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宋朝的网友把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归结为宋朝丢失了马场,缺少战马所以缺少骑兵,宋军大多数都是步兵,无法和辽金西夏和蒙古元的骑兵对抗,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吹捧宋朝的网友把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归结为辽国、金国、西夏和蒙古(元)都是巅峰状态,所以打不过。 比如有人说宋朝开国时期的雍熙北伐宋军之所以打不过辽军,是因为辽正处于巅峰时期。 但宋朝在这些国家衰落时期也打不过啊。 辽国被金 1122年5月,宋朝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率陕西、河东、河北10万进攻北辽(辽国灭亡的残余势力所建立的政权)。北辽耶律大石、萧干率三万辽军大败宋军,宋军“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籍不可胜记”。 10月,北宋集结二十万军队,准备再次伐辽。而此时耶律大石和萧干只有大约两万的军队。 辽军与宋军在卢沟河隔河对峙。两军交战于料石冈,未分胜负。 29日夜,卢沟河北“四野火亮”,宋军以为是辽军要渡河进攻,竟然吓得烧营而逃,溃不成军。 次日早晨,耶律大石等发觉宋军溃退,急速率军追击,大败宋军。 此战,宋军损失非常惨,“自熙丰以来所 一年之内,北辽以两三万残兵,大败宋朝三十万…… 都辽国末年了,总不能是巅峰了吧,结果宋朝还是打了败仗。 要知道童贯率领的这支军队是宋朝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常年在陕西与西夏作战,而且前两年还曾剿灭方腊。可就是这样的一支有 呜呼哀哉!宋军简直就是妥妥的战五渣啊! 即使在宋朝开国初年,雍熙北伐,宋军也是大败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金兵
更极端的:百骑蒙军大败二千宋朝骑兵。
由此可见,还是宋朝的军人不行,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太差了,简直是一触即溃。 至于金国灭亡,完全是蒙古人打垮的,宋军也就打个下手而已。 南宋宋人写的《蒙鞑备録》:
宋朝开国有多少骑兵?具体数目未知,但后周时有骑兵五万,北宋应该只多不少。因为北宋统一南方之后,获得马匹骑兵更多。
而明朝呢? 具体数目没有记载,但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来大致推测一些。
一直到洪武三十年,明军才有十万战马。可见洪武初年,明军最多有数万战马,骑兵也应该少于宋军。 根据《中国养马史》、《明史》记载,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军队,只有马45080匹,这还是在驱逐蒙古、基本统一之后,才有这些马。 “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匹虽有,若欲赴战,卒难便至。若事势紧急,北平口外马尽数不过二万。 明朝甚至为了买马,派人前往琉球。
买了多少匹?40匹。 明朝初年,明军仍然是以重步兵为主,以骑兵为辅,即使如此,这些步兵也相当厉害, 甚至可以抵御骑兵:“淮北劲卒,虽燕、赵精骑不及也。” 即使在骑兵少于元军的情况下,明朝初年的北伐明军依然能大获全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 明军在河南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当时元军有骑兵五万。 面对五万元军骑兵,常遇春竟然单骑突入敌阵,他的亲兵也紧跟而去,勇猛冲杀,徐达派出三千骑兵随后跟进,最后是全体步兵冲锋,结果明军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 随后明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占华北,兵不血刃占领大都,元亡。 但元朝悍将王保保在山西太原还拥有十万兵,时刻想要夺回大都,双方激战不可避免。 王保保攻打大都,徐达常遇春却留下少量兵马守卫,直接攻打王保保的老窝太原。 王保保害怕老窝失守,急忙撤兵回救。明军虽然有少数骑兵,但主力步兵尚未到达,如果硬碰硬必然会打成消耗战,所以常遇春率领少数骑兵夜袭敌营,王保保全军崩溃,投降者达四万之多。王保保只率领十八个骑兵逃走,明军占领太原。
试问,宋军有这样的精兵猛将吗? 一支军队若要形成最强的战斗力,必须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将兵团结、斗志高涨、后勤补给充分,还有最重要的领兵的将帅要懂兵法,根据战况适当的调整战术,才能取胜。 甚至在紧急时刻,将领们要身先士卒,勇猛冲杀,才能改变不利局面,去争取胜利。 而明初的明军这些条件全都具备,所以即使在骑兵上比元军要少,但其他条件完全具备,甚至步兵的战斗力比骑兵还要强,这样一支军队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明军征伐所到之处有新疆哈密、辽东、朝鲜,云南、大漠,甚至郑和下西洋耀兵域外。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反观宋军,简直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前有曹彬后有童贯,在作战时进退失据,胡乱指挥。宋军士兵更是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即使宋军的武器装备再精良又有什么用呢? 人不行,别说给你战马,给你个高达都不行。 幽云十六州,永远是赵宋可望而不可 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也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失望中,逐渐开始认同契丹人的一国两制,与怂宋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故梦留在故宫,未见大宋旗号!——罗大佑《首都》 百万宋军,百万肥猪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