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物质主义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单身生活?

 乐康居 2021-11-28
在今天的许多国家,单身人士是增长很快的群体。

根据预测,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儿将不会结婚。

在瑞典、挪威、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单身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40%。

在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另据估计,到2021年,独居人口将上升到9200万

社会急剧地在发生变化,相关的话题络绎不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尽管如此,始终保持单身,还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事。许多单身者要么被传统的婚姻观步步紧逼,要么希望通过婚姻摆脱难以容忍的孤独。

现实表明,大部分的单身人士都是被动选择单身的,他们本身对单身生活的观感并不友好,因此常常承受着来自社会和自我的双重压力,幸福度较低。

单身生活,真的那么让人无法忍受吗?

身处后物质主义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单身生活?

图片

后物质主义时代

后物质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科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西方民众变动中的价值与政治方式》(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根据英格尔哈特的观察,1970 年代之前,物质主义的相关价值,如人身安全和经济增长普遍受到优先重视。在大萧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这些人印象深刻、造成普遍不安和不稳定感的事件,更能证实这样的论述。

到了 1970 年代,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展开,特别在西方国家,公众把高生活质量作为优先价值。后物质主义者开始强调创意、环保、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

这类运动展现了从求生至上时期到安全无虞年代的转变。欣欣向荣的经济、新签订的和平协议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让世代间的价值观产生变迁。

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变,鼓励许多人拥抱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开始考虑独自生活的可能性。

图片

日剧《不结婚》

在战火肆虐和生活贫困的记忆变得遥远、经济发展和购买力逐渐上升的年代,个人不再需要为了寻求安全和慰藉去组织家庭。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时出生的孩子,因为遭遇物质困顿,向往秩序、经济稳定和军事力量;而 20 世纪年青一代,追求的则是自我表达、玩乐、自由和创意。当前者为了稳定的家庭生计奔波、早婚或尽力维持婚姻时,后者已经逐渐偏离传统的家庭价值,许多人决定用单身表达自己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婚姻的去制度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婚姻的角色从实现社会期待和维持生存扩大为提供陪伴。第二阶段:个人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增加,必须牺牲制度下的婚姻关系。

有趣的是,这两个阶段的发展早在 1940 和 1950 年代就已经被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预测到。他在以人类需求为主题的学术著作中指出,人们只有在物质跟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才会重视其他需求:首先是爱与归属感;接着是自尊和自我实现。
从这个脉络上理解,婚姻的去制度化精准展现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移,以及人类需求的阶梯式爬升。

图片

后物质主义年代的单身女性

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是体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革命的一个主要运动,特别是女性对自我实现的渴望大大撼动了婚姻制度。第二波女性主义风潮强调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自由和自主,使个人主义成为讨论焦点。

然而,只有到 1990 年代早期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时,才真正解放了单身女性,并重新建构性别角色。和聚焦女性法律地位,但仍将女性视为家庭成员的第一波女性主义不同,也和赋权给女性,但仍然不把女性脱离家庭脉络的第二波女性主义相反,第三波女性主义真正允许女性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挑战女性在家庭、性和职场的角色定位。这些变迁中的价值解放了女性,促成她们在婚姻外的自我成长。

图片

日剧《我无法恋爱的理由》

居住在纽约,今年 35 岁的梅莉莎写道:“过去 10 年,我从他人手中夺回了追求梦想的快乐和特权。不再追求伊利诺伊州和特拉华州镁光灯下名气的我,在悉尼住了 5 个月,过着美好的生活。我很享受这种无牵无挂的自由。”

梅莉莎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单身让她能环游世界、走遍各地体验生活。如果和某人产生联结,可能会让这一切变得困难。的确,带着一个伴侣意味着要考虑他/她的需求、工作、签证问题、家族关系和语言文化障碍。不论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单身增加了梅莉莎的机动性,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女性的解放也从是否结婚延伸到是否要成为母亲。增加的职场资源被认为和女性延后或避免生育小孩有关联。

一名 39 岁的匿名加拿大博主这样写道:“在生育问题上我是很矛盾的……我喜欢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和宁静,我是个非常自私的人,不过我觉得这样很好。”像这样的“告白”越来越普遍且能被社会接受,显示出个人主义价值的崛起。

一个鼓励女性在专业和学术上精进、两性更加平等的社会,也会降低女性感受到的、必须结婚生子的压力。

图片

单身生活的好处

女性发展并不是后物质主义的唯一体现。像创意、尝试新事物、自我实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对男性也同等重要。其中一个论点是,当人们感到安全,就会渴望发出独特的呼声并实现自我潜能

一名 31 岁的匿名博主写道:“为了能够走向世界,让自己变得活跃、积极、有创意和野心勃勃,我需要这种深层的个人神圣时间,而且需要很多。对我来说,处在一段关系中需要许多个人时间的妥协。和某人发展关系意味着所有空闲时间都要配合对方来安排,原本的个人时间都不见了……这对我来说很困难,在过去几段关系中,我都没能拥有像单身时那样既私密又宁静的反思时间。”

图片

日剧《不结婚》

后物质主义者不只关注独自出国旅行的自由,取而代之的是对创造力和主动性的渴望,想要尝试新鲜事物,想要实现特定抱负,并且假设伴侣关系可能会阻碍人们前进,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34 岁的萨莎在列出和后物质主义价值有关的好处列表后,对这个议题提出了一些深刻见解:

今年我一直在想,我对自己依然单身这件事很感恩。不过老实说,早些年我不会这么讲。我今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单独旅行……这让我在今年的感恩节开始思考为何要感谢单身。一段关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单身时,在工作之外你拥有所有的自由时间,可以去探索能够带给你喜悦的事物,而无须承担其他义务。好好利用并感激它吧!单身带给你机会创造自己的快乐,以及独自旅行和探索的自由,而非依赖他人给予。

萨莎一开始对单身感到痛苦,后来通过拥抱后物质主义价值,体会到喜悦和感恩:对自由、自我成长和发现新事物的感谢。她把时间奉献给自己,而不是陷入“耗费时间的关系”。至少目前看起来,她愿意继续维持单身。

在后物质主义时代,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将不再局限于美满的婚姻或家庭生活。

社会现状也确实在发生改变,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定义变得越来越多样,为了达成某些目标,单身生活较婚姻来讲,反倒是更好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