瑞光塔】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1-Ⅲ-404 时代:宋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 ![]() 瑞光塔,又名淮口白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 ,为仿木楼阁式砖塔,采用“壁内折上”式结构法,空心方形砖塔,由塔基和塔身组成。塔身共13层,通高32.6米,全用素砖、黄泥、白灰、糯米浆砌。 【鹫峰寺塔】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2-Ⅲ-405 时代:宋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 鹫峰寺塔,蓬溪县人民皆称之为白塔。作为宋代建筑,鹫峰寺「斜」塔(二零零零年测量塔身倾斜了零点七五米)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主体建筑仍保存完好,成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此塔是四川省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地面古建筑之一,它的建筑风格、修建技术、力学结构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录进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 【广德寺】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3-Ⅲ-406 时代:宋至清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 ![]() 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自唐永泰元年(765年),高僧克幽禅师来遂主持开山阐教后,高僧倍出,香火兴盛。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声名大振,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曾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 【平襄楼】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4-Ⅲ-407 时代:元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 平襄楼初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祀三国蜀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重建于元,历代虽有维修,但保存了元明风格。 平襄楼坐北向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一底,上下层间附腰檐--周,远望如三层建筑,通高约14米。底层面阔5间14.1米,进深5间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铺作,正背面皆施补间铺作2朵。内柱为通柱,直达上层。上层为四架椽屋用二柱,面阔3间,其外腰檐内有平座和扶栏,可凭栏远眺。 【青龙寺大殿】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5-Ⅲ-408 时代:元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 青龙寺大殿,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为四川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 青龙寺大殿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仍然顽强矗立,只是正殿墙体部分有脱落现象,大木构件有一些倾斜。 【眉山报恩寺】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08-Ⅲ-411 时代:元至清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 报恩寺始建于唐。现存建筑为元泰定四年(1327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增修。 【木门寺】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0-Ⅲ-413 时代:明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 木门寺为临济宗禅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古建筑群, 由无际禅师亭、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等建筑组成。 【旋螺殿】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1-Ⅲ-414 时代:明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 旋螺殿为明代所建形如旋螺的古建筑,又名文昌宫。坐落在宜宾市李庄镇南2.5公里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均有培修。 【开善寺正殿】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2-Ⅲ-415 时代:明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 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犍为文庙】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4-Ⅲ-417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 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2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 犍为文庙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以三进四合的院落形式组合形成一个功能齐备的祭祀场所,并与庙前东侧奎阁、节孝坊组成一个宫殿式的古建筑群。 【望江楼古建筑群】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7-Ⅲ-420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 望江楼古建筑群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以崇丽阁为主,还有吟诗楼、浣笺亭、五云仙馆等,总称望江楼。崇丽阁壮观秀美,全木结构,高30多米,四层,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鎏金顶、黄屋脊、绿瓦朱柱,檐角高翘,取晋代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之意命名。 【洛带会馆-川北会馆】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8-Ⅲ-421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 洛带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清朝时期由湖广、广东、江西籍客家人筹资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 【洛带会馆-广东会馆】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8-Ⅲ-421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 洛带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清朝时期由湖广、广东、江西籍客家人筹资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 【洛带会馆-江西会馆】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8-Ⅲ-421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 洛带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清朝时期由湖广、广东、江西籍客家人筹资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 【洛带会馆-湖广会馆】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8-Ⅲ-421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 洛带会馆位于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清朝时期由湖广、广东、江西籍客家人筹资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 【春秋祠】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19-Ⅲ-422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 春秋祠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戏台、曲桥等,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廷式建筑风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秋祠建立,系当时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 【波日桥】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20-Ⅲ-423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 ![]() 波日桥堪称桥梁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康巴第一桥”,横跨雅砻江,气势雄伟、壮观。 【三苏祠】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22-Ⅲ-425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始建于北宋,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 【双堡牌坊】 ![]() 分类:古建筑 编号:6-724-Ⅲ-427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 两坊上下对列,间距44.5米,依地势由低到高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分别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和光绪八年(1883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和“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 【陈子昂读书台】 ![]() 编号:6-726-Ⅲ-429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 ![]() 陈子昂读书台,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位于射洪市金华镇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蒲江石窟-飞仙阁摩崖造像】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53-Ⅳ-43 时代:南北朝至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 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 【博什瓦黑岩画】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55-Ⅳ-45 时代:唐至宋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 ![]()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为唐宋时代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彝族宗教文物遗迹。它位于昭觉县城西南部的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博什瓦黑岩画与南诏腹地(云南大理)的南诏重要文物“南诏德化碑”、“崇胜寺三塔”、“剑川石窟”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荣县大佛石窟】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56-Ⅳ-46 时代:唐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荣县 ![]() 荣县大佛石窟凿刻于唐代末年,有摩崖造像龛窟多处,主像为释迦如来大佛,故名大佛寺。 荣县大佛石窟,初名开化寺大佛殿,宋代称真如观,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建,寺依山势而建,高踞山腰。荣县大佛石窟,以弥勒殿、如来殿为中轴,左右有方丈室、藏经楼、达摩殿、法门等。石窟寺内刻有达摩像,并多历代名人题刻诗碑。 【夹江千佛岩石窟】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57-Ⅳ-47 时代:唐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 夹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夹江县青衣街道千佛村,开凿于青衣江沿岸崖壁上,沿东南—西北向狭长分布,分为7个区域。龛窟共计165龛,造像数量共计2740尊,题记15则。造像主要开凿于中唐、晚唐时期。 【牛角寨石窟】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59-Ⅳ-49 时代:唐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 ![]() 牛角寨石窟位于仁寿县高家镇鹰头村,造像雕凿于盛唐时期,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101龛,1519尊。其中佛教造像龛95个,造像1395尊;道教造像龛6个,造像124尊。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编号:6-860-Ⅳ-50 时代:唐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是唐朝时期的古遗址,造像所在巨石为白色石英砂岩,是长方体石墩,分布面积64.5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保存基本完整,有题记9则。南面无龛,在石壁上,刻有小佛1000个(每排50个,共20排,由于风化严重,现存约110个)。西龛上有一则唐贞观八年(634年)的造像碑记,碑首题“造四面龛僧道密”,落款“贞观八年七月十四日”,是现存四川地区唐早期保存完整且重要的艺术品。 【乐山郭沫若故居】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37-Ⅴ-164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 ![]()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故居名由启功先生题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保留古朴风貌。 【陈毅故居】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38-Ⅴ-165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 ![]() 陈毅故居,座落于乐至县城北17.5公里的劳动乡正沟湾,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为木质穿榫结构的三重堂四合院,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6间,院落总面积1026平方米,房屋坐西向东。 【领报修院】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39-Ⅴ-166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 ![]() 领报修院,又称为白鹿上书院、上书院,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回水村,是一处法式天主教教堂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领报修院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整个主体建筑总平面呈口字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相结合的平面构成形式,由北楼、东楼,西楼,南楼,圣母堂五个主要建筑围合而成,其中圣母堂堂建筑位于西楼的正中央处,北楼与南楼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小耳房,连接南楼耳房处的是一座小教堂,小教堂与南门的侧门入口相连。 【吴玉章故居】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0-Ⅴ-167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荣县 ![]() 吴玉章故居今尚存土木结构房屋三间,其中两间有楼。1958年,吴玉章回县,将旧宅捐赠办师范。1983年师范搬迁后,办起蔡家堰中学(今名玉章中学)。 1988年吴诞辰110周年,国家拨款,在紧连旧居之西重建吴玉章故居,整修至双石乡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桥。修葺后的吴玉章故居,占地15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大门门楣悬挂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匾“吴玉章故居”。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天主教堂】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2-Ⅴ-169 时代:1935年 地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 ![]() 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位于小金县美兴镇政府街东部的天主教堂院落内,该教堂是法国传教士佘廉霭于民国8年(公元1919年)组织兴建的。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红二师第四团与红四方面军红74团在达维镇会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天主教堂举行团以上干部同乐会,到会者超过千人,盛况空前。 红军在懋功县城休整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一直都住宿在天主教堂院落的厢房里面。 【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2-Ⅴ-169 时代:1935年 地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 ![]() 达维会师桥位于小金县达维乡政府以东300米处,东南至西北走向横卧在沃日河上,建于民国。桥全长13.80米,宽2.80米,伸臂式结构。 1935年6月12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与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达维桥上胜利会师。 【白利寺】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3-Ⅴ-170 时代:1936~1950年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 ![]() 白利寺,位于甘孜县生康乡境内,雅砻江北崖的台地上,面积1.9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依山而建的白利寺是格鲁派在霍尔地区13座寺庙之一,红军1936年路过此地时所驻地。 【张澜旧居】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4-Ⅴ-171 时代:1938年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 ![]() 张澜故居位于西充县莲池乡,占地3000亩。老宅是依山而建,面向玉带河呈“京味”浓郁的四合院布局,四合院东西是厢房,与南房、北房四面围合,封闭而安稳,环境清净,居住舒适。房屋以灰青色墙为主,外围彻着砖墙,墙壁和屋顶显得厚重而稳固,别具特色。四合院内房屋之间有石板路相通,或小阶梯式路相连,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编号:6-1045-Ⅴ-172 时代:1940~1946年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为两个相连的小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 包括学社办公室、梁思成先生办公室、卧室及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人的居室。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在1940~1946年期间,都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灵宝塔】 ![]() 时代:唐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备注:合并项目,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山大佛。 ![]()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为砖筑、方形十三层空心密檐式四方锥体,坐东向西,高38米。下层特高,以上层层收缩,直至塔顶。 【峨眉山古建筑群~清音阁】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备注:合并项目,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合并。名称:峨眉山古建筑群 ![]()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唐时名牛心寺(现在的牛心寺为后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将其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清音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有峨眉山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 【峨眉山古建筑群~圣积铜钟】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备注:合并项目,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合并。名称:峨眉山古建筑群 ![]() 圣积晚钟为传统“峨眉十景”之一,也是其唯一的一处人文景观。 圣积寺原为峨眉山入山第一大寺,铜钟原悬挂于寺内老宝楼上,又名圣积铜钟,铸于明朝嘉靖年间,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00千克。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傍;1978年,铜钟迁到报国寺对面凤凰堡,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拙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 【峨眉山古建筑群~万年寺】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备注:合并项目,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合并。名称:峨眉山古建筑群 ![]() 万年寺,又名峨眉山万年寺,地处峨眉山市黄湾乡(峨眉山景区内)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寺中有佛牙、贝叶经及舍利等珍贵文物。 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此处建有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敕建无梁砖殿一座,赐匾“圣寿万年寺”,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峨眉山古建筑群~报国寺】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备注:合并项目,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合并。名称:峨眉山古建筑群 ![]()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为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山中第一大寺。 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一说1620年 ),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 报国寺占地40000平方米, 坐西向东,前有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风亭。清迁于此,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以《释氏要览》 “四恩斯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 【峨眉山古建筑群~伏虎寺】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备注:合并项目,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合并。名称:峨眉山古建筑群 ![]() 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峨眉山山麓,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朱德诞生地】 ![]()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 备注:合并项目,归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 ![]() 1886年12月1日早晨(农历冬月初六辰时),朱德同志就诞辰在这间仓屋里,一直住到1895年底才离开此地,迁居琳琅山东面的朱家大湾老屋。朱德同志在此生活、劳动、学习达9年时间,度过了不平凡的童年。 【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 时代:1935年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 备注: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 ![]() 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位于石棉县安顺场,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由会理沿安宁河谷北上,抵达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渡口。 5月25日,红军先遣队红一团组织十七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驾驶一只小船成功地渡过大渡河,击溃敌人一个营,占领了北岸渡口。现存红军指挥所、沙湾渡口和水东门炮台等。 【阿坝羌寨碉群~桃坪羌寨】 ![]() 时代:明至清 地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 备注:合并项目,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 ![]()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