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63 《川江行》15 毕业分配的路上 船过西陵峡 ——5、兵书宝剑存形似 《船过西陵峡》是我退休后追忆川江行,描写三峡风光的又一篇散文,但内容庞杂,过于冗长,今改写成八篇短散文,加进了新的内容,将陆续发到今日头条上,为网友们助兴。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代巴人岩棺葬的匣状遗物,看去好似放着一个像书卷的东西,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 兵书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竖直指向江中,酷似浮雕的一柄宝剑的石头,这是"宝剑石"。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这段峡中之峡,被人们称之为"兵书宝剑峡"。 图654 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 兵书宝剑峡又叫米仓峡。在"兵书宝剑"的斜对面,峡口悬岩下有一岩洞,乱风时尘土顺着石孔漏入岩下,好像常年堆积着的粮食,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故亦称米仓峡。 此段峡谷有两个传说: 一说是诸葛亮将他一生的用兵经验写成了兵书。 后来,他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环顾周围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剥,照本指挥作战,死守老本本。便选了险要之地把两部兵书书,一柄长剑放在难于攀登的峭壁上,让后世有才志的人去取。 图279 另一说是秦朝末年,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他熟读兵书,足智多谋,垓下一战,歼灭了项羽的精锐部队,项羽单骑逃到乌江,自刎而死,于是楚亡汉兴。张良死后,其后人便将他的兵书宝剑藏在这里。 图280 从明朝开始,峡江民间流传兵书宝剑故事。明朝中叶,“兵书峡”或“兵书宝剑峡”始见于文字,且名声远扬。 明清两代都有名人诗作流传至今: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 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 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 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 最高壁斗间,衣褶横素练。 参差缀红雪,黄云覆葱蒨。 其巅翳丛木,深窈兀古殿。 三窍连嵚崟,残简隐约见。 世传此兵书,异人之所撰。 大始留至今,文字磨灭半。 坤灵护取将,赤日下雷电。 吾闻蜀汉地,吴魏经百战。 赵宋亦后服,俘囚始郡县。 皇明取明升,旋凯不遗箭。 急峡掌为平,安流歌禹甸。 只今芗溪航,上下日百遍。 谁悲蜀道难,烟景有余恋。 理极乱恒倚,黄巾焰微煽。 飞书数上闻,宵旰重西眷。 素翁久收局,诏起填行院。 兵寄老一身,支撑出门倦。 仗剑追昔游,征衫泪为溅。 辞家日千里,许国心一片。 濒春雨绵密,溯峡风良便。 愿言扫妖氛,黄石授终卷。 ——明·林俊《兵书峡》 明代,“文坛四杰”之一的河南信阳人何景明,曾写有一篇《兵书峡》流传下来。 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 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 ——明·何景明《兵书峡》 峡江引如线,峡天展如幅。 山旋江亦转,故影变平陆。 悬崖拔万寻,怒流就一束。 坐使川渎灵,穷效阮生哭。 稍近境稍开,如镜裂函椟。 丹黄孕怪伟,失势堕沉绿。 溶溶轨中亹,左右戒旁触。 风毛挂杂树,墙半桧松槲。 磔磔鹳鹊盘,蠢蠢鼋鼍伏。 遥指千仞巅,纵横露装轴。 纵非兵家言,治水或须读。 推忱飚飚然,津鼓震涂毒。 ——清·吴省钦《兵书峡》 天上阴符定不同,山川终古傲英雄。 奇书未许人间读,我架云梯欲仰攻。 ——清·张问陶《兵书峡》 “高峡出平湖”,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发电,兵书宝剑峡被江水淹沒,“兵书”、“ 宝剑” 已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 朱升2019、6、25、 卞华、卞清利、许淑英、陈文英、陈源俊和与我一同报考成都西南气象学校的同学们及其家人:你们好。 看到此文,请与我联系。 我的地址: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建银花苑 电话:15697244715 朱升 蕲春县朱升 2021、1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