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十面鼓:不能敲击,却能吟咏,

 悟道拈花微笑 2021-11-30

一代文豪韩愈曾用洋洋洒洒的近500字,描述了十块奇怪的石头,这便是《石鼓歌》,韩愈在诗中对石鼓的流传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且高度赞扬了石鼓的艺术价值。

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在诗中韩愈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传奇文物,连韩愈都忍不住为之大声疾呼?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又名陈仓石鼓,其中隐藏着一段秘密,记录着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一段文字,堪称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战国之时,秦公游猎陈仓,为了纪念这次出行,于是刻了十面鼓,并且在鼓面上作四言诗一首,这就是石鼓诞生的传说。

但凡一件稀世珍宝的流传总会历经坎坷与磨难,陈仓石鼓也一样,秦公自然也不会想到,这十面鼓会让后世掀起无尽的波浪。后人为了便于研究、欣赏,给这十面作了诗的鼓分别命名:

汧殹鼓、车工鼓、田车鼓、銮车鼓、霝雨鼓;

作原鼓、吴水鼓、吾水鼓、而师鼓、马荐鼓。

实际上从秦公之后,这十面鼓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直到唐代,它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便以悠然古朴的姿态惊艳了世人。石鼓上有大篆,而唐朝有擅长书法、诗歌的大家,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因缘际会之下,一些唐代“大咖”们也纷纷为石鼓的艺术价值而折服,这其中就有欧阳修、褚遂良、虞世南等。

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也在《书断》中对石鼓大加评论,韩愈、杜甫、韦应物也纷纷作诗赞扬。石鼓的魅力从唐代就穿越了时空,让人们为之迷醉。800多年的文字演进,使得文字也经历了一个岁月沧桑,唐朝的文字早已经不是篆书了,楷书的应用渐渐代替了其他文字。

可是韩愈依然执着的认为石鼓上的文字是最为清新脱俗的,当举国都在推崇书圣王羲之时,韩愈却说他的书法有“媚态”,根本比不上石鼓文。韩愈到底有多爱石鼓书法?他曾写下这样的佳句夸赞过它: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石鼓文集大篆之所成,开小篆之先,线条优美,无粗细不均匀的现象,也摆脱了象形文字的抽象,打下了方块字的基础。正因为石鼓文字有如此的成就,才有了后人无尽的追捧。

根据文献记载,石鼓出土自陈仓(今陕西宝鸡),另有文献记载出土自凤翔三畤原(今陕西凤翔之南),但是有学者应证说,应是陈仓发现在先,后来迁移到了凤翔。石鼓从出土开始就命运多舛,几经周折又流落他方,宋时,金人南侵,收罗来石鼓,并不知道石鼓的价值,把其鼓面之金器刮完,就把石鼓埋于地下。

及至元代,石鼓重见天日,被护于北京国子监,抗战期间,日寇狰狞,为防止日本人觊觎国宝,石鼓被运往四川峨眉山,直到战火稍宁,石鼓才真正安稳下来,今天我们能在南京的博物馆看到这面鼓,也是因为人们重视它的存在,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来自石鼓本身,是它的魅力让岁月也留下了馨香。

二、石鼓的秘密

岁月的长河中,石鼓留下的争论,从唐朝开始就“喋喋不休”,人们争论过它的年代,也争论过它的主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认为,石鼓是周文王之鼓;同是唐代诗人的李吉甫和书法家张怀瓘,却都认为石鼓系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段玉裁都同意后者。

宋人董逌、程大昌认为石鼓是周成王时期(约前11世纪)刻石,郑樵首创“秦说”,认为是秦惠文王至始皇时期(前337年——前220年)刻石。清代武亿认为石鼓是汉代所作,王闿运认为是晋代文物……

各种争论不一而足,也让人们为这十面刻着诗歌的鼓而迷醉不已。

直到近代,唐兰先生断定石鼓文是战国中叶的作品,具体在秦公簋之后,诅楚文之前,才算对石鼓的起源有了一个稍微具体的论断,故宫石鼓馆长陈思路也采用了唐兰先生的这一论断。

石鼓的年代基本确立,但另一个谜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石鼓到底是哪一位秦公所留下来的?

围绕这个问题,又有一番争论,每个石鼓上都刻有四言诗一首,十篇四言韵文诗,完整地记述了秦国先君巡游狩猎的事情因此,人们又叫它“猎碣”,可是由于年代久远,石鼓上并未清晰的显示出到底是谁所留下的。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秦公簋跋》认为秦公簋、虢季子白盘与石鼓文体势血脉相通,“盖一时所铸”;马衡认为石鼓是秦穆公霸西戎,周天子致贺时所作,刻于前657年至621年年间;震钧等认为是秦文公时物,刻于前765年至前716年间;郭沫若先生更在《石鼓文研究》一文中断言,石鼓是秦襄公8年……

此时,为石鼓文年代一锤定音的唐兰又站了出来,在他1958年发表了《石鼓年代考》,认为石鼓应该为秦献公11年的产物。此推论一出,则让史学界大为震撼。

三、石鼓的模样

陈仓石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央视的《国家宝藏》为人们呈现了它具体的模样。这十面鼓历经岁月沧桑,在世人面前的样子,也正像它们的外形一样,古朴典雅。

其中有两面石鼓“千沔鼓”和“车工鼓”的诗句较完整,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只留只言片语,但是并不影响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田车鼓”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

“汧沔鼓”描写的是千河的美丽;

“銮车鼓”记述秦公游猎经虢城,銮车上悬挂彤弓、彤矢,从人齐聚,进献猎物,这时人群如障,非常热闹;

“酃雨鼓”记述秦公及随从涉汧河时,从低处看到的情景;

“作原鼓”记述在山上整修原地的场景;

“吴人鼓”记述虞人为秦公献祭而奔忙;

“吾水鼓”叙述秦国水清道平的美好河山;

“而师鼓”记述秦公的述志诗;

“马荐鼓”记述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

十面鼓各有千秋,各个不同,从秦时流传到今天,那是岁月馈赠给人们的礼物,也是历史留给后来人的奇迹。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那是人类文明之光的焕发与燃烧,无论岁月怎样更替,石鼓留下的传说依然日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