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与自然》

 常常喜乐lllll 2021-11-30

现代医学指出,癌是指体内细胞因不正常增生而形成的一些恶性肿瘤,这些肿瘤会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压挤、侵犯和毁坏,增生的癌细胞还可由血液或淋巴带至身体其他部位,即癌变转移,继续在它处增殖和破坏,最后引起大范围的恶性质变,导致死亡。

中医最早提出癌这个说法的,是宋代《卫济宝书》专著,主要还是以症状为概括的一些病名,泛指瘤、痈、疽之类。瘤是指身体组织增殖生成的赘生物;痈是指气血壅塞而致的肌肉脓肿;疽是指因毒邪阻滞而致的骨性坏损…这些病时间长了都会侵占或腐蚀周边,最后导致人体死亡。

目前人类发现的癌症有一百多种,但以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鼻咽癌、食道癌、肾癌、脑癌、血癌、骨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之类的发病率为最高,占据了全部癌症的80%左右。在我国最常见的癌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这四种癌症加在一起占了全部癌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中肺癌被称为癌症中的第一杀手,它占据了1/4以上的癌死亡率。

癌症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检查出来都是中期或晚期了。癌症的病因,至今医学界尚未完全明了,因为癌症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名,而是数百种不同疾病的集合,而且癌症患者往往还身患其他多种不同表现的疾病。因为每个人都要受到遗传基因、居住处境、生长学识、生活习性、七情六欲等情况的影响,即使大家都患了同一种癌症病名,在癌症的分期、病理的分级、分子的分型等方面,还有不同的表现,可以说,每一例癌症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上,是现代医学对癌症的一些认知。人们也意识到,癌症具有如此的多样性,注定了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都是难彻底治愈癌症的。因此,有识之士指出,在不了解癌症患者的具体病因时,就去谈论癌症的诊断、治疗、患者的生存等等话题,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

本文无意对癌症展开专业医学的探究,只是受《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启发,想通过某些自然规律和生活现象,去解读一下自然界的“癌”,看看能否开窍,找到化解人类某些癌症的一点办法,本文非科普,仅供参阅。

人类的器官功能系统,包括了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肌肉、骨骼、生殖、内分泌和外皮系统,这是现代医学的共识。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的始源文化《黄帝内经》就已经对人体的这些系统做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并且认知超越肉体解剖,上升到了思想策略,以及天地人合一的层面在看问题。

图片

所谓人与天地相参,意思是把人比作地球,人体看作一个国家,把人体内部关系当成社会现象来看。比如《灵枢·邪客篇》指出的“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穴位)…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踝膝髋腕肘肩)…天有列星(制约日月及金水木火土星),人有牙齿(咀嚼五谷五畜五果五菜)…天有五音(节律),人有五脏(情志)…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林木,人有募筋(筋膜韧带)”等等理念。

这些就是内经所倡导的“援物比类”思维模式,通过察觉不同事物的共通性,能让我们的认知豁然通透,不至于一直在尸体和小白鼠上面纠结,此即内经所言“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人与天地相参的理念,我在微信服务号“lixinqizhen777”内设的立新七针网络课堂里经常讲,在微信订阅号“lixinqizhen77”的多篇原创文章里也写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这两个公众号,多了解一下。

虽然古代中国人没有电脑,没有高科技,但古人对生命的认知,其智慧之高,远远超越了我们现在的所谓科学知识。如同我们是在一楼往外看,而古人是站在九楼远眺一样,虽然我们自以为看近处比古人看得更清楚,却不知古人也是从一楼上到九楼去的,近处也曾看得比较清楚,然后站在九楼,视野当然是更深更远更广。如果我们能认清这个事实,虔诚的以古人为师,拜天地为师,或许,某些令我们现在感到束手无策的疾病健康问题,就能找到迎刃而解的办法了。

比较令人烦恼的是,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古人的认知与表述方式,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人们,几乎看不明白了,要么就在囫囵吞枣,要么是懵懂迷糊。以至于一部分人还产生了认为内经“不懂解剖”、“腐朽荒谬”的误解,甚至有些患者宁肯放弃生命,也不愿接受古人的某些“愚昧”理念,在我看来,不禁替他们感到十分惋惜。

古人连人体的骨结构、气血循行、脏腑功能、生殖繁衍这些都弄得一清二楚,不可能不懂解剖,只是他们的思维重点与现代医学不同而已。比如骨系统,古人更看重的是骨度,血液循环是按经脉来理解,神经系统以经筋来分别,呼吸系统是膏肓为重点,消化系统的本质是运化…在古人眼里,肌肉结构本身并无多大意义,他们更看重的是分间之气。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角度,人与天地相参才显得特别有价值和意义。古人指出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人的外部九窍在内部连着的其实是五脏六腑,因此,察观九州的州府就相当于直视人体的五脏六腑。古时候华夏领土由九大块组成,古人称之为九州,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如下图所示。各州盛产有所不同,但都有主管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等方面的多个部门,以及部门之下的系列管理部门,以及在最基层生产劳作的百姓,这就充分展示了人体脏腑与经络之间的关系。

图片

在九州这片领域里,谁都离不开天地的濡养,所以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要遵循四时节气规律。其次,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先保障交通运输,搞生产必须有充沛的能源,办事情必须打通各个关节,各单位的工作必须上下齐心,各部门之间既独立又相辅相成。如果风不调雨不顺,道路不畅,资源匮乏,障碍繁多,人心涣散各自为政,这样的社会状态,一定是非常糟糕的,停滞,衰败,灭亡,只是早迟的事。相对于人体来讲,逆于四时,经络痹阻,能量不适,三焦失和…正是某些疾病的主要病因。

九州的各个区域在气候、水土、生态、物种、物产等方面各有特点,这些特异性是由天地自然决定的,天地养人的规律,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各地水土的状况其实由当地天气决定的,天气的状况又是由日月星辰决定的。因此,古人通过仰观天文,发现并总结了河图规律,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将人与天地相应,河图表达的就是脏腑规律,就人体结构而言,是脏腑为阴,经络为阳,就身体能量而言,则脏腑为阳,经络为阴,都遵循着阳主阴从的自然规律。人类男为阳,女为阴,女子是七岁开始肾气盛,脏腑里心为君主之官,阴的总体职责是藏精而起亟,所以七数代表女子代表心脏居南位。也就是说,河图表达的是五脏和六腑应有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能量,五脏之间相生相成,六腑之间也相生相成,五脏和六腑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某个脏腑应有的能量过多或不足,该脏腑的功能就会失常,或牵连其他脏腑,使其生病。

图片

古人还通过俯察地理,概括出九宫八风的认知,九宫即指九州,八风是指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里,自然界风行的八个方向。在节气之时,风顺为生,风逆则为害。比如冬至日吹的北风夏至日吹的南风,这种为顺风,有利于生态。如果冬至日吹南风,夏至时吹北风,即为逆风,不利于生态,人受之则生病,这就是内经说“风为百病之长”的意思。比如女人生产之后,身体正值大虚,过去的人都知道在头上戴个帽子,呆在家坐月。但现在很多女人不懂,月子里频繁洗头,却不知暖风机的风这时候也叫逆风。有的刚生产几天,就光着脑袋出门,着风受寒。还有的在家开着低温空调,导致凉气袭头。除非你不够虚,否则风一旦进入你体内,就会藏在各处骨关节深处,基本上,病痛就要纠缠你一辈子了,所以稍懂养生知识的人都晓得避风如避箭。

再将人体与九宫相应,古人就总结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的术数规律。这些数字即洛书规律,代表的其实也是天地自然的能量,涵盖了五色五味五气五行,分布在人的五体五脏五官之内。身体每个脏腑及肢体的能量,都有一个天地制定的大概定数,不及为虚,太过为实,河图洛书就是这个定数,每个数对应一个器官或肢体,如果这些术数失常,比如9变成了2,或3变成了7,就预示着人体的能量存在虚实或偏移的状况,相应的部位就会产生疼痛或疾病,这就是内经所言“和于术数”的意思。

洛书放在人身上,展现的就是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人体是肺负责呼吸,所以肺为百脉统帅,因此洛书里是代表肺经和大肠经的4和9数居南位。人类的男子为阳,相当于经脉的角色,经脉的主要职责是卫外而为固,古时候一个国家能否强大,主要看军队(男人组成)是否够强悍,所以人体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经脉的状态。在自然界,立春之际万物复苏生机开始勃发,男子是八岁开始肾气实,因此,8数代表少阳,立春之时由足少阳先当令,然后依次是春分足厥阴当令,立夏手太阴当令,夏至手阳明当令,立秋手少阴当令,秋分手太阳当令,立冬足太阳当令,冬至足少阴当令,这八条经脉据守八方,都在围绕着气和血做功。自然规律是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每当此时经脉必须守中用中,完成阴阳的交换,所以夏至之时,足阳明和足太阴进出中宫,冬至之时,手厥阴和手少阳进出中宫。

图片

中医为什么讲究经络呢?就是因为人与天地相参,“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遵循自然规律而来的。人体的经络代表的是血液循环,经筋代表的是神经系统,经脉和经筋都不是一些线条,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古人思想和思维的总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纵横交错分布着大量的水系,古九州的领土分布有十二条河流,叫十二经水,这些河流的大小、深浅、宽窄、长短、清浊都各不相同,而且还随四季而变化起伏,在每条河流相关的领域里,物种生态也各有特色,经水的本质就是大地的动脉。因此古人也按自然规律,将血液循环系统划分成十二条经脉,有多气多血,多血少气,多气少血等等的不同。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人体的每个器官和部位,功用各有特点,各部位的血液流量和流速也不尽相同,将身形与九州相应,规律也是一致的。比如九州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古人谓之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意思是西北的地理资源强大,东南的物种物产富饶。人体右侧应西北,左侧应东南,也表现出“右耳目不如左明,左手足不如右强”的大概率状况。

众多的水系中,长江与黄河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河,对华夏的影响力最大,两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沿途都有很多的山泉溪流小河等支流汇入,使河流越往前行能量越宏大,这即内经所言“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黄河流域属于中国的北方,长江流域属于中国的南方,江与河最后都注入了大海。按身形应九州来看,人体的任脉就相当于黄河的角色,位于腹部,属阴;督脉则相当于长江的角色,位于背部,属阳。就功能而言,任脉其实是营气(十二经脉)的统领,督脉则是卫气(经筋系统)的总管。

任脉和督脉的本质,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是分布在腹部浅表和背部浅表的两根线条,如果我们看懂了内经的整个意识形态,就会发现,任脉其实是概指依附在脊椎上并紧密联系着脏腑的那部分人体最重要的血管,督脉则概指在椎管内支配着各路脊神经的脊髓。坊间流传的所谓“打通任督二脉”的描述,纯属荒诞不经,人体血管和脊髓本来就是通的,除非你截瘫了,否则哪里需要你用意淫去打通。我对任脉和督脉的这份认知,除了源于《黄帝内经》,源于《难经》,还源于一些出自汉代古墓的考古文献,更源于天地自然规律,以及一些道家理念,我自己通过多年的呼吸导引内证,也得以充分的证实。

在临床上也发现,脊柱及脊椎附近的状况对经脉和卫气的循行影响极大,反过来,人体经脉和卫气的状况,也直接影响着脊椎的状态。有些脏腑病,如果仅在脏腑上做文章,而忽略了经脉和卫气在能量、循行、分间、节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实是难以治愈的。有些脊椎问题和骨关节疼痛,如果仅在肢体上面做文章,而忽视了脏腑在能量、和合、分间、节律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难以治愈的。而这些观点,恰恰也是内经在反复警示我们的内容。

图片

十年前我曾提出“经脉上下游理论”,当时就是源于对自然界水系的观察,当河流出现缺水状态,我们肯定要先检查上游,如果河流的水位上涨太多,说明下游有可能受堵,所以先查看下游。同理,把经脉看成河流,当局部发生疼痛,就沿着经脉来的方向,去上游引导能量;当局部出现局部肿胀,就沿着经脉所过,先去疏通下游。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法,十年来经过大量针灸按摩爱好者的践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道理虽然简单,但因为符合自然规律,所以一用就灵。

以上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并非我个人的臆想或幻觉,而是实实在在源于古代中国人的一些高纬度认知,超越了我们现在对生命的一些理解,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但如果我们不懂河图洛书的道理,不懂得营卫气的经脉循行,不懂阴阳四时五行,不知宗筋、膏肓、三焦、气街、四海、标本根结、五输等这些基础知识到底讲的是什么,就无法很好的运用内经思想来养生治病,这种状况下,即便能把内经倒背如流,在某些疾病面前也仍然是束手无策的。

现代医学思维,用来对付常见的伤痛或一些脏腑杂症,确实比较好使,但用来对付癌症,就没那么容易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癌就相当于一场大型战争,战争的本质是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弱者的确不堪一击,只能屈从被殖民,尝到甜头的西方列强因此特别热衷于研发更加强悍的武器。但事实证明,如果对方也比较强悍,且地盘够大,你的强悍和强势,就没那么好使了。即便取胜,也只能降服对方一时,无法长治久安,并且时刻都要提防对方的反击,搞不好啊,穷兵黩武把对方控制了二十年,到最后也还是只能灰溜溜的撒手。

现代医学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西方思维,极度依赖高端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确实也治愈了大量疾病,顺理成章的征服了大多数人类。其实,常见的炎症伤痛坏损残缺之类,在本质上仍属于能量较弱小的疾病,只要医疗手段占够优势,基本上都可以碾压性征服这些病痛。但是在癌症面前,再先进的仪器设备,再昂贵的药物,也不一定好使,大多时候都只能治愈一时,无法令患者长安。为什么?就是因为癌症的能量太强大,且全身都是它的地盘,它会顺着分间和血脉,向全身四面八方转移出没,令现代医学防不胜防。

癌症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解。但在理论上,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能得癌,事实也是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我们反思,至少说明一点,肯定与串连着所有组织器官的通道及血气有关,否则不可能所有组织器官都有得癌的。体内的这些通道,古人叫分间,在自然界,则表现为间距,无论植被还是居处,间距太密或太宽都不利于生态。血气则指人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在自然界,则表现在风水方面,少风缺水或台风洪水都对生态有害。

所以,我们不妨站在人与天地相参相应的角度,去看看自然界有没有与癌类似的一些表现,再看看人类又是怎样化解这些问题的。在自然界里,风吹东西南北,水流春夏秋冬,凡是生态良好的环境,都是在风行水流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风有风行的空间,水有水流的渠道,风水适宜则相得益彰,生机盎然。如果一个地方蔽塞隔绝,长期没有经受风气的荡涤,这个地方就容易积聚腐败之物,如果一处积水没参与循环,时间长了就会生虫发臭,这也是自然现象。

比如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只不过现在比较少见了,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人应该是常见的,那就是生活垃圾堆。如果很久没清理,垃圾逐渐堆成山,加之日晒雨淋,垃圾堆的外表就开始致密不透气,地气仍在不断蒸腾,垃圾堆内部就会捂得逐渐发热,各种生活垃圾也开始加速腐烂发酵,继而导致内热加剧,恶性循环到一定程度,垃圾堆就会自燃,并散发出浓黑的烟雾,这种熏天的毒臭之气,古人称之为瘴气,对生态的危害极大,令人头昏眼花,闻者皆急掩口鼻,紧闭门窗。

人体的瘤、痈、疽之类,就类似于时间长了内部腐烂并开始自燃的垃圾堆,起因也是分间窄狭血气循行不利所造成的,最开始只表现为一些发紧发硬的结节包块肿胀之类,如果我们对此不加重视,时间长了,逐渐的就会在某一天爆发,并扩散到周围甚至远处,直接影响生命。人类对垃圾堆的解决办法是定期清理这些垃圾,不让受日晒雨淋,以免内在的那些垃圾在致密环境里腐烂发酵而散毒,实际上这些解决办法在本质上就相当于疏导和调理了人体的分间。

生活中还有一个现象,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如果房屋不住人,空置久了,满屋都是霉味不说,室内的门窗电器家具都很容易坏。如果很多年都没人进出这间屋子的话,连地板墙壁甚至砖头都要开始风化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房间内的空气没有得到流通更换,闭塞空间里一直都是那些空气,细菌就会迅速滋生并侵蚀物体。人体的分间是气血能正常输布的保障,如果某些机体之间及机体周边的分间,因情志饮食风水居处劳作等原因,导致了窄狭或闭塞,分间里的那些血气就会与循环全身的血气系统相分离,时间一久,就变成了陈气浊气秽气,就会导致该处机体呈现类似房屋久不住人的状况,发生腐坏及侵蚀现象,正是某些癌症的成因。

又比如地震或山洪引发山崩滑坡,大量的泥石堵截在较大的河谷或河床里,会导致水流聚集水位迅速上升,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但堰塞湖的堵塞物只是一些泥石,并不像钢筋水泥堤坝那么坚固,还不断的受到上游流水的冲刷、侵蚀、溶解,时间久了堵塞物终会崩塌。堰塞湖一旦决口,巨量的湖水便会倾泻而下,形成洪峰灾害,对下游破坏性极大,并伴随延绵不断的次生灾害,后果极其严重。堰塞湖现象,就相似于在人体血液循环或卫气循行的主要通道上出现重大障碍,有可能是因跌打劳损或情志积郁等情况导致的脊髓寄生物,也有可能是因风水不适或饮食不当等情况导致的血液成分异常,还可能是因习性嗜好或医源性伤害等情况导致的气血通道上赘生物,时间长了,逐渐演变成久治不愈,甚至随时可能扩散的“癌”。

怎么治理?肯定是以及时疏调为主,一旦发现河道开始形成堰塞湖,就要争分夺秒,尽快把河道里的堵塞物清理掉,并把两岸山体和河道的上下游都做个调控,才可以避免巨大灾害的发生。人也一样,如果体内的“堰塞湖”已经形成,这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拔塞),另一方面更需要及时调整筋出槽骨错缝等现象,令窄狭的机体分间得以恢复正常,只有新陈代谢正常了,机体才谈得上恢复正常的可能。再有就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健脾还是保心还是养肺还是舒肝还是补肾,因人而异。然后务必选择一个适宜的生养之地,长居其中,坚持呼吸导引及合理饮食,逐渐彻底的康复身体。

怎么预防?当然是预防山崩滑坡为主哦,培育和维护山体植被,避免水土流失,清理可能发生的山体坠崖,以免形成崩塌的势能。这是基本应尽的事务,进一步的工作,就要与天地斡旋了,比如修桥筑路挖沟建湖,预防水气对地区产生未来的影响。在人类而言,平时就应注意个人修养,学习提升认知,应季穿衣饮食,合理工作休息,居处适宜之地,勤练呼吸导引…这些都是预防产生危重疾病的前提,否则,等渴而穿井,临阵再磨枪,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