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之《大宋之变》:皇帝面面观

 劳月 2021-11-28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古代的皇帝总是两极分化,要么是明君圣主,要么是昏君烂人。最近看了赵冬梅的《大宋之变:1063—1086》,忽然发现,皇帝和平民一样,也有各种各样可恨可怜可叹之处。


重度权力依恋症

权力,真是一种难以戒断的毒药。一旦沾染上,至死都不愿意放弃,不管是给亲生儿子还是养子。

宋仁宗赵祯虽说是个明主,开创了仁宗盛治,为今人赞颂,但有个难言之隐,没有继承皇位的儿子。并不是他生不出儿子,而是生下的儿子都夭折了。前前后后他有16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都没活过3岁。

不得已,在大臣和嫔妃的劝说下,仁宗从濮王赵允让府上收了一个养子。苏辙《龙川别志》里是这样记述这段故事的:“仁宗晚年无子,遣内夫人至濮宫选择诸子,欲养之禁中。英宗初不预选,选者无一可。既晚,内夫人将登车矣,英宗匍匐屏间,见之惊曰:'独此儿可耳。’众皆笑。内夫人独异之,抱之登车,遂养于慈圣殿中。”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赵曙(当时还叫赵宗实)。


宋英宗赵曙

但是,赵祯收养子并不是想让他继承皇位,而是让他来“招弟”的。当年宋真宗赵恒的儿子赵祐八岁夭折,赵宗实的父亲赵允让曾因此入宫“招弟”。7年后赵允让“招弟”成功,宋仁宗赵祯出生,赵允让即被礼送回府。谁想到,若干年后,“招弟”的使命再次落到赵允让儿子赵宗实的身上。

神奇的是,赵宗实进宫后果然也“招弟”成功,苗贵妃为仁宗生下儿子赵昕。赵宗实遂被送回濮王府。但是,赵昕只活了三岁。后来,仁宗又有过一个儿子,也只活了三岁。于是,大臣们一再劝谏仁宗,立赵宗实为子。但是,不死心的皇帝总是以后宫已有嫔妃怀孕为由拒绝。他曾经哭着对谏官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

直到嘉祐七年,仁宗去世的前一年,无奈之下,他才把赵宗实认为儿子,改名赵曙。这时,赵曙早已经结了婚,育有三儿三女。次年,仁宗突然驾崩,赵曙才登上皇位,是为宋英宗。

宋仁宗不肯把皇位给外人继承,倒也情有可原,可宋英宗登基后也迟迟不肯明确谁是太子。长期当“备胎皇子”的精神压力,使英宗一即位就发了疯病,还和垂帘听政的曹太后争夺皇权,和大臣们争议生父濮王的名分,导致这位36岁的皇上心力交瘁,倒在了病榻上。在宰相韩琦的一再催促下,临死的英宗才写下立颖王赵顼为太子的诏书。还未册封太子,英宗就一命归天。

看到此处,不得不为吃足“备胎皇子”苦头的宋英宗所感叹,连亲生儿子都放心不下,实在病态得可以。


被要挟的皇帝

宋神宗赵顼刚登上皇位,就和御史中丞司马光发生了冲突。

司马光在英宗朝就上表弹劾英宗和神宗的潜邸故旧王广渊,“文才之外,别无他长,惟善经营。于士大夫间,好奔兢,善进取,称为第一。”当时英宗不予理睬,还提拔王广渊做了侍读学士。仗着是英宗、神宗的老师,王广渊气焰嚣张。神宗即位后,司马光接着弹劾。神宗不得不让王广渊离开首都,去当齐州知州。离京之前,王广渊来告辞。神宗“哀恸久之”,大哭一场。这使他第一次知道,皇上也不是万能的,留不住一个自己的老师。

接着,在面见神宗时,司马光以宋朝关于宦官到一定年限和级别后要予以调换的制度,又提出要驱逐神宗的亲信御药院宦官高居简。神宗答应等英宗大殓仪式结束后就让他走。司马光不依不饶:“一个小小宦官与皇帝丧事有什么关系?让一个明知要走的人留在皇帝身边,实在不合适。”神宗无言以对,只好留下了奏折。第二天,司马光再次上殿,居然以“我和高居简势难两留,必须有一个离开”,要挟神宗。神宗无奈地告知,已经罢免了高居简的职务,正在办手续。司马光才满意地离开。


宋神宗赵顼

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神宗准备接纳一位西夏边境将领的投诚,司马光第三次上表反对。他认为,宋朝尚不具备投入战争的条件,主动挑衅外国有失大体,百姓的生计和内部的安宁更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司马光阻挠,神宗十分恼怒,但又没有办法驳倒他,只好照他说的办。

宋神宗和他的父亲宋英宗很像,骨子里都是执拗而重感情的人。他说不过司马光,但心里绝对不服。一次又一次的反对,使神宗积累下对司马光的怨怼。16年后,宋神宗还牢牢地记着这些事,并感叹:“朕平生未尝做快意事!”赵顼不是宋仁宗,没有宋仁宗那样被言官唾沫星子溅到脸上也不记仇的胸怀。他的怨怼,最终造成了司马光的仕途终结,造成了宋朝士大夫官僚阶层的恶性分裂。

聪明与固执

宋神宗即位时20岁。他父亲宋英宗在位四年的风雨,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即位之初,他就来了一招“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对那些贬损父亲的大臣们予以反击。

他以英宗遗愿的名义,废除了“驸马升行”制度。所谓“驸马升行”,就是给驸马爷升一个辈分,避免公主殿下纡尊降贵向公公婆婆行大礼。但是,让公主称公公婆婆为兄嫂却又极其荒唐,坏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秩序。于是,神宗下诏废除了“驸马升行”制度,以英宗之口驳斥这种“扭曲人伦长幼秩序”的制度。

这件事虽小,但却收到一石三鸟之效:一是替父亲挽回面子,表达英宗对伦理秩序的原则性尊重;二是讽刺了包括司马光在内的侍从礼官:皇帝认生父为爹你们反对,公主叫公婆为兄嫂你们却视而不见?三是表明神宗拨乱反正,维护伦理秩序的态度。

由此一件小事,可看出宋神宗的聪明,看出他欲为“中兴之主”的宏愿。所以,当他遇见同样具有治国安邦理想的王安石,两人一拍即合,就顺理成章了。

也正是因为聪明,神宗一旦明确执政思想,就极其固执,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即便在重压之下将王安石罢相,神宗也坚持变法,严厉处置反对变法的人。

开封府安上门监门官郑侠画《流民图》并上疏批评新法害民,被罢官流放至广东英州监视居住。宰相吴充上台后,利用宰相府对例行公事的直接审批权,将郑侠悄悄转移到生活条件稍好些的湖北鄂州。不料被神宗发现,亲自批示:“英州监视居住人郑侠原犯目无尊上、大逆不道罪行,情节极其悖逆。饶他不死,已是极大的恩惠。不得变更居住地。”同时处分了宰相府和刑部十余名办事人员,收回宰相府的独立审批权。“从今以后,所有类型的入奏公务,都必须等皇帝亲自画可之后,宰相才可以签字下发。”于是,能对君权起到制约作用的宋朝宰相制度被阉割了,宰相府终于成了皇帝的秘书处。

所以,当聪明人固执起来,事情就会很难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