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观经济学第2章问答题

 廿氏春秋 2021-11-30

第二章 供求理论

1.在经济学中,稀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短缺有何区别?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否存在?短缺是否存在?

答: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只有存在稀缺,才存在经济学。经济学的一大根本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如果有无限的资源,那么人们可以随意利用这些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此经济学会研究如果最合理的分配这些稀缺的资源。至于短缺和稀缺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短缺指的是市场上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将完成资源的调配,以提高价格的方法,引导生产者供给更多,消费者需求更少,以达到市场均衡,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如果一种商品,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而且只用出价的高低来竞争的话,这种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稀缺。短缺并不是供应的减少,而是它的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样的商品,人们不得不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的这种商品。这时候我们就称为这种商品处于短缺状态。

2.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产生影响?

答: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需求的因素,一般有:

(1)消费者的收入。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

(2)该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愈高或提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愈少或减少;价格越低或价格下降,人们的购买量越多或增加。

(3)其他商品的价格。某些在效用上能相互替代的互替商品,如棉织品和化纤产品,对于棉织品的需求量,在棉织品价格既定条件下,随化纤产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随化纤产品的提高而增加。而某些所谓互补商品,如汽车和汽油,汽油价格提高会引起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的减少,反之则反是。

(4)人们对价格的预期。例如人们预料棉布价格以后会上涨的时候会增加对棉布的购买量;人们预料猪肉价格会上升时一般也会多买一点鸡蛋在冰箱里。

(5)消费者的嗜好。一种产品的价格虽无变动,但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偏好增强或减弱,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例如,商业广告的主目的之一,是通过提供该商品的一些信息,影响人们的嗜好,从而影响对该商品的需求。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区别?

答: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主要区别是:

(1)需求量变动由物品本身的价格所引起,需求变动由除物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即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原因不同。

(2)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曲线的移动,即在图形上的表示方法不同。

      4.结合供求定理作图分析:为什么在个人电脑的需求增加时,个人电脑的价格却一直在下降?

答:(1)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

(2)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

(3)因为个人电脑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其供给价格弹性,从而需求增加引起的价格上升幅度小于供给增加引起的价格下降幅度,所以价格下降。(图略)

5.为什么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答: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的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和消费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之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率上升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率提高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反之,工资率的提高会使劳动数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在工资率较低的条件下,劳动的生活水平较低,闲暇的成本也就较低,从而,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劳动时间的增加,闲暇的成本增加,替代效应开始小于收入效应,结果劳动供给数量减少。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后弯曲的形状。

      6.说明交叉弹性的经济意义。

答: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或者说此商品需求量对彼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可以作为行业分类的参考,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企业来说,如果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表明它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互补品,它们可以联合起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别的企业的产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表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这两个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该企业要警惕别的企业抢占它的市场份额。


  7.降价是市场上常见的促销方式。但为什么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用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同时假设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当P=1时,企业要扩大销售收入,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答:(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

(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

因此,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因此餐饮业可以降价促销,而中小学教科书不能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2)根据需求函数P+3Q=10,当P=1时,需求量Q=3,则需求弹性为EP=1/3,为缺乏弹性的商品,因此应提价销售以增加总收益。

  8.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局部均衡是指其他市场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研究许多实际问题。一般均衡则是指包括所有产品和要素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存在的均衡。一般均衡理论创始者是瓦尔拉斯。该理论强调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存关系。局部均衡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对于观察也研究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市场和相关市场之间在价格、需求、供给等方面相互影响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们都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供给论基础上。二者都是以均衡作为出发点,认为均衡是市场经济常态,而把不均衡看做是对均衡的一种暂时偏离。

       9.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汽车等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因为农产品缺乏弹性,其收益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对小汽车等高级奢侈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因为它富有弹性,其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10.说明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答: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由于高于均衡价格,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过剩。为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就应采取相应措施。这类措施有:一是政府收购过剩商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就必将增加政府财政开支。二是政府对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但在实施时需有较长的指令性且有一定的代价。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但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因而,需求量将大于供给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这样,市场就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是黑市交易。为解决商品短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需求量,一般采取配给制,发放购物券。但配给制只能适应于短时期内的特殊情况,否则,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券货币化,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另一方面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变得更加严重。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