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五二)临证谈越鞠丸

 火帝养生_WSH 2021-11-29

我们这一节来看越鞠丸方中的主药。

在《成方便读》里面说:“....而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气阻则郁结耳。故首以香附流行气分之品为君..”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医家主张是香附为君.....”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医家主张是香附为君。

为什么越鞠丸里面要以香附为君呢?还是与我们的固有思维有关系。我们总认为治郁症应该治疗肝郁,应该治疗气郁。于是,我们就选用香附为君药。显然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如果这样去认识,那么这个越鞠丸和柴胡剂又没有区别了。

在《医宗金鉴》里面的《删补名医方论》“....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然当问何郁病甚,便当以何药为主。至若气虚加人参,气痛加木香,郁甚加郁金,懒食加谷蘖,胀加厚朴,痞加枳实,呕痰加姜、夏,火盛加萸、连,则又存乎临证者之详审也”。

“然当问何郁病甚,便当以何药为主”。这个就是说,这五味药没有固定的君药,需要哪一味药做君药就用哪一味药做君药,这种认识要比香附为君的这种认识有进步,至少认识到在临床上不同的郁,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药来治疗,但是,他还没有理解到《丹溪心法》里的越鞠丸立方的真正本意。而他可取的是后面这一段加减。

至若气虚加人参,气痛加木香,郁甚加郁金,懒食加谷蘖,胀加厚朴,痞加枳实,呕痰加姜、夏,火盛加萸、连”临床上这种加减是可贵的。提醒我们越鞠丸治郁证的时候,用原方的机会不一定多,而加减使用的机会更多。

我们再看《丹溪心法》“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这也就毫无疑问,原书里面告诉我们,越鞠丸里面苍术和抚芎是主药。为什么后事医家在解读的时候,无视这句话的存在呢?

为什么治六郁要以苍术、抚芎为君呢?它的意义何在呢?苍术是治脾的,抚芎是治肝的。苍术入足阳明,足太阴经,燥湿运脾;川芎入厥阴经、少阳经,活血祛风。苍术可以恢复脾之升清,川芎有助恢复肝之疏泄。明确二药为主药,提醒我们在治疗郁证临证组方时,时时注意恢复气机之升降,恢复脏腑之生生之气。也就是说,我们在解郁的同时,要恢复脾的升清,恢复肝的疏泄。我们不能损害脾的升清,损害肝的疏泄为前提去治郁,如果是那样,这个郁,我们永远治不好。

金元四大家都重视'“郁”,都重视治郁。刘河间、张子和重视邪实致郁,治郁重在治疗邪气,刘河间,张子和把邪实郁推到极致,就是汗、吐、下。李东垣重视正虚致郁,治郁重在治疗正气,于是,后世有部分医家认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实际上是一张调气的方,说白了,就是一张治郁的方子,李东垣一系列以参芪为主的组成的方剂就是一系列的治郁方剂,他满脑子注重的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着眼的就是气机郁滞。朱丹溪“六郁”是从邪实立论的,但明显受东垣学说的影响,治疗邪实的同时注意恢复脏腑自身的功能。这一点,可以从越鞠丸中以苍术、抚芎为主药中得到体现,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我们治疗邪实,针对的是邪气,而朱丹溪在治疗邪实郁的同时,能顾及到脏腑,能顾及到脏腑的本性,这是朱丹溪最过人的地方。或者说,这是易水学派对朱丹溪临证处方的影响。

清代魏之琇《续名医类案》里的一侧医案:“丹阳贺鲁庵,年七十余,膈间有不快,饮食少思。初无大害, 就医京口,投以越鞠丸,清气化痰丸,胸次少宽。日日吞之,遂不辍口,年余困顿不堪。僦舟来访,问脉于王,则大肉已脱,两手脉如游丝,太溪绝不至矣”。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膈间不舒服,经常用越鞠丸,清气化痰丸,这样看起来,在清朝那个时候,越鞠丸,清气化痰丸在民间是经常使用,是作为成药在使用的。一开始用,还是管用的,但是,用的时间长了,慢慢的觉得身体越来越差,大肉已脱,脉若游比,太溪脉绝。

“见王有难色,因日:吾亦自问必死,但膈满太甚,大便秘结不通,殊以为苦,但得少宽,即瞑目无憾也。因求王疏方。以至亲难辞,教用人参、白术之类,大剂进之,少竟如厕,下积痰升余,胸膈少宽矣。更数日而殁。

盖此二方乃时师常用之物,本欲舒郁,适增其痞,本欲清痰,适速其毙,岂可恃哉!”

虽然这个病人过几天也死了,但是,在用了人参,白术之类的方子,大剂量用,竟然大便了很多,胸膈也宽。这个医生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没有用通的方药,而是用的补法。说到这里,我们马上就想到前面我们说理中汤,连理汤的时候,张氏医通的那一则医案,胸膈痞肿异常,用的是理中汤加人参,与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不通呢?那是因为正虚,所以不通,此时用补药,补正虚,这样就可以得通,越鞠丸和清气化痰丸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药,越是常用的药越容易滥用。

越鞠丸是治疗邪实而郁的,朱丹溪的六郁是从邪实立论的,从邪实立论,我们仍然是要注意正气,注意脏腑,我们不能以损伤脏腑的功能,损伤正气来作代价,换取治郁见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