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空情怀——献给空军建立72周年

 新用户88616780 2021-11-30

朋友,你听说过阎良吗?你知道一个住着威武之师的营房大院吗?你知道有多少从36师来到阎良继续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贡献的父辈吗?你还记得我国第一次空爆原子弹实验的飞机,是哪里改装的吗?你知道中国的西雅图吗?今天是空军节,我怀着崇敬、怀念的心情来介绍他们、介绍阎良……

  阎良,这座城市缘起于飞机。如今,这里是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有“中国西雅图”之称的著名航空城。这里路的名字叫“试飞路”、“西飞大道”;路边有“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塑像:塑像周围,有以“飞”命名的小区、广场、宾馆、店铺;在这些地方、有一多半人都身穿与天空同样颜色的蓝色工作服……阎良,是这座城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也许有些陌生;但对于航空人而言,这座汇聚了试飞院、西飞公司、一飞院等众多航空工业科研机构的城市,却有着太不平凡的意义。

  63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我们的父辈也与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相继从36师来到这片热土,昔日黄帝铸鼎、商鞅变法之地、在一片荒芜和破败中睁开沉睡的双眼,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悄然铺陈……。他们亲手栽下了一排排法桐,他们亲手绘制出了我们搏击长空的梦想。他们亲手锻造出了这座城市的品格,他们亲手驾驶着一架架银翼在蓝天翱翔,他们在这里付出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的心血。却浓墨重彩地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壮丽的篇章。

  我们从孩童到今天,我们的父辈从军营大院到如今堪称中国航空城美誉的阎良,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们是见证航空发展的使者。建设初期的阎良,环境荒芜,人们住在独特的青砖红瓦的老式建筑的筒子楼里,一大家人挤在四五十平方狭小的房屋里。那个时候谁都没有哀怨,在物资供应贫乏的条件下,他们也心生向往,把生活装点的有滋有味、情趣盎然。这里是父辈、是航空人的家园。一代又一代的阎良航空人就在这里。怀揣满腔热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

  60多年来,航空城从改装投放原子弹的飞机,到现在的多种军民机的生产,从用洗脸盆为飞机加油,到完成73种飞机、31种发动机、36型导弹系列、2000余项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这其中的过程,都留下了36师军营娇子的身影!在他们当中,从我们36师军营大院先后调入阎良的很多人中,有驻西飞军事代表室的有刘克理、郭自然、宋贵、洪理文、田树森、张振正、龙有富、迟凤林、刘宝增、穆凤泽、马爱群、陈树奇等,他们肩负着飞机生产过程的监督制造,确保飞机交付部队时的质量,做好部队飞行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调入试飞研究院工作的有:张师的、李银楼、庄梦华、王根力、孙忠权、于宗功、石宝平、邢颜才、王本富、贺联坤、张同庆、王英祥、鹿凤翔、白文元、张海、杨斌、陈春晓、周玉富、周少良、王普军、刘普强、周学军、王志云、廉万年、陈甫、杨荣刚、周怀宽、刘玉辰等,在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承担着飞机的维护保养,另外有一部分人负责飞机性能试验飞行。调入西飞工作的有:孙忠厚、王秀尧、倪前路、张春安、赵广达、张鹤立、仵志强等,他们在飞机生产厂都身兼要职,他们将在部队工作的经验用于生产管理之中。

  在欢庆空军节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阎良试飞团被中央军委和空军授予的试飞英雄滑浚,王昂,李中华,黄炳新等空军英模。 有人说,试飞员就像踩着钢丝的舞者,只有勇气与技艺俱佳,才能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否则就会坠入万丈深渊。航空技术每一次大的突破,都是试飞员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可以说,他们从事的,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职业,他们是用生命捍卫和平的人。在试飞中,他们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

  在黄炳新近40年的试飞生涯中,先后鉴定试飞6种新机型,是其中2种的首席试飞员,完成1500多架次的科研试飞任务,仅重大险情就遇到19次,却没有发生过一起飞行事故。在这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中,最让人叹服的,莫过那次“无方向舵着陆”.黄炳新也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和壮举!

  试飞员严瑛,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为什么不选择弃机跳伞,严瑛这样说道:“任何一名试飞员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选择跳伞。因为一旦摔了,不仅仅是装备,更可能摔掉重要的数据,摔掉一个型号的命运!这就是对于生死抉择的铿锵回答。然而,在一次试飞任务中,由于故障,严瑛驾驶的飞机如折翼的雄鹰,直直冲向地面,这一次,他没能再创造奇迹……就这样,试飞员用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捍卫着我国航空事业。就在不久前,从36师调来的,又有两位年轻的试飞员,在执行试飞任务时,不幸牺牲。

  阎良烈士陵园里安放的十几位英烈!在他们中间有刚领取结婚证,下月就举办婚礼的小伙子,有孩子刚出生的年轻父亲,还有多次荣立战功,马上退役的将领!他们的牺牲,让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天崩地裂的塌陷,让妻子失去了丈夫,父母失去了儿子,孩子失去了爸爸!试飞员,他们是一群无愧于国、有憾于家的英雄!

  在我们上述的36师的娇子们,这也只是我们自己熟知印象的记忆,如果通过单位档案罗列,远不止我们记忆中的人数,每当我们在细数着他们的名字时,心中便汹涌澎湃,激动不已,感慨万千。是他们用青春,用毕生的心血撰写着爱国情怀,是他们不负韶华,雕刻出一架架银燕,渡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我国的航空事业跻身于世界前沿,让人难以忘怀。然而,我们许多的父辈们,创造了辉煌却纷纷的离开了我们,假如,他们今天还能坐在我们的中间,假如,他们还能目睹我国航空业发展的辉煌,那该是我们做儿女多么奢侈的祈求啊……!

  今天,我们作为军营大院的子弟,血液中流淌着军人的血脉,骨子里有一种无坚不摧精神的军人后代,在这父辈大国工匠们盛极一时的地方,记忆着航空城的史脉,展示航空城宽广而深厚的阅历,砥砺报国情怀,担当国家使命。我们更加感怀36师这个军营摇篮,为祖国航空城输送了如此多的精英工匠,为飞机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也更深切的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那就是将父辈的意志,父辈的精神,发扬承继。

  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 63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当初荒芜的盐碱滩上,矗立起的是一座“试飞铺就通天路”的丰碑,镌刻国家发展,印记时代变迁。是几代航空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诠释了奉献航空、矢志蓝天的伟大情怀,换来了共和国航空科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和跨越。每一次的国庆阅兵,那个时候我虽然是隔屏观看,却抑制不住激动地心绪,当看到我们生产的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大型军用运输机、轰炸机,一架架战鹰驶入天安门上空时,我就会欢呼雀跃,发自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阎良,承载着航空人的生活、航空人的情感。足迹,永不会被尘埃掩埋,记忆,永不会被时光抹去,汗水却会染蓝这片天空。镌刻不朽的铭记!容颜,或许会在时光的雕蚀下老去,信念却永不褪色。始终照耀着我们,坚守初心,拥抱蓝天,一起前行,让航空科技链接整个世界。

  有人问,你从哪儿来?你的家在哪里?我回答,我从36师军营大院来,我的家在中国,中国的西雅图,就是我的家——阎良!

  让我们向1903年以来为世界航空史写下不朽篇章的人们致敬!

向1949年以来为中国航空事业前仆后继的人们致敬!

向1958年以来为阎良航空城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向呕心沥血为国家军队发展贡献终生的我们的父辈们致敬!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