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诗意世界 2021-11-29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日军侵华是中国人民经历的最为黑暗和苦难的一段岁月,日军铁蹄所至,必有惨案发生,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手段残忍,世所罕见,日军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中国人民对他们充满了刻骨的仇恨,恨不得生啖其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14年间,大片国土沦陷,3000多万同胞伤亡。日军进犯河南南阳期间,为配合地面部队进攻,使用飞机对南阳各地狂轰滥炸,日军每占领一地,就疯狂进行扫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据相关史料(《南阳会战——中国对日最后一战》)的不完全统计:

日军侵犯南阳期间,烧杀奸掠,无恶不作,致使16425人受伤,49651人死于非命,逃亡人数达504491人;荒废土地6198371亩,占总耕地的12%;损失房屋873679间、农具4940542件、牲畜1122520头、衣服13443628件,至于奸淫妇女方面,更是令人发指,他们每到一地,就肆意奸淫妇女,连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都不放过。至于遭到日军蹂躏的南阳妇女的具体人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仅据邓县(州)城关的统计就达500人。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日军在南阳的暴行难以直视,很难用言语进行描述和形容,丧心病狂地杀人取乐,肆意抢劫,杀害无辜,令人发指。这里仅举一例:1945年4月21日,一群日军在新野县城为争辩一孕妇所怀胎儿是男是女,竟将这一孕妇的衣服扒光,按倒在地,一刀剖开她的腹部,挑出婴儿。可怜母子两人就这样双双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日军每到一处,便以杀人取乐,虐杀手段五花八门,读来令人无比愤慨。另外,日军在南阳对女性的残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仅举一例:1945年4月,日军在桐柏县,上至70高龄老妇,下至幼女,日军只要抓住,都不放过。一次日军入侵毛集玄坛庙,将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轮辱至死。在毛集八里岗,将一个7岁幼女欺辱至死。在桐柏县大河乡闵庄村,两名日军轮辱了一名妇女,然后用刺刀割掉其乳房,把这名妇女活活疼死。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1945年,日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依然如此凶残,对中国老百姓的残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让中国人民如何不痛恨他们?如此深仇大恨,如何能不恨之入骨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放下武器,向中国政府缴械投降,老蒋“以德报怨”,大量遣返日军战俘和日本侨民,数百万日本人自此踏上了归国之路。

1946年,一名日军脱离日军部队的士兵,在寻找回国的途中迷路,伤病之下,精疲力竭,倒在了河南省伏牛山麓南召县的一个村庄附近。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救治伤兵

日本投降后,河南省南召县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样,欢欣鼓舞,日子总算有了盼头,结束了整日提心吊胆的状态。1946年的秋天,老农民孙邦俊外出贩粮,途径黑石寨时,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他小心翼翼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穿着日本军服,胡子拉碴,蓬头垢面,浑身上下破破烂烂,衣服脏得发出异味,孱弱不堪。

这个人看见有人靠近,挣扎着使出浑身力气用生硬的中国话朝孙邦俊喊道:“给我吃的,快给我吃的……”孙邦俊一听口音,判断出这个人是日本人,孙邦俊本想一走了之,但是看着他实在可怜,善心大发,鬼神神差中将其抱起来,放到牛车上,拉回了家。

中国农村都是熟人社会,哪家发生一些事,很快十里八乡都知道了。孙邦俊救治了一名日本伤兵,还将其拉回家了。这让所有的村民惊诧之余,更是愤愤不平,他们自发聚集起来,涌向孙邦俊家,纷纷要求打死这个日本兵,为死难的父老乡亲们报仇。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个日本兵吃饱喝足后,精神气十足,但是却变得又聋又哑,疯疯癫癫,面对愤怒不已的村民,他显然非常害怕,蜷缩在孙邦俊家里不敢出来,孙邦俊一边求村民们放过这个可怜的日本兵,一边表示自己拼了老命也要保护这个日本兵的生命安全。他反问村民们:“都是人命啊!总不能看着他死吧?”

村民们虽然很不理解孙邦俊的言行,但是也没有过度为难,一番争吵之后,人群就散去了。这个日本兵自此之后行为上疯疯癫癫的,孙邦俊一家人却从没有打骂他,待他如同亲人一般,这个日本兵逐渐融入到了孙邦俊的家庭中。

他时常在夜里一丝不挂地跑到院子里撒尿,还骂骂咧咧。骂完后,他就开始打自己耳光,打到脸都青了才停手。不仅如此,日本兵还打着赤脚,孙邦俊给他的鞋子总是被他扯得破破烂烂。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个日本兵身上有旧疾和刀枪伤,加上身心备受折磨,过了几年后,他得了偏瘫,孙邦俊一家人不怕出力照顾他,就害怕生病花钱。为了救治这个日本兵,孙邦俊四处借钱筹措医药费,但是十里八乡的人都不愿意借给他一分钱,还纷纷劝说他:“让这个畜生死了算了!”

无奈之下,孙邦俊将家里的粮食和耕牛全部变卖,这才保住了日本兵的一条命。1964年,心力交瘁下的孙邦俊倒下了,临终前,他交代儿子孙保杰和家人们:一定要替他照顾好这个日本兵,将来找到他的家人,送他回家!

孙保杰和家人们遵照父亲的嘱托,一直悉心照料这个日本兵,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孙保杰开始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找这个日本兵的家人。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寻找之路艰辛而漫长,转眼18年过去,1990年,一个访华的日本访问团听闻孙保杰一家人的事迹后,登门拍照,回国后将这个日本兵的寻亲照片登载在日本国内的报纸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之后,一个叫津田康道的日本人看到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后,认出了这个日本兵,原来这个日本兵叫石田东四郎,生于秋田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线兵力吃紧,日本政府在国内大肆征兵当时还是东京农业学院学生的石田东四郎被强征入伍,来到了中国。战争后期,石田东四郎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精神崩溃,身心备受摧残,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擅自脱离部队,成为了一名逃兵,在寻找回家的路上,倒在了黑石寨附近。1993年,孙保杰收到了石田东四郎弟弟石田小十郎的信件:

“尊敬的孙保杰先生,您一家三代对我哥哥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深表感谢。千言万语说不尽,您的所作所为,令我深深感动。”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此时,孙家已经照顾了石田东四郎整整47年,接近半个世纪,这份善良就是连鬼神也会感动,何况是石田东四郎及家人呢?石田东四郎心里也已经将孙保杰1家当成了亲人,石田东四郎踏上归国之路,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去,孙保杰只好陪同他一起回国。

孙保杰在日本待了20多天,悄悄离开了日本。石田东四郎知道孙保杰悄然回国后,哭闹着一定要找孙保杰,他要回中国南阳生活……

孙保杰回国时,石田家族为感恩孙家所做一切,拿出500万日元作为47年的报答之情,孙保杰婉拒了:“我家做这些不是为了钱,只希望中日之间不再有战争了。”

1946年,河南老农1家收养1名日军逃兵,47年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结语

孙家的事迹一度在日本引起热议,感到整个日本,受到日本媒体的一致好评!石田家族还发起募捐,将募得的600万日元和8万元人民币善款,用于建设南召县的植物园和小学校等。石田家族还资助孙家的后人到日本留学等,村民们说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言语里流露出羡慕!善良不分国界,善心无需翻译,无关贫富,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通过这个故事再现那段峥嵘岁月,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