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时方区别不在方剂,在诊断体系

 经方人生 2021-11-29

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上中医开始流行“擅用经方兼用时方”,把经方时方放在同等地位号称的伪“中道”“正见”,仿佛认为所有学派都是必要的,互相之间没有交叉重复,这样各学一点才是“执中为度”。其实这来源于对唐以前中医根本理论的无知,认知水平仍然处于“学习重复名老中医经验”的阶段。

经方之所以是经方,来自于官学构架的基于人体生机(生理)的诊断模式,其体系化和完整性是无以伦比的——因为中医基础理论就为此建立,如呕吐是胃反、厥是阴阳不相顺接(末梢循环障碍,从文献角度讲,阴阳改自营卫)。到了后世,在以误读和脑洞为基础的发展下,时方中医理论脱离人体生理,依靠术数而僵化,开始一个萝卜一个坑,丧失了人体生理的动态。换而言之术数模型控制了脏腑,此时呕吐便是木克土等等,以及将本是解剖误读的左肝右肺演化为“肝升肺降”(见前文为何“左肝右肺”“肝升肺降”?),殊不知气只有单线的上下,不存在圆运动循环,乃至出现了时间致病的奇葩,如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五运六气、伤寒钤法等,不能很好的指导、贴合临床,便走向了民间片面经验的总结道路,只能靠碎片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修正。最后在经方的半误读半失传下,将伤寒误解限制为寒病(其实唐以前伤寒是通指一切病,不仅是外感通名,见《外台》《病源》),无可奈何的打了温病派的补丁,此时对传统理论如《内经》的本意误解最为严重,将本为针灸而建的应激理论“认贼作父”(语出针灸大家张缙教授),甚至衍生了内风、胃阴等理论,不知内科与针灸依靠代谢与应激的本来不同。

图片

一切都是脱离人体,依靠术数带来的认知水平下降,其发展不过仅仅用药范围增大,或个别药物认知更为清晰,总体来讲学习价值较低。

中医学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用中药的药性去针对病机治疗,而非症状。可病机与相对的药性只有数种,那就是说,只要数味基础药便可以通治病机,不需任何的专病专方专药,那又何谈古方不能治今病呢?这种观念就是对辨证论治最大的背叛!在此观念上,方剂如何并不重要(当然混乱的体系会指导出混乱堆砌的方剂,如引经药、笼统的专病专药等),关键是不同的诊断体系。

君不知,早在仓公、华佗时代便有完整的温病体系,遑论仲景、叔和?只是阁下看不懂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