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平: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昵称15221501 2021-11-30

发《比较教育研究》2110月刊     

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湖北省利川市胜利高级中学     向平     邮编:445400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解答。思维方向分散使人的思维趋向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未完全把能力培养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重照本宣科,轻质疑求新,重逻辑推理,轻发散求异。动手实践能力弱,缺求异、求新、求实的创新精神。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   多角度激活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和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正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背熟书本上写的,记住老师堂上说的,这种学生即使成绩很好,但往往是高分低能。这种思想不断强化,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扼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没有自己的观点,形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定势思维,缺乏辩证分析的思维。因此,如何积极营造有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题。 发散性思维又叫多向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它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对比、归纳和推理,在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创性的优点。现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发生较大变化,具有新、实、活等特点。教材的更新要求教师对政治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因此,政治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求实,在教学形式上求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能,从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从情景入手确定发散点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新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引导自学。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生趣,用""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在课始的导语中,精心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的悬念来,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想知道的心情。如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时,针对学生的普遍心理,启发他们。想赚钱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课将告诉你三种赚钱的方法。再如,第七课讲你作为消费者,上过当受过骗吗?你当时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很想伸张正义?这节课将告诉你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这些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如讲《债券和商业保险》时,用课件设置一个画面,李老汉买彩券中了20万元大奖。对如何安排这笔钱,家人有不同的观点,大儿子说买债券,二儿子说炒股,孙女说买保险,老伴说存银行。让学生讨论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这笔钱,并分组讨论,拟订投资方案。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设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以往上政治课总是习惯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概念、原理,习惯了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就无从谈起。政治学科不像自然学科有相应的实物模型,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就能接受和理解。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政治教学活动中。 

     例如讲述人大代表的职权时,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人民代表大会现场,要求学生根据本市创建全国文明实际,拟一份为创文建言献策议案,学生思路非常开阔,部分同学还能超出教材范围,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有价值的议案,并予以表扬。设置情景进行模拟操作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仿真性的模拟情境中,积极开拓思路,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能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以思想教育点为切入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材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我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找到思想教育点。教师抓住思想教育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不仅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例如,讲授文化生活模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框题时,关于如何理解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这个知识点,理论性、思辨性都很强,单纯教师讲授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我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设置正反两方的观点分别是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作品的价值(观点一)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价值(观点二)。并且作出提示:如果你支持第一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由外,还请你思考: 1、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什么样的流行文化作品? 2、年轻人追有哪些原因? 3、历史上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它们后来的命运如何? 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由外,还请你思考: 1、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2、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 3、现在的流行作品将来能否成为经典?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 通过激烈辩论,同学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加深了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想认识,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要学的知识不仅仅是一种结论,而且是一种过程,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使思维能力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开始,靠推进的。古人云学先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就是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探索、发现问题的发散思维过程。
  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时,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疑问。教师应通过不断的激励性评价,带领学生由一次成功走向千万次成功。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首先,不要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随从老师的观点,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其次,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对一些幼稚的、不合理的质疑也要认真听取,积极引导。决不能对他们嘲笑、讽刺。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评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优+有创造性"的评语,学生看了很受鼓舞。

     五、抓住时事热点组织讨论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热点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对于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学生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讲授哲学生活模块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介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时,有不少人热衷于大城市,他们胸怀报国大志,又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出现了人生规划与社会现实相冲突的事例。学生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褒贬不一,这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发表见解,充分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觉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就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言,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切忌拘泥于形式,而是应懂得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一系列过程,如观察、引导、比较等,不断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勇敢质疑,敢于提出自身独特见解,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政治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秀棉.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课程教育研究(9):125-126.
        
2]王万洪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4):88.
        
3]王西川.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