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男,41岁,教师,1965年11月4日初诊。口腔溃病反复发作2年余,创面2~4个,色红灼痛,曾用西药内服外用未效,转来中医。刻下口腔病损处见圆形溃疡创面3处,表面呈黄白色,根部色红,伴口臭秽异常,大便不爽或秘结,纳食无味,口干多饮,舌红苔黄腻,脉滑。 【辩证】属脾胃蕴热、化火上炎 【治则】宜清热生津益气,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9g,生地15g,太子参15g,陈皮9g,怀牛膝20g,蒲公英20g,连翘20g 【疗效】连服5剂,口腔溃疡减轻,再进药10剂,大便通畅,饮食增加。以上方为主稍有进退,服药1个月,溃疡面消失,无新病灶发生。随访1年未发。 【说明】口腔溃疡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精神情志失常关系密切。本例教师,时值新学期开学不久,工作繁忙,伤及心脾,虚热与实火交杂,久则胃热伤津,化火上炎,则溃疡发生。今刘师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怀牛膝导热下行,加太子参助正气而益真阴,犹釜底抽薪,故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3..口腔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