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国怎么构成的“中华文明”?

 悠闲龙夫 2021-11-30

历史没有真相,只留下我们想象。今天的 《看书 读史》要读的书是《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史前中国——文明萌芽的初步形成期。作者是有“考古学泰斗”之称的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

苏秉琦先生1952年在北京大学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考古学系,主持过多项重要的考古挖掘,以毕生精力探求我国文明的来历,力求重建我国上古史。著作《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等

中国文明起源

本书背景

自古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我国文明发源于黄河中游中原区域的仰韶文化,包括后期诞生此地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因此发展出了中国文化的的“中原中心论”。但随着中国考古学的推进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考古学家发现,并不是只有黄河流域才有古文明遗址。像东北、四川、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都发现了古文明遗址,可以说是广布全国各地。它们的文明程度也不比仰韶文明低,前史不比仰韶文明短,有的甚至出现得更早更长。于是从20世纪七八十时代起,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原中心论”提出了质疑。

1、本书讨论的历史发生的时间

2、“中原中心论”和“满天星斗说”区别

3、“满天星斗说”中国大地每个文明都是相互独立,怎么构成的“中华文明”

石器时代

全书概述

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1万年前,截止于距今约5000年前。在这500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文明获得了重大突破:人类以石头、泥土为原材料,制造了越来越多的用具,特别是各种形式和色彩的陶器,成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农业和畜牧业也出现在这个时期,人类学会了培养小麦、大麦等农作物,驯养猪、狗、牛、羊等牲畜。从此,人类不用四处流浪,依托农业和畜牧业保持生计,扩大生产,开始定居。这为文明的快速展开,准备了条件。所以在全世界各个区域,都出现了人类文明。反映在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址非常多,呈爆炸性增加,它们的文明水平,也比之前旧石器时代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

本次讨论的时间线,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一直到夏商周王朝建立(距今3000年前)文明形成的过程。

第一部分

按照“中原中心论”的思路,我国文明发迹于黄河中游,然后再向周边分散,最后传遍了全国。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一处远古文明遗址,遗址里有许多石器和陶器,距今约6000年。因此认为,这片区域有人类活动,而且这些人现已把握了必定的技术,发展出比较成熟的文明。由于遗址位于仰韶村,所以这个文明被称作“仰韶文明”。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许多仰韶文明遗址,这些遗址都处在黄河中游一带,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仰韶文明是我国最早的文明。因此,黄河中游就被认定为我国文明的发源地,“我国文明来历于黄河中游”的说法也被正式提出来。由于黄河中游跟我们常说的中原区域底子重合,所以,这种说法又被叫做“中原中心论”

漫天星斗说

但随着考古学的发现,其实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各区域都出现了绚烂的文明。假设把中华大地比喻成天空,这些文明就是挂在空中的星星,什么仰韶文明、红山文明、河姆渡文明、良渚文明等等。它们争奇斗艳,争相散发着耀眼的光辉,这就是“满天星斗说”。它的详细含义是,在新石器时代,各品种型的古文明,广泛在今天我国版图上的各个当地,从北到南、由东到西,简直随处可见。

第二部分

苏秉琦根据这些文明的特征和展开道路,进行分门别类。他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址分红了两大板块,一个是面向欧亚大陆的板块,一个是面向海洋的板块。这两大板块,每一个又都包含三大文明区,合起来总共是六个。这六大文明区构成了我国文明的基本盘。

面向内陆的板块又可以分红三个文明区,北方文明区、中原文明区、西南文明区。期间的中原文明区,前面说过,在黄河中游,是仰韶文明的发现地。而西南文明区相对独立,它跟中原的联络,开始得比较晚。


来看南边文明区,从鄱阳湖流域到珠江三角洲,包含今天的江西、福建、台湾和广东。早年学者们认为,这片区域开发得比较晚,所以称它为“蛮荒之地”。但是1962年,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北部发现了好几个古文明遗址,研讨标明,这些遗址也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于珠江三角洲,在古代,珠江三角洲跟东南亚的交通更便利,所早年史上,闽南和广东跟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络,遭到的影响反而比中原区域更大。

与此同时考古学家还挖掘出许多陶器、铜器、玉器,甚至是青铜器。在古代,青铜器是身份和方位的标志,只需统治阶层才有资格运用。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北方文明区在几千年前就构成了等级制度。根据这些发现,作者认为,北方文明区现已跨越了原始社会,发展成国家,至少是国家的雏形。而这时间上,要比中原区域出现得早。

所以作者认为,北方文明区归于原生型文明,具有剧烈的原创色彩。而一贯被当做文明源头的中原文明区,其实是次生型文明,是在北方文明区影响下,以北方文明区为样本展开起来的。就是说,中原区域的仰韶文明,很可能是受北方文明区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

西南文明区,包含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部分。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它的古文明以本地文明楚文明为主,外来要素只占少数。

太阳神树与金乌神鸟

我们认为的楚国,是周代的诸侯国之一,但实际上,楚国在被册封前,和中原没有太多交集。例如,江汉平原挖掘出几千个楚国墓地,它们的风格、随葬用具,和中原区域很不相同,有显着的楚文明特征。楚国这种独立性继续的时间很长,而且非常坚强。直到秦国一起全国,楚地依然不服,这才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意思是就算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消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最后推翻秦朝操控的项羽、刘邦,原先都是楚人。

江汉平原的西面是四川盆地。远古时候,由于它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构成了独立的文明形状。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三星堆。一般认为,三星堆文明来历于5000年前,延续了约两千年。三星堆出土了上千件青铜器、玉器、金器,它们的造型引起了人们的剧烈爱好。例如大立人青铜像,金乌神鸟,太阳神树等。很多盗墓类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很多素材都是于此。 但在我国的其他文明遗址里,没有与之类似的。因此三星堆是本地的,中原文明区对它的影响很小。

太阳神树

接下来是面向海洋的板块。这个板块在我国的沿海区域,也包含了三个文明区,从北到南排列,依次为,东方文明区、东南文明区和南边文明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它们是在中原文明的熏陶下展开起来的。但是,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作用,推翻了这种成见。

我们首要以东方文明区为例,它的中心区域在今天的山东省,根据考古发现,这个在新石器时代,仅在当地就出现了两个有传承联系的古文明。

第一个是大汶口文明,距今约6000年,跟中原的仰韶文明简直神同步。在它之后,崛起了龙山文明,距今大约4000年。这两个古文明,都以农业为主,而且在陶器、玉器、的制造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其中炼铜是新石器时代成熟的重要标志,再往后随着青铜锻炼技术的提高,人类将进入青铜时代。

此外东方文明区还有一些一起的风俗,比如,人长到青春期的时候,要拔除一对牙齿。这在其他的我国史前文明包括中原文明区中很少见。

东南文明区,以长江下游和太湖为中心,包含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东南文明区的古文明遗址非常密布,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处——河姆渡文明和良渚文明。

再进一步扩大视野,然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的六个文明区,都是按照这个地理特征分布的。就是说,中原文明区被其他五大文明区盘绕着,它是中心区域。所以古时候,中原区域有一个很牛的称号:中原,天下中央!

河姆渡文明的制陶技术,以及在陶器上制造的图案,跟北方也不同。归纳上面好几个特征,苏秉琦认为,河姆渡文明来历于东南本乡,不是从中原传过来的。

比河姆渡文明晚出现的良渚文明,相同来历于东南本地。从生产力水平看,良渚文明已进入农业阶段,除了水稻,人们还种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手工业也有丝麻织品、象牙制品。从社会结构看,良渚文明构成了社会等级制度。

考古学家发现,贵族的墓地庞大、精美,相反,布衣的墓空间狭小、装修简略。随葬品上:贵族的随葬品是玉器,而且越是重要人物,随葬的玉器品种越多、质量越高;布衣的墓地里一般只需小型玉器,或许没有。在古代,玉是主人身份、方位的标志。良渚文明对玉的运用有着严格标准,说明它构成了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即将从原始社会展开成国家。

来看南边文明区,从鄱阳湖流域到珠江三角洲,包含今天的江西、福建、台湾和广东。早年学者们认为,这片区域开发得比较晚,所以称它为“蛮荒之地”。但是1962年,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北部发现了好几个古文明遗址,研讨标明,这些遗址也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至于珠江三角洲,在古代,珠江三角洲跟东南亚的交通更便利,所早年史上,闽南和广东跟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络,遭到的影响反而比中原区域更大。

第三部分

大部分文明区都是独立来历的,具有显着的本乡特征,那么,它们是怎样积聚成“我国文明”这片绚烂星空的呢?

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首先,作者质疑的是“中原中心论”,他认为我国文明诞生在黄河中游,然后向四周分散这种说法太过粗糙,不符合前史。但作者并没有否定中原区域在我国文明构成过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中原区域就像一个大漩涡让各文明不断涌进来;又像一个大熔炉,让各种文明在里面互相磕碰、互相融合,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形、成熟。

中原区域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和它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中原首要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尤其是洛阳到郑州一带最为重要。摊开地图就会发现,这片区域的方位非常特别:它的周围是崇山峻岭,只有中心一大块是平原,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适宜展开农业。比较山区,平原的交通也便利得多,有利于贸易往来,集合人和财富。

再进一步扩大视野,然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我国的六个文明区,都是按照这个地理特征分布的。就是说,中原文明区被其他五大文明区盘绕着,它是中心区域。所以古时候,中原区域有一个很牛的称号:中原,天下中央!

这样的地理方位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影响,那就是,五大文明都可以进来。反过来,中原文明要跨过高山传到外面去,就有些困难。所以作者认为,根据这个地理条件,中原区域很难产生独立的文明,即使产生了,也容易被外来文明打断。而且,闯进来的外来文明不止一种。

以我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为例。这三个王朝的操控中心都在中原文明区,然而,作者说它们都是“外来户”。夏朝人可能是从东南来的,商朝人可能来自东北,周人的发源地原本被认为是周原,即今天的陕西宝鸡,但新近的研讨表明,可能还得往西面找。

河南殷墟甲骨文

虽然夏商周的详细来历至今没搞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黄河流域不是它们的老家。以此类推,比夏商周更早的仰韶文明,可能也不是在中原土生土长的。就算是,它的文明水平之所以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也是遭到了其他文明的剧烈影响。

尽管夏商周的操控者都是外来户,但是,它们在中原区域扎根,运用这儿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胜的地理条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而且毕竟,跨越了原始社会,展开出了更高级的文明形状——国家。其间,周朝的作用又是最大的。我们知道,夏朝和商朝,其实际统治区域仅在中原区域,对其他文明区的影响力,比我们幻想的要小许多。直到武王伐纣,周朝取代了商朝。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就是把王室成员、功臣分到全国各地,在当地建立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将原本分散的六个文明区归入到一个国家共同体。详细来说,中原区域是周王室的核心区域,北方文明区建立了燕国;东方文明区建立了鲁国和齐国;东南文明区建立了吴国和越国;西南文明区的一部分,建立了楚国,楚国后来又将南边文明区归入到版图中;西南文明区的另一部分,即四川盆地,后来被秦国征服,成为我国文明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诞生了兴隆的古文明。它们集聚到中原这个大熔炉,交流融汇,构成了我国最早的国家——夏、商、周。这些王朝,运用丰厚的资源和优胜的地理条件,凝聚了强壮的实力,反过来,把周边区域的古文明,吸纳到自己的国家组织中,成熟的文化再向外传播。这就是“满天星斗说”的完整含义。

西周青铜器

小结:

1、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各个区域的文明就像天上的星星广阔的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群星闪耀。

2、它们被分为两个板块和六大文明区:面向欧亚大陆的板块,它包含的文明区有北方文明区、中原文明区和西南文明区;面向海洋的板块,它包含的文明区有东方文明区、东南文明区和南边文明区。中原文明区刚好被别的五大文明区盘绕,它就像个大熔炉,各种文明集合在这个熔炉里互相磕碰、互相影响,逐渐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

3、这些王朝凝聚了强壮的实力后,向外拓宽,逐渐把别的五大文明区吸纳到同一个国家组织中,再通过影响力将文化向外传播。我们今天所说的我国文明,也就在这个多种文明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这就是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中国文明的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