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怎么过端午?故宫博物院《端阳故事图册》给你答案

 先秦考古杂谈 2021-11-30

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后演变成以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如今它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既然端午节自古有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到历朝历代看一看古人是如何庆祝端午节的。

《端阳故事图册》,清乾隆徐扬绘,共八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册每一开分别描绘了一项端午节期间民俗活动,表现了历代各地的风俗习惯。

第一开《射粉团》题:“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将粉团、角黍(即粽子)放置盘中,谁射中了谁就可以享用。参与者多为女性及儿童。

第二开《赐枭羹》题:“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枭羹即以猫头鹰为食材做成的羹汤,古代流传着枭食母的传说,在当时的世人看来:人既然要遵从“百善孝为先”的礼制,那么鸟也不能不孝。“不孝的鸟”就要被吃掉,于是自汉代中后期端午节“赐枭羹”便成为一项重要的皇家礼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要鸟死,鸟就是能飞也跑不了”,只是人吃了“不孝的鸟”可别也变成不孝的人呦。

第三开《採药草》题:“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古文献中多有五日采药的记载,如《岁时广记》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还有端午日捉蛤蟆为药用的习俗。

第四开《养鸲鹆》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qú yù]即八哥。

第五开《悬艾人》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古时端午节这一天被认为是不祥之日,什么毒虫毒物妖魔鬼怪都会出来祸害人间,于是荆楚人有将艾草悬于门上的习俗,借以祈祷消除灾祸,避免毒气入宅。

第六开《系采丝》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五彩绳”古时叫“长命缕”。“系五彩绳”相信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五种颜色的细线或编或捻成一股戴在手上,端午后待到下雨天便丢进河里,最后“五彩绳”就会变成大蚯蚓啦,这么奇怪的转化,居然成功骗过一大波小盆友,比如当年的本宝宝!

第七开《裹角黍》,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可是为什么要吃粽子?

东汉时便有吃“角黍”的记载,而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驱赶蛟龙,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甭管怎么说都是为了屈原就是了。

第八开《观竞渡》题:“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可以发现很多习俗被很好的延续至今,现今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已申报非遗,希望借此带来的不单是“旅游效益”,还有人们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最后,预祝大家端午节吉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