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21岁,学生。患者头面部出汗已4~5年,近2年加重。 汗出从不间断,每于进餐时尤为严重,蒸蒸汗出,满头汗水涔涔,直往颈部流。 曾服滋补、固涩、止汗类中药效果不好。自感肢倦神疲,口渴喜饮,面赤烘热,大便干结,胃纳尚可,夜寐安然。 届时已适隆冬,症见其前额鼻尖仍冒汗。 舌脉:舌红,苔黄薄腻,脉大无力。 辨证:阳明邪热郁蒸为患,气阴两伤。 治法:清里泻热,益气生津。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加味】。 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太子参30克,浮小麦30克,冬桑叶15克,石斛15克,甘草6克,粳米一振。 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汗出已减大半,口渴稍减。 药既中病,上方继服4剂。 服后头面部汗出已消。 舌脉:黄腻苔已退,舌红,舌中见裂纹,脉细数。 辨证:久汗耗气伤阴。 治法:益气生津。 处方:【生脉饮加味】,调理善后。 连服7剂而愈。 按: 本例脉证合参属阳明热证,津气两伤。胃热久料,热郁于内,不得四散,循经上越,内迫营阴,故头面部汗出涔涔,面赤烘热。投白虎汤清里泻热,加冬桑叶清泻肺热,内热退,汗自减。久汗必伤津耗气,出现肢倦神疲,脉大无力,口渴便结,故加太子参以益气生津。后用生脉饮加味治之,以资巩固。(向美珍,《新中医》,1988年第11期) 支持公众号请点文末右下角“在看”、“赞”或转发分享。 帮TA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