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脏Gandy–Gamna结节

 杏林网事 2021-11-30

Gandy–Gamna结节或称Gandy–Gamna小体是指脾脏实质内的一种黄褐色或铁锈色的小灶,主要见于门脉高压或镰状细胞贫血引起的脾肿大患者。Gandy–Gamna结节主要成分是含铁血黄素和一些钙质沉积物(图1),可能是微小的血管周围出血后瘢痕形成所致。得名于法国医生Charles Gandy 和意大利医生 Carlos Gamna

图片

1 肝硬化患者脾脏组织学标本显示血管壁周围的类圆形Gandy–Gamna结节(长箭),和弥散的含铁血黄素颗粒(黄箭头)。

门脉高压是脾脏Gandy–Gamna结节的最主要的原因,大约见于9%-12%门脉高压患者。Gandy–Gamna结节也见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和淋巴瘤以及接受输血的病人、血管肉瘤和获得血色素沉着症。还不清楚后述的几种情况中,Gandy–Gamna结节是疾病本身的一种表现还是继发于门脉高压。

声像图上,GandyGamna结节表现为弥散分布于脾脏实质内的点状高亮回声,通常后方不伴有声影(图2),但结节内的钙质含量较多时也可能会伴有弱声影。不过,门脉高压也可以造成充血性的脾内细小静脉壁的硬化和纤维化,从而造成脾实质内出现弥漫性的小等号样”或“短线样”高回声,这种情况称为脾界面征Splenic Interface Sign)(图3)。

图片

2 脾脏实质内的Gandy–Gamna结节(箭头),呈高亮的点状小灶状回声,无声影。

图片

3 脾脏界面征。门脉高压患者脾脏内弥漫的小等号”或“短线”样高回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