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路697]——江南第一村的秘密

 zzm1008图书馆 2021-11-29
杨永发
09-27

来自话题
#人文风光摄影
7626篇

呈坎村


在安徽黄山新安江上游山区有一个始建东汉、“枕山、环水、面屏”的古村落,村名取自《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而叫呈坎村,别名龙溪,因在古徽州地区历史悠远和文化积淀深厚,曾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这个小小的古村落,却拥有两项国宝级文物和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其隐藏的秘密令人着迷。

1|村呈八卦形似谜宫 呈坎村“走得进,出不来”的俚语由来已久,它迷魂阵般的八卦格局十分独特。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一般人大多会被七拐八弯的大街小巷犯迷糊。

呈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先有金、孙、吕,后有二罗(弟文昌居于前村曰前罗,兄秋隐居于后村曰后罗)、程。据传东汉名将吕蒙就出生在呈坎。唐末黄巢之乱,豫章(今南昌)罗氏兄弟文昌公、秋隐公'仰慕黄山、避定来游’。两兄弟通晓风水理论,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好,于是来到龙溪村定居,并易名为呈坎。

在村落布局上,呈坎村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东为“乾”(天)、西为“坤”(地)、南为“离”(火)、北为“坎”(水),诠释“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理论。同时,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穿村而过,形成阴阳鱼的分界线。河水在下结山嘴折向西流向龙盘山嘴,再复向南经杨干汇入丰乐河,形成“之”字形河道,改直射之水形成了“冠带形”,实现了镇锁水口、留住吉气的格局。呈坎村周边大环境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

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定,村北(村“左”)有罗东舒祠,村南(村“右”)有长春社,一祠一社、一南一北,左祖右社,遥相呼应 。村北上水口,称为天门,山林笼密,建有龙山庙。

村南下水口,为地户,是藏风聚气的关键部位,历史上曾建有上花园、下花园、上观、下观。上观有都天庙、隆兴桥、钓鱼台、观音庙、百步云梯和隆兴观等建筑;下观则有廊桥、乐济桥、女贞观、关帝庙、文会馆、文昌阁、藏经楼、大圣堂、旷如亭、石牌坊等建筑。

上、下之间是大坝(南河流)和小坝(北河流),这两道大坝、小坝使众川河在下结山自北向南转而西行,至龙盘山后又复往南,使水口处水流弯曲,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同时,也使众川河水形象地体现出了太极图中的“S”形态 。

呈坎村街巷布局呈二圳三街九十九巷。长街呈南北向,纵贯全村,是主要的交通要道,短巷呈东西向,宽1米左右,又称一人巷。这些横街、横巷自然穿插在长街之间,把古村切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地块,开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消防分区。

呈坎村内还有许多的十字路口,建设许多更楼,目前还幸存3座,成为徽州不可多得的一个亮丽风景点。当初建村时候的水系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给这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2|罕见的一村两“国保” 一个古村落拥有一项国宝级文物就不错了,而偏偶一方的呈坎村却同时拥有两项“国保”——罗东舒祠和呈坎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呈坎古民居建筑群又包括罗嗣海宅、环秀桥、钟英楼等二十余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难怪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来黄山创作,曾把呈坎村作为首选第一站,挥笔写下“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呈坎自古以来极少受到外界的纷扰和劫难。徜徉长街短巷,宛如迷宫,古老的祠堂、社屋、民居、桥亭、更楼、过街楼遍布全村,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耀眼的是罗东舒祠,也叫宝纶阁。

罗东舒是前罗第十三代后裔,为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年少时就以博学著称,但他却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致力于隐居在乡耕读学业,为乡民的孩子教授知识。过着陶渊明式的生活。

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建筑坐西朝东面河,包括照壁、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拜台、亭堂、后寝等共4进4院,北侧为厨房杂院,南侧是并置的女祠。整座建筑布局严谨,风格独特,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后寝宝纶阁是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宝纶阁二层硬山顶。阁内木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

台基上石柱、望柱、栏板、阶级上的垂带、抱鼓石,均刻有姿态殊异的辟邪浮雕及狮子圆雕等图案。罗东舒祠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更为少见的是,罗东舒祠内还有女祠,这也是它异于其他家庙建筑的特别之处。

攀上三十级木台阶上楼,五十余根木柱整齐排列,屋顶阁栅外露,对堂屋顶鳞次栉比的青瓦上苔藓斑驳。前檐悬挂着明末歙县著名孝子吴士贤所写的“宝纶阁”三字巨匾。据说明代监察御史罗应鹤被万历帝封为定侯,受赐纶带一条,罗氏为了珍藏此和历代皇帝赐于罗氏的诏书等建成阁,以便诸宗人由谒庙而思祖功。

3|古匾传世人才辈出 在古徽州地区,古匾是显示家族世代荣耀的标志,呈坎村从宋元明到清代,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古匾多达30多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有我国现今保存最古老的木匾——元代的“大司成”,为元代高官李孟于1311年所题、赠给国子监祭酒罗绮,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另一块为“彝伦悠叙”匾,长度6米,宽2.5米,是我国古匾现今保存最大的木匾,为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所题。

罗东舒祠内现存有历代匾额26幅,除享堂正梁悬有明太守董其昌书“彝纶攸叙”巨幅匾额外,后寝楼槽悬有明孝子吴士鸿书“宝纶阁”匾额。

南廊庑汇集了从村中收集来的的20多幅匾额,其中以元代“大司成”,明代宋濂书“文献”,清代曹振镛书“进士”、林则徐书“累世簪缨”和“观察河东”较为珍贵。

在呈坎,罗氏是名门望族,人才济济,不仅有朱熹敬仰的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还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呈坎的罗氏还在上世纪初创办了安徽省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潨川小学堂……

这些古匾充分说明了呈坎历代人才辈出的事实。如此昌盛的古村落,自然引得当时的文人墨客慕名探访。如朱熹、苏轼、欧阳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则徐、陶行知等名人都在呈坎留下足迹。

朱熹曾在《罗氏族谱》序中赞美道:“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苏东坡也在《罗氏族谱》题写:“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而更有林则徐等30多位名人为呈坎题写匾额赞扬呈坎人杰地灵。(谢谢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