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初年比宋朝更缺战马,为什么能驱逐鞑虏开疆拓土?

 炫叶楓雪 2021-11-30

吹捧宋朝的网友把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归结为宋朝丢失了马场,缺少战马所以缺少骑兵,宋军大多数都是步兵,无法和辽金西夏和蒙古元的骑兵对抗,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吹捧宋朝的网友把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归结为辽国、金国、西夏和蒙古(元)都是巅峰状态,所以打不过。

比如有人说宋朝开国时期的雍熙北伐宋军之所以打不过辽军,是因为辽正处于巅峰时期。

但宋朝在这些国家衰落时期也打不过啊。

辽国被金打的奄奄一息,已经亡国了,北宋觉得有便宜可占,派兵北伐,妄图火中取栗,占领幽云十六州。

1122年5月,宋朝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率陕西、河东、河北10万进攻北辽(辽国灭亡的残余势力所建立的政权)。北辽耶律大石、萧干率三万辽军大败宋军,宋军“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籍不可胜记”。

10月,北宋集结二十万军队,准备再次伐辽。而此时耶律大石和萧干只有大约两万的军队。

辽军与宋军在卢沟河隔河对峙。两军交战于料石冈,未分胜负。

29日夜,卢沟河北“四野火亮”,宋军以为是辽军要渡河进攻,竟然吓得烧营而逃,溃不成军。

次日早晨,耶律大石等发觉宋军溃退,急速率军追击,大败宋军。

此战,宋军损失非常惨,“自熙丰以来所军实尽失”。

一年之内,北辽以两三万残兵,大败宋朝三十万……

都辽国末年了,总不能是巅峰了吧,结果宋朝还是打了败仗。

要知道童贯率领的这支军队是宋朝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常年在陕西与西夏作战,而且前两年还曾剿灭方腊。可就是这样的一支有战斗力军队,却被远少于他们的辽兵所败。

呜呼哀哉!宋军简直就是妥妥的战五渣啊!

即使在宋朝开国初年,雍熙北伐,宋军也是大败惨败特败。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

金兵擂鼓破宋军

《续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七》:“金宗翰自太原趋汴,官吏弃城走者,远近相望。癸酉,至河外,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与之对垒。时佥书枢密院事李回以万骑防河,亦至河上。

敌发数十骑来觇,回报其帅曰:“南兵亦盛,未可轻渡。”或欲整兵俟战,洛索曰:“南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众以为然。

黎明,河上之师悉溃,遂长驱而南。甲戌,金兵悉渡。知河阳燕瑛、西道总管王襄皆弃城走,永安军、郑州并降于金。”

更极端的:百骑蒙军大败二千宋朝骑兵。

《元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十四》:
伯颜、阿术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阿术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其士卒死者五百人,生获数十人。

由此可见,还是宋朝的军人不行,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太差了,简直是一触即溃。

至于金国灭亡,完全是蒙古人打垮的,宋军也就打个下手而已。

南宋宋人写的《蒙鞑备録》:

忒没真(铁木真)忿其欺凌,以此犯边,边州悉败死,长驱犯燕……(金)虏军臣因其陷西京,始大惊恐,乃竭国中精锐,以忽杀虎元帅统马、步五十万迎击之,(金)虏大败。

又再刷山东、河北等处及随驾护卫等人马三十万,令高琪为大元帅,再败。

是以鞑人迫于燕京城下。是战也,罄金虏百年兵力,消折溃散殆尽,其国遂衰。

后来凡围河北、山东北诸州等处,虏皆不敢撄其锋。

宋朝开国有多少骑兵?

具体数目未知,但后周时有骑兵五万,北宋应该只多不少。因为北宋统一南方之后,获得马匹骑兵更多。

宋太宗之后,《文献通考》记载宋朝:“坊监及诸军马二十馀万匹……”
《文献通考·兵考四》记载宋朝:“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

而明朝呢?

具体数目没有记载,但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来大致推测一些。

朱元璋说:“方今马少,全仰步军,必常附城垒,倘有不测,则可固守得全,以待援至,此上策也”。

一直到洪武三十年,明军才有十万战马。可见洪武初年,明军最多有数万战马,骑兵也应该少于宋军。

根据《中国养马史》、《明史》记载,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军队,只有马45080匹,这还是在驱逐蒙古、基本统一之后,才有这些马。

“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匹虽有,若欲赴战,卒难便至。若事势紧急,北平口外马尽数不过二万。

明朝甚至为了买马,派人前往琉球。

(大明)命刑部侍郎李浩赍赐文绮、陶铁器,且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琉球)市马。——《明史》

买了多少匹?40匹。

明朝初年,明军仍然是以重步兵为主,以骑兵为辅,即使如此,这些步兵也相当厉害, 甚至可以抵御骑兵:“淮北劲卒,虽燕、赵精骑不及也。”

即使在骑兵少于元军的情况下,明朝初年的北伐明军依然能大获全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

明军在河南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当时元军有骑兵五万。

面对五万元军骑兵,常遇春竟然单骑突入敌阵,他的亲兵也紧跟而去,勇猛冲杀,徐达派出三千骑兵随后跟进,最后是全体步兵冲锋,结果明军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

随后明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占华北,兵不血刃占领大都,元亡。

但元朝悍将王保保在山西太原还拥有十万兵,时刻想要夺回大都,双方激战不可避免。

王保保攻打大都,徐达常遇春却留下少量兵马守卫,直接攻打王保保的老窝太原。

王保保害怕老窝失守,急忙撤兵回救。明军虽然有少数骑兵,但主力步兵尚未到达,如果硬碰硬必然会打成消耗战,所以常遇春率领少数骑兵夜袭敌营,王保保全军崩溃,投降者达四万之多。王保保只率领十八个骑兵逃走,明军占领太原。

《明史》:(常遇春)与大将军攻太原,扩廓帖木儿来援。遇春言于达曰:“我骑兵虽集,步卒未至,骤与战必多杀伤,夜劫之可得志。”达曰:“善。”

会扩廓部将豁鼻马来约降,且请为内应,乃选精骑夜衔枚往袭。

扩廓方燃烛治军书,仓卒不知所出,一足,乘孱马,以十八骑走大同。豁鼻马降,得甲士四万,遂克太原。

试问,宋军有这样的精兵猛将吗?

一支军队若要形成最强的战斗力,必须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将兵团结、斗志高涨、后勤补给充分,还有最重要的领兵的将帅要懂兵法,根据战况适当的调整战术,才能取胜。

甚至在紧急时刻,将领们要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才能改变不利局面,去争取胜利。

而明初的明军这些条件全都具备,所以即使在骑兵上比元军要少,但其他条件完全具备,甚至步兵的战斗力比骑兵还要强,这样一支军队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明军征伐所到之处有新疆哈密、辽东、朝鲜,云南、大漠,甚至郑和下西洋耀兵域外。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反观宋军,简直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前有曹彬后有童贯,在作战时进退失据,胡乱指挥。宋军士兵更是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即使宋军的武器装备再精良又有什么用呢?

人不行,别说给你战马,给你个高达都不行。

幽云十六州,永远是赵宋可望而不可的一个美梦。

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也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失望中,逐渐开始认同契丹人的一国两制,与怂宋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故梦留在故宫,未见大宋旗号!——罗大佑《首都》

百万宋军,百万肥猪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