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的儒家担当精神:?承担国家重任

 nangongcunfu 2021-11-28

2021-04-26 19:38

前文中我们讲到君子人格:认真负责,坚守正道;本文我们从《易经》泰卦九二谈儒家的承担精神:承担国家重任

泰卦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翻译:有包容大川的宽广胸怀,大胆起用人才,不会遗弃在远方的贤德之人;不会任人唯亲,一切守正道而行。

泰卦的情境是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重新开拓新天地,人们拥有共识,戮力同心,砥砺前行,而作为基层组织领袖的九二,他是一个具有担当精神的君子,在这个改革重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意味着资源重新分配,在某些人眼中这是发展人脉、获取利益的好时机。历史上为何会频频出现结党、卖官、贪污、受贿等事件?

本质上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把官位当作谋私利的工具,漠视这个位置设立的初衷,而最终,要么被体制清算,要么与体制一起溃败。

但九二这样的君子有着承担国家重担的责任意识,因此他不会以位谋私,而是正确使用人事调动权力,选择一批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的人才,大家一同努力工作,顺应民众需求而营建新天地。

君子不但明确自己的价值追求,更清楚建设国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诚如杜保瑞教授对儒者“行善”所加的一个定语——“持续不间断”,用曾子的话来讲,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大夫(君子)不可以没有高远志向,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践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行仁),不是正是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