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害发生就减产,明白了植物的这3个发病条件,比用增产套餐还有用

 叶雨拾光 2023-08-02 发布于河南

大家好,这里是叶雨拾光。有粉丝朋友留言问:植物病害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搞清楚这个问题,远比病害发生以后才手忙脚乱地去打药防治更有意义。最明确的一点,只要病害一旦发生,作物在产量和品质上的损失肯定是会产生的,无非就是发生早、防治早、病害轻一些,损失小一些罢了,所以只有不发生,才是最理想状态的防治效果。
病害三要素

植物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及一定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发生,而寄主、病原、环境条件也被称为病害三要素或病害三角。这三个要素中:环境条件大家都可以理解,寄主当然就是我们的农作物,不做过多解释;病原就是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对应它们引起的病害又可以分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上面似乎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名词,很多人或许都被绕晕了,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作物病害的分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物的病害大体上可以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
非侵染性病害主要由作物的品种性状或环境胁迫引起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理性病害,比如冻害、干旱、缺素、药害等,在作物承受能力之内、也就是只要作物还没死,当影响作物生长的那些不良环境条件解除了,作物还会恢复生长,不一定需要药剂防治;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会传染和扩散。
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这也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病害。常见的侵染性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多种病害同时发生的情况,最初多是呈点状、片状发生,有一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扩散过程,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可能会扩展到全田发生,造成作物萎蔫、枯萎,甚至死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自然也是我们种植管理过程中病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我们平时说的病害防治,基本上也就是这类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从名字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定是作物被病菌侵染了,才导致了病害的发生,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自然界中,有些生物是可以自己制造“能量”的,比如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有有机物,而更多的确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它们的生存就需要依靠这些有转化能力的生物,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需要寄生于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它们所寄生于的生物就是寄主,也就是我们田里的农作物。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影响作物病害发生的因素和条件。
病害的发生条件及预防
(1)有病菌源。种子、土壤等都可能带菌,所以在种植过程中,推荐种植户尽量进行种子处理,晒种、拌种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菌的基数,减少病害的发生;合理轮作,避免重茬连续种植,每一种病原菌都有各自适宜的寄生环境,连续种植相同和类似的作物,会增加病原菌的积累,增大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病原菌也会通过空气、水、害虫等传播,所以一旦病害发生,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浇水前先治病、治病同时要治虫。
(2)适宜的温度。不同病害的发生温度不同,一般5-25℃是作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同时也是病菌容易滋生繁殖的温度区间,比如温室大棚常年都会有病害发生。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当地近期的天气变化,特别是季节更替、节气变化,一旦有病害发生,及时防治,也可以根据往年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前进行预防,避免因病害发生带来损失。对于温室大棚,则需要间隔7-10天定期进行防治。
(3)适宜的湿度。空气、土壤湿度大,一般更易于发生病害,比如很多根部病害都是由于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更为严重。种植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适度灌溉;温室大棚种植应适度透气防风,必要时进行划锄松土。
写在最后

有些人或许很好奇,我们知道了这些有什么用,我们防治病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减少病害给作物带来的危害,包括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下降,而实际上,只要病害一旦发生,以上的损失是必不可少就会产生的,只有不发生,才是最理想的防治效果。我们知道了病害的发生条件,去改变作物的生长的环境,使病害不容易发生,或者不发生,“治于未病”,这才是最高级别的植保。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