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虚不受补”,关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人的养生还需漫长地调理一点点来改善,这其中不乏精神调摄、饮食调护、起居调适和运动养生四大方面结合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聊一聊吧! 气虚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而这气虚主要以元气虚弱,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亦或病后气亏为主要原因。 简单理解为:气是构成人体为维持我们生活活动很重要的基本物质,而身体内气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生下来就带来的,从父母哪里得到的,另一个是通过我们吃的食物消化吸收而获得,还有来自于所处环境的滋养,所以气虚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先天的从父母哪里得到的不足;二是后天我们从食物中没有环境中没有摄取足够的气,或者我们的脏腑功能出现问题,不能够消化、吸收气给我们所用;三是生病后气消耗太多,所以表现出气虚。 一直说气虚,那么气虚到底是何表现呢? 气虚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易出汗,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虽有便秘但不结硬,也有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舌淡红、肥嫩、边有齿痕。 气虚的人平素体质虚弱,气是我们的身体的护卫,气虚则卫表不固,所以容易患感冒,或者病后抗病能力弱,病情延长不愈等。 气虚该怎么调理呢?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而脾又与我们的情志息息相关,所谓“思则气结,过思伤脾,悲则气消,悲忧伤肺”,所以说气虚不宜过思过悲,应该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紧张、身心疲惫,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气虚者没有卫气保护,所以不易受寒着凉,需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地活动四肢,流通气血,促进脾胃的运化,对改善气虚有所帮助,但是不要过劳,以免耗伤正气,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就比较适合。 饮食调护: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者可以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品,如:小米、粳米、扁豆、猪肚、黄鱼、菜花、胡萝卜、香菇等。 参芪白莲粥:人参6g、黄芪30g、白莲米60g、粳米60g,先将人参、黄芪用清水1000ml用文化煮取200ml去渣,入大枣、莲米、粳米共煮为粥,每天吃一小碗。 莲藕花生猪骨汤:莲藕500g,花生100g,猪骨500g,红枣10枚,莲藕切块,猪骨剁碎,慢火熬3小时。 因为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所以饮食应该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的增加脾胃负担的饮食。 血虚我们经常把气血放在一起说,因为血的生成与气有些相似,血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所以若是血虚,则滋养的能力就会减弱。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指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经脉拘挛、心悸、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大便干,小便不利,当然也会伴随少气懒言、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的表现。 血虚的原因可能与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不能化生血液所致。调理上应该以健脾胃、补血为主。如:当归、熟地黄、阿胶、何首乌、白芍、龙眼肉等等。 饮食上 当归粥:当归15g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再将洗净的粳米、大枣、适量红糖放入当归汁中熬煮成粥服用; 参归乌鸡汤:乌骨鸡500g(一只),去内脏及头足,将当归30g,人参10g、枸杞子30g、橘皮10g以干净纱布包裹,纳入鸡腹中武火蒸2~3小时,吃鸡喝汤。 阴虚阴虚是体内津液、精液等阴液亏虚,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面色潮红,有烘热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大便干。 阴虚则火旺,所以阴虚的人性情较急躁,易心烦易怒,所以阴虚者应少与人争,保持稳定的心态。节制房事、充足睡眠,练习“六字诀”中的“嘘”字功,涵养肝气。 饮食上 饮食应多食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龟、鳖、牛奶、鸭肉、猪皮、百合、乌梅、沙参、百合、麦冬、天冬、黄精、石斛、玉竹、桑椹等。 银耳大枣汤:银耳10g、大枣10枚,冰糖适量,将银耳泡发,摘蒂,放入砂锅中与大枣、冰糖共炖,小火炖1小时,饮汤吃银耳、大枣。 阳虚阳虚是指阳气不足,失于温煦,阳气不足可因先天不足,也可因为年老体弱消耗所致,或者母体妊娠调养不当,元气不足,还有饮食营养不当,亦或者劳累、房事不节等所致。 只要表现为:平素肢体寒冷,畏冷,喜欢热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面色皓白,目胞晦黯,口唇色淡,毛发易脱落,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阳虚者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所以平时应该注意调节情绪,进行一些有陶冶情操的事,多向别人倾诉,减少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主要是保暖养护阳气,生活环境保持适当干燥清洁。“五禽戏”中的虎戏有益肾、强腰骨的作用,可以酌情练习,三伏天晒背也是提升阳气不错的方法。 饮食上 可以吃羊肉、刀豆、杜仲、核桃、鹿茸、栗子、益智仁、肉松茸、淫羊藿、韭菜、茴香、等温补脾肾阳气的食物,少吃蟹、柚子、葡萄、各种瓜、芹菜、绿豆、蚕豆,少喝冷饮、绿茶等寒凉食品。 总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关于养生之道,我们受自然万物的滋养,想要身体康健:就要学会取法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养生,饮食有所节制,又要根据身体情况有所取舍,作息有一定规律,不要过度劳累,避免房事过度,但也不要过度的隐忍。 回到前文所说,养生保健主要还是围绕精神情志调节,饮食调理,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四大方面。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 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参考: ①《中医护理学》贾春华主编——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中医护理学》孙秋华主编——3版,人生卫生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