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太行森林 2021-11-28

当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有些父母总会横加干预,并以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来评判孩子做得是对还是错。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会挫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还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进而变得没有自信!那么好父母该如何做,才能助力孩子在兴趣的路上做最好的自己呢?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很多家长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孩子开始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但学了一阵就突然不学了。这时父母通常只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却独独忽略了自身的原因。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本身很喜欢画画,但突然有一天就不爱画了。为了找到原因,我让孩子试着画一幅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妈妈总是严厉地评价说:“线条画得太轻了”“树干不应画得太细”……孩子在妈妈的评价下,越发显得焦虑,便不肯继续画下去了。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错误的沟通是扼杀孩子兴趣的根源

案例中的妈妈非常强势,她的沟通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自信心,使孩子对画画失去了兴趣。其实在亲子沟通中,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沟通方式大概有四种:

1.命令式沟通破坏孩子的创造力

在大多数父母的认知中,自己见多识广、有丰富经验和体会。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会马上纠正,并制定各种规则逼着孩子遵守。但没有亲身的体验,将外来的知识“内化”,会使孩子的大脑僵化,不能获得新知识,更不能通过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2.威胁式沟通使孩子变得软弱没主见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经常说“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那么我就怎么怎么样”。这种充满负能量的威胁式沟通,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之后再与家长沟通时,他们会变得谨小慎微,生怕一点做得不对就会受到家长的威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非常胆小和怯懦,甚至没有主见。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3.过度赞美式沟通破坏孩子自我认知

有的孩子比较敏感,很在意他人的言语。如果家长总是无原则地夸赞孩子,会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养成骄傲自大等不好的性格,最后导致自我认知的偏差,只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而不知道自己差的一面。同时也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令他们都提不起兴趣做事,缺乏做事的动力。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4.羞辱式沟通让孩子变得自卑

一些父母喜欢使用激将法,利用羞辱孩子的方式,令他们奋发图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种方式完全否决了孩子的价值存在,比别的话更伤孩子的心,这会让他们抬不起头,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变得更加自卑和内向,对自己也渐渐不信任,失去做事的信心,不愿意再做新的尝试。

“启发式问句”是高质量的沟通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发自内心想去做什么事时,一定比父母、老师的督促还有动力。因此,父母在沟通引导时应保持“价值中立”。也就是说,不论孩子用何种方式创作,只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就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来评判引导孩子,而应该用“启发式问句”进行互动。

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坚持不长久,原因可能在这

启发式问句更容易让孩子放松,并激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问“小而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关注解决方法本身,同时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案例中的孩子在给我看作品时,我会蹲下来面带微笑地轻声和孩子沟通(当孩子缺乏自信时,父母沟通一定要注意语气、表情及肢体语言)。“你第一笔画的是?”“第二笔呢?”“你在树干上画了一些小圈,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通过这种启发式互动,孩子的话匣子迅速被打开,变得自信而积极。只有父母保持价值中立,接纳并尊重孩子,他的内心才会感到安全,进而激发对兴趣的内在需求。

当父母不带价值观,用启发式问句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时,你会发现孩子不但不会朝着家长担心的方向成长,反而会激发他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透过作品,感受孩子内心投射到作品中的自信和对美的诠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