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吕剑藏书 2021-11-27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武学领域中,形意拳的运动道理、练习道理、练功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一句话,就是“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所有的练习内容都离不开这句话,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练习这个道理。

简单地讲,进退指的是步法,伸缩指的是身法,往来指的是手法,所有上中下三节的运动,都要在合理的气机中去发挥(气机,指的是气息、呼吸、息止、呼止等等的合理运用与发挥),我们之所以要练习,就是在练习这个合理的运用。这就是形意拳的运动道理。下面我们简单地展开讲一讲“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的法则与运用道理。

进退:主要指的是胯膝腿足的进退转换,直进直退、顾闪两边,是形意拳独特的运动规律。拳经讲:“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艺不高。”讲的就是步法练习中,要清楚进退中下三节步法的运用(足、膝、胯);在转换运动中,要掌握虚实、轻重和松紧的辩证关系,做到运用得体是练习进退的关键要素。有的门派里,练习五行拳不仅是向前打,还练习退打的方法(也叫做倒打五行),这些都是属于进退的功法内容。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伸缩:指的是身法中,腹(丹田)、腰、背(胸)三节的伸缩转换(肩、胯的配合在中三节运用中尤为重要)。前人讲的“缩长二字一命亡”“伸缩鼓荡之机全在腰腹寻之”“丹田无气,腰上无力”“丹田撞气,腰力上脊”,拳经讲:“练拳不练腰,终生艺不高。”都是这方面的意思。在三节贯力的锻炼中,中三节的锻炼为最难(属于内功锻炼范畴),腰腹无伸缩,丹田就无鼓荡之机;丹田无鼓荡之机,腰就无催动之力;腰无催动之力,三节就无法贯通,劲力就无法上催背脊而到于肩。而整个运动的贯穿,前肩、前胯必有抽劲的配合,后肩、后胯必有催拔推撞之力。

往来:指的是手法中,手、掌、拳、指的往来变化。前人讲:“手法无阴阳,即无变化,无变化即无所措施。”拳经讲:“上节不明,遭人擒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其中上节讲的就包含了手法的运用。所有前手掌拳的运用、变位、往来必须意真务实,如同搭住、挂住、拉住、捋住一物,要有拉之不动,而身体随即合为一势而赴之的借力之感。后拳掌也必须与身合为一劲儿,随借力之感,柔身即赴,发挥效果。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一气:指的是呼吸和综合气质在一次性动作中的运用(包括气血运行的质量)。在进退、伸缩、往来之中,掌握阴阳呼吸节奏、时机,配合运动一气贯发,是练习意气力的关键。拳论中讲:心意一动,气即随之,力即赴之;又讲:内要动,外要随;外要动,内要催。就是此意。

总体讲,就是上、中、下大三节带动各部,要在一气鼓荡的气机之中,完成整体的收发运动,做到内要动外要随,外要动内要催。丹田催腰、腰催背、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手催指;胯催膝、膝催足、足催趾。完整一气,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拳经讲:“手到脚不到,力不真;脚到手不到,意不真。”“未曾上手(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就是这个意思。以上各法,要贯穿在一听、二借、三上身的法则之中。一听,就是用心、用意去感觉周身的运动规律和形体位移的转换变化;二借,就是随着转换之机,前手意真务实,要有借物借力的感觉,后拳掌也必须与身法合为一劲儿,随借力之感,柔身即赴;三上身,就是随着借力之机,催身而上。所有动作要做到出脚有虚灵,胯动而代腰,腰中常蓄力;出拳如抽丝,变式如拧绵,发拳如刀锉,起劲儿如擎天,落劲儿如霹雳,回手如钩竿的意理、气理和劲理。

这里我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解析一下它的道理。现在有很多人习惯地把拳种分成“内家拳和外家拳”,意思就是有内功和外功之分。这个词汇,从文化思想角度讲,用语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合理的。在普通的理解中,人们常常理解成少林拳类是外家拳,形意、太极、八卦等是内家拳。这是不对的,从道理上讲,也是站不住脚的。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这个词汇又是如何引化过来的呢?按照现在的这种理解说法是在近代(清朝中末期)时期出现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太极拳、八卦掌等拳种。以后练习这些拳种的后人,为了证实此拳是练习由内向外生发的运动道理和法则时,就将这些拳种,刻意地表述为内家拳,以此告诫后人要重视内练的效果,从而就逐渐形成了内外家之分。

我认为,阐述它的内外运动法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生搬硬套地将内外家词汇运用到这方面来,是模糊了这个词汇的定义概念。谁说少林拳种里不练内气?谁能说少林拳里没有内功功法?反过来,谁又能说内家拳不练外功?等等。既然这种理解和说教不成立,那么,“内外家”这个词汇的真正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呢?它是在两千年以前出现的词汇用语,在许多古典书籍中也有对它的的描述。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从文化衍生发展的定义角度去解释,我们应该理解为,源自我国自有、自发产生的事物、事件或意识形态,为内家,也就是说,是我国的古代人类在发展进化中,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事件或意识形态,进行分析、认知的一种理念和思想行为的认定。从文化延续的角度讲,那就是发明、创造与发展。例如道家的思想学说和行为、儒家的思想学说和行为等等,这也叫内家文化。

凡是来自于我国之外的、并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事物、事件或意识形态,为外家,例如佛家的思想学说和行为等等。从武术角度讲,现在引进的跆拳道、泰拳、自由搏击、柔道等运动,都是外来的武术运动范畴(只不过名称用语不同罢了),我们把它叫做外家文化。

形意拳的道理: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

我们通过形意拳的道理,阐明了形意拳的功法理论和运用法则。其实,拳中的道理与世上的事物都是一样的,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判断或运用。明白了 “道理”的含义,可以使我们明大义、晓通理。可是新的问题就出来了,明白了道理,是不是就能处理好事物、或者说可以练好拳了呢?准确的讲,不是!我们懂得了道理,只是明白了大义,大的原则,它是标准的定义,是广义性的。就如同形意拳的道理一样,仅仅知道“进退伸缩往来一气之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去运用它。所以,前人在不同的时期又阐述了很多的基础理论和法则的运用,用以指导我们后人进行有效地锻炼。(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