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0到1”读书会第三十一期 | 商鞅极身无贰虑&仰融的溃败

 从0到1工作室 2021-11-30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18 November 2021

BOOK

SHARING

SHARE BOOK AND JOY

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

然而书籍却是通往知识殿堂的最佳路径

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

稳稳地支持着阅读的人

“从0到1”工作室全新品牌栏目

关于书籍的所思所想

我们将在此展示阅读时灵感的的碰撞

情绪的跌宕 思维的酝酿

虽然知识无穷无尽

但进一寸 有进一寸的欢喜

BOOK SHARING

《商鞅 变法先锋》

作者卡片

Author Card

姜正成

2002年赴京创业。从2005年起,真正写书、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其公司共出版各类图书1100多种,其中“一目了然速读史”系列(10本)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全国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青少年心灵成长读本”丛书(10本)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中小学生优秀读物;《狼道》一书销量一举突破100多万册;其次是李华平著的《论天下》被中央外宣办列为当年国考3本书之一;《感谢仇人》、《红乳》、《凡事换位思考》、《成功不是打败别人》等都是深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领读员:“从0到1”工作室运维部 桂昕

热血洒秦,英魂长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变法,尽洒满腔热血,商君英魂,定当长存。商鞅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但其为变法,为人民的那一份坚定与执着久久感动着我。

24年的稳步发展,让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效,秦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遵纪守法,整个国家井然有序。当然,最难受的是贵族,他们悠闲从容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名实干家,商鞅意志坚如磐石,但只知道奋勇向前,却对周围人的感受考虑的比较少。这位变法英雄,也终究没有逃过旧贵族的报复。

“'人而无理,胡不遄死?’,你破坏旧礼,恐怕不是长寿之道吧,”赵良接着劝说,“《尚书》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不靠仁德而专靠暴力,这不是很危险吗?”听罢赵良之话,商鞅坚定说到:“谢谢你,赵良先生。不过,我知道:怀疑自己行动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我实行变法,早就预料会遭到某些人的痛恨和反对。可是,秦国必须变法才能富强,这个大势是不会改变的。至于我个人的荣辱安危,我绝不萦怀。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我也要闯!”商鞅明白,赵良只是贵族派来恐吓他的说客,为变法先锋,他担心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安危,他担心的是旧贵族处心积虑地要破坏变法。

商鞅把希望寄托于太子身上,希望太子认识变法对国家的好处,对秦国的好处,能在将来坚持贯彻变法之精神。但他的想法有些天真,认为太子会考虑到变法的实际好处,但没考虑到太子内心的私人恩怨。商鞅到底是个法家,情商还低了点。

最让商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孝公暴病,贵族与太子合谋,不给商鞅机会探视,终于,恶浪来袭:逮捕的命令下达了!商鞅匆忙逃离,来到关下,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声称:“商君有令,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商鞅这才意识到必须投宿住店。他来到一家旅店,要求住宿。老板走出来说:“请拿出证件。弄不清身份,我会被杀头的。这是商君的命令,违背不得啊。”商鞅仰天长叹:“我这是作法自毙呀!”最终,商鞅造反,率军苦战,寡不敌众,不幸被捕,贵族们怀着刻骨的仇恨,要求用最残酷的刑罚杀害商鞅。临邢之前,商鞅坦然无惧,抢着说完他最后一句话:“秦国不会忘记我的!我死了不算什么,变法事业不会结束!”这就是商鞅,坚定而执着,为变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变法之人,血染刑场,然变法之魂,定为后人铭记于心!

BOOK SHARING

《大败局》

作者卡片

Author Card

吴晓波

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为新华社记者。著有:《都市背景》、《农民创世纪》、《大智大愚吴先生》、《我们为什么冷漠》和百余篇经济随笔。

领读员:“从0到1”工作室运维部 郭子豪

“拯救者”的溃败: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中国企业的成长路径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之密切其实远远超出一般学者的想象。这不仅仅是寻租牟利的问题,而是由中国经济的变革逻辑所造成的。从本书开篇的健力宝,到科龙,再到华晨的失败,这背后除却个人的因素,政商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而仰融虽在商业上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可是却在政商关系的处理上失去了理智,以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陡然坠落。

 仰融,有着惊人商业头脑的天才企业家失足于一个政商常识。早期的仰融在股市混的风生水起,并没有汽车行业的从业经历。1991年,仰融以原始股的价格买下4600万股沈阳金杯客车厂股权,成为了金杯的大股东。并最终带领华晨一路高歌猛进,2001年,华晨集团在汽车行业里已经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危机开始于罗孚项目。仰融决定把罗孚项目放到浙江省宁波市,这一决定激怒了辽宁省和沈阳市政府。他们将汽车产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甚至希望将沈阳建成“中国的底特律”。在过去的10年,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华晨,而现在,华晨却将新项目放在了外省,这一行为被政府方面视为背叛。

政府与仰融的谈判在2002年春节后破裂。辽宁省政府随即开始清除仰融。5月仰融以旅游护照赴美,从此没有回国。

仰融被赶走后,仰融的4位助手被委以重任接手华晨,但4人终究没有仰融的能力,2004年,华晨中国的利润从3年前的9亿降到4860万元,4人纷纷离职。此后,华晨再无力回天。

 华晨的“大败局”败在仰融决定将罗孚项目放在宁波,在超速扩张的关头,仰融却趁“慕马大案”的动荡之际,调头南下,这在东北官员看来,无异于背叛。

政府方面认为,华晨绝对不是仰融的华晨。根据10年前的股权设计,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才是公司的真正所有者,而基金会无疑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过去那么长的时间里,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仰融,都小心翼翼地回避谈论基金会的资产性质,但是它就好像一座大厦的基石,默默地埋伏在那里, 一旦动摇,便天崩地裂。

早期没有一个人才培养计划,现在一个突发事件就使企业衰败至此

仰融走后,华晨管理层在“中华”上面有三错。第一错是定价错误,一步错步步错;第二错是管理层把自身定位为辽宁的干部,要把零部件采购基地放在辽宁;第三错是由于前两个错,导致产量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工人人心涣散,苏强等人也心不在焉。这三错是伤害企业最大的三个错误。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排版 |墨空月 

读书笔记 | “从0到1”工作室运维部 桂昕 郭子豪

校审 | ENEN 邓张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