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质判真假青铜时代铸造的青铜器,绝大多数采用了铜锡或铜铅锡三元合金,从夏文化晚期至商周,贯穿始终。 但是,其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则是按所铸器物的性质与用途有所增减。所以,各种器物的合金比例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种器物,也会因非一次浇铸等具体情况而出现合金不尽相同的情况。 其合金的颜色,在铸态毛坯时,绝大多数表面呈灰黑色,断面应随含锡量高低而从浅黄色过渡为银白色,含锡量越高越白亮。 当表面经打磨加工后,一般应为浅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埋藏环境千差万别的地下,出土青铜器表面的颜色呈现黄、红、灰、黑、白等颜色,都是有可能的。 人的眼睛是不可能分得出合金化学成分的。未从事过专业有色金属合金熔炼的人,对各种青铜合金在各种条件下应具有什么颜色,也难有理性的认识。看着表面发红,不等于是红铜;表面呈现黄色,更不能等于是黄铜。有许多铜器出土时锈迹斑斑,亦有金属色泽光亮的。 如在浙江省博物馆展柜里,展示的从香港回购的越王者旨於赐剑,以及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都是如同刚打磨出来的新剑,并无眼睛看得见的结晶绿锈。类似外表的兵器及礼器,在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及浙江省博物馆,还有不少在展陈和库房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