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常常“记吃不记打”,是打的不够狠?这可能跟记忆力太短有关

 momo666 2021-11-30

前几天去同事家做客,刚好撞见同事正在教训自己的儿子。同事的儿子今年已经5岁,正在上幼儿园,正处于小男孩最活泼调皮的时期。同事教训儿子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生人面前,儿子总是表现的异常兴奋,不仅爬高上低,甚至还喜欢恶作剧般地把大人的鞋子藏起来,好让他们找不着。

然而同事表示,无论每次怎么管教孩子,当时孩子总是会满口答应,可是到了第2天就把说给他的话全部抛在脑后,这样“记吃不记打”的性格也不知道是随了谁,让夫妻俩都非常头痛。

其实之所以孩子会这样屡教不改,表现出一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模样,多半是因为父母的管教并没有到位,然而实质原因却是和孩子自身的记忆力水平有很大关系,很多小孩子的记忆力水平并没有那么完善,因此对于父母的管教,可能只是当天记住了,但是第二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一、今天犯错被打,明天就忘了,孩子是故意的吗?

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己的著作《自控力》当中这样写道:无论取得进步时我们是轻轻拍拍背鼓励自己,还是记起了自己过去是如何抵抗诱惑的,我们很快就会认为,过去的善行应该得到称赞。这种习惯允许我们今天犯错。明天补救——我们就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小孩子的记忆力本身就是非常奇怪的,似乎很多宝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当自己动手教训小孩的时候,孩子却总能清晰的记住上一次父母教训自己的场景,甚至连打他的细节都能记得一清二楚,但是却总是记不住教给他的方法和提醒他的话。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真的记不住,而是他们的记忆力在作祟,只选择记住那些容易让他们产生反射行为的记忆点。

因此在这里就能引申出一个教育孩子的禁忌,不要随便动手打骂孩子,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如果只是为了一点小错就动手打孩子,孩子心里本身也是非常委屈的,毕竟在他看来有些错误根本算不上错误,而父母的打骂更像是小题大做的表现,因此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些事情明明自己做错了,但是出于对他们的报复,可能下次还会屡教不改。

亦或是他们已经尝到了自己的教训,但是教训的意义远比教育的意义更大,因此不仅没能养成改正的观念,反而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无数次地上演着父母教训自己的场景,反而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各位家长不能盲目动手打人,要选对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记得更加牢固,孩子的“记吃不记打”有些时候是记忆力水平低下的一种表现,因此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毕竟小孩子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二、孩子的记忆力发展规律,家长要先弄清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一岁之前,记忆力会处于相当低的水平,除了必要的语言和动作习惯之外,他们很难记住笼统的概念,只能对周边的事情记住个皮毛而已,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脑容量就摆在那里,因此即便他们想要记住更多东西,但是硬件设施也是不允许的。

等到孩子处于1~3岁这个阶段时,他们的脑容量会呈现明显的增加,这个时候就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关键时刻,因此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教,尤其是对于语言和艺术天赋的培养,几乎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对于外界施加给孩子的各种观念和认识,孩子能够记得非常清楚,但是由于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他们只是机械性地执行,完好地表达出来,却很难知其含义。

当孩子长到4~6岁的时候,随着记忆力的增强和心智的成熟,他们开始逐渐学会自我认识,会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去接受外界传来的信息,而这个时候的记忆力也呈现出选择性,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记吃不记打”的根本原因。对于父母的管教方式进行选择性的记忆,而对于具体的内容则选择遗忘。

因此对于每个家长来说,想要教育出好孩子,不仅要选对方法,而且还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首先要弄清孩子记忆力的发展规律,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走心,教育的手段明显给教育的内容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着实有些喧宾夺主。

三、“记吃不记打”或许是孩子记忆力太短,此时父母需要做什么?

首先,父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记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由于他们的记忆力水平明显不足,因此寓教于乐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机械性的重复教育,直到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拥有正常的行为模式才算成功,不过此时切记不要打骂孩子,否则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同时对相关的教育内容产生抵触心理。

当孩子长大一点之后,父母要学会“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每当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对其进行深刻的教育,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错误的源头究竟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够产生足够的记忆力,杜绝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有些时候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远比动手打骂更有作用。

其实对于孩子这种“记吃不记打”的表现,多半是由于孩子的记忆力水平远远跟不上当前的认知水平所导致的,当然从侧面也能够反映出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的确有些操之过急,而且有些方法选择的并不适当。如果想要孩子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必须要得让他们明白错误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父母的指令才行。

那么,各位家长朋友们,您对于孩子“记吃不记打”的表现有什么好的管教方法呢?您家孩子有这种现象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