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帆视点】杨逸明·写诗三则

 12345csdms 2021-11-30

杨逸明 云帆诗友会 2017-03-12 00:01

图片

作者简介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集《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

图片

图片

云帆视点

杨逸明:写诗三则

        我们读古人的诗,总觉得作者是活的。我们读很多今人的诗,反而觉得作者是死的。

        古人能原创首创新创独创,今人却往往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辛弃疾说:“恨不跃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

        为什么?因为古人说过了,我就不能也不必再重复说了。而当代很多诗人,却是“幸得生于千载后,趁古人说过吾重说。”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很不满意诗歌“缉事比类……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但我觉得借古语申今情还不算什么坏事,很多人借古语申古情,甚至借古语还申不出情,毫无灵气生气,还真不像活人写的哩!

        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

        红楼梦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觉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见过,何等眼熟。

        宝玉说出初见黛玉的印象是:“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恍若是远别重逢一般。”

        好诗也是如此,既有似曾相识之感,又朦朦胧胧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人人心中所有;

        陌生,是因为人人笔下所无。

        熟悉,才会有亲切感;

        陌生,才会有新鲜感。

        非如此不会动心。

        诗人无非就是从字典里取出若干个字,找到一种新的排列方式,让人看了感到新鲜甚至惊奇,感动并且珍爱。如此而已。一样的碳元素,改变一下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成了“同素异型体”:一成石墨,普通;一成钻石,名贵。“不可随处小便”,同样几个字,换个形式排列,就成了“小处不可随便”,意境不是一个档次。一样是《春晓》二十个字,排列方式换成:“落花眠不知,晓觉春多少。风雨夜闻声,来啼处处鸟。”虽然合平仄,也押韵,比起原诗来还不失粘,钻石却成了石墨。从几千个汉字里找出二十个、二十八个、四十个、五十六个,排列组合一下,有的成了废话,有的却成了好诗。你说神奇不?

        以上三点,值得当代诗词创作者三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