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孝须及早,时间不等人

 彭允好 2021-11-29

有些事物失去了,只会留下一时的伤感,比如工作,比如金钱;有些事物失去了,就会留下一生的遗憾,比如亲情,比如父母。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时间还有很多,孝敬父母来日方长,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再孝敬父母不迟,殊不知:这个世界,只有时光飞逝,没有来日方长;这个世界,只有岁月匆匆,没有容貌永恒。

花有开谢,树有荣枯,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规律。岁月催人老,光阴不等人,当我们年幼时,父母正当年;当我们年壮时,父母已变老。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失去了,想见再也见不到的,是父母、亲人。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亲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要时刻记挂在心里,一方面要为父母亲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要为父母亲年纪老迈而担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总有一个遥想记挂的港湾;父母不在了,我们就成了随风飘荡的孤儿,即使生活得再安逸,生命里再也没有可供撒娇、可被宠溺的港湾,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怀想和孤芳自赏的前行。

孔子的学生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子路出身微贱,家境贫寒,经常要靠吃野菜和粗糠杂粮维持生活。父母年纪大了,爱吃米饭,子路就步行百里之外到镇上买米。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子路南下楚国为官,楚王对子路非常器重,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出门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有上百担稻谷的俸禄。

子路看到桌上丰盛的饭菜,想起过去为父母百里背米的往事,含泪而歌:“昔日百里背米,回家两老开颜。现今父母去世,未能与我同席。但愿草木不凋,无奈霜雪难熬。正如鱼儿过河,对着流水而泣。苍天如若见情,伴来亡灵共餐。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

在子路看来,眼下的富贵,衣食的丰足,都比不过年轻时为父母百里负米来得安心、充实,因为毕竟父母还在自己身边,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父母不在了,即使再想负米百里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

《孔子家语.致思》将“子路负米”列为及早行孝,奉养双亲的典范,书中云:“昔者由(子路)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者,不可复得也。”

父母恩深终有别,养亲莫待离别时。人生百年,不过三万来天,去掉疾病、意外、忧愁、劳苦、思念、牵挂等情绪对生命的侵蚀,人生能尽孝的时间还能剩下多少?

人生行孝须及早,趁着父母健在,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才是最实际的尽孝。

唐代名臣狄仁杰,为官清廉,秉政以仁,事亲至孝。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授汴州判佐。得到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当时他的父母住在河阳。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顶,只见白云孤飞,想起了远在河阳的双亲,忍不住泪流满面,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望着白云,怅惘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才离开。后人把“望云思亲”、“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的心情。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完不成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情,而是自己本有能力做到,没有去做或者拖延去做,那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人生行孝须及早,因为时间不等人。父母一天天地变老,我们能跟父母团聚、共叙天伦的日子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能够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一天天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只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愿我们都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及早行孝,奉养双亲,不要等到事到临头、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那时已经悔之晚矣。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