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形以调气,调气以调神”何为神,你真的清楚吗?

 药师海印月 2021-11-29

先看《灵枢·本神》中岐伯与黄帝对话中的一段描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广义的“神”包括:“天地之合”“生之来”“任物者”三个层面。大到宇宙间的自然运动交合变化的规律,小到芸芸众生中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而或具体到人体的思维活动都属于“神”的范畴。

我们认知外物“感觉”过程,心更是属于影响我们本质认知的“觉”的范畴,而不是浮于表面易被影响的“感“,也就是总会说的“扪心自问”和“修心”所在。“任物者谓之心”心主宰支配外在事物,在心的基础上我们有了“意”“志”“思”“虑”“智”等思维活动。

“调形以调气,调气以调神”通过医者外在治疗手段的干预是患者达到“形正、气顺、神安”,即形态结构正常、功能正常以及对外界刺激和脏腑功能正常调控。神安”更偏向“五脏藏神”的协调,而非奇恒之腑脑的中枢系统的正常。

从医患两者角度来说,我们都应清楚明白何为“神”,何为“神安”。如果我们患者本神脑功能出现异常或者自身“神乱”,因为外在环境刺激而不能很好的调控导致对自身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出现心无处安放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恐怕都是不甚人意的,作为医者我们要清醒明白我们所能实现的有限治疗范围,而患者也应了解如何和医生配合攻克病情。

↑此视频从广义“神”的范畴到狭义“心藏神”的范畴,程凯老师通过详细的讲解影射出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认知“调形以调气,调气以调神”,如何达到“形正、气顺、神安”。

本文来自:程氏针灸学员-杨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