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鑫原传!陈金鳌的“金刚捣锥”太讲究了

 成中行 2021-11-30

吾祖父陈鑫,字品三,用十有余年之精神,造此一路拳术,流传后人去练,或有其人奉行于后乎。

太极生于无极也。谓太极有形声乎?曰无有。无形声不曰无极,而曰太极,何也?盖无极者,一无所有,而太极者理自具于中,阴阳二气几已朕兆。如硕之仁,时当严冬,虽未发生而生机未尝或息,特未至发生时,寂然不动也。苟或停止,天地何自而乎?圣人上推混沌后,清气虽上升而为天,浊气虽下降而为地,而阴阳五行几已朕兆,时未至于发现耳。打拳初上场,亦是寂然不动,端然恭立,而阴阳开合之机,盈虚消息之故,已具于胸中。但此时一志凝神,一主于敬,时未见运动之形耳。故(不)曰无极,而曰太极。

文章图片1

首式 金刚捣碓

何谓金刚捣碓?金刚,神名。修炼之精,如金如刚。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人右手捋拳,如杵之形;左手腕屈,如臼之形。右手落在左手腕中,如同捣碓。象形也。此伏七星拳之脉。

节解

左肘沉下,左肩松下。周身精神振与不振,全系顶劲,故顶劲要提起。右肩松下,两肩无上架。右肘沉下,肘不沉下,肩易上揭。胸向后微收合。屁股微向上泛。左右足并齐,立必端正。足趾、足腓、足踵皆用力平踏。腰劲松下去。小肚向前运起,沉下去,气归丹田。两胯上提,两膝微合屈,屈则裆能撑开。两足跟向外掤,裆自开。

文章图片2

陈金鳌先生拳照

引蒙

未运动,站立当场,足容重,手容恭,两手下垂。头容正,目容肃,听思聪。立要齐。心中一物,无所混然,一太极气象。将运动时,心机一动,左右手一齐发动,自下而上,自外而里,转一个大圈。左手在里,落于胸前,腕朝上,指微屈,大指向上。右手由左往外捋拳,向上往里落在左手腕中,手虎口向上。两手发动时,周身上下一齐发动。两膝微屈而合,屈则裆自开。开裆贵圆。身向前微弯,屁股微向上泛。腰往下辞,胯向上提。两膝微合而屈,屈则裆能撑开。左足向前一步,右足尖随向右微动,随左足向前进一步。右足尖上提,膝与胯平,落时与左足站齐。周身自始至终不离原位。起势之形容,混元合住,右足进步,必随右手先转一圈,而后一齐落下。打拳手法,以鼻尖为中界。左右手以中界运行,左足随左手,右足随右手。

运动时,周身不可用力,只用意。动作轻轻,遵住规矩,顺其自然之势而运之。以手领肘,肘领肩,下部以足领膝,以膝领股。其要处全在指肚用气,以意领住运动。或者有问曰:全身手足皆不用力,何以运动?曰:手中之气,只可仅仅领住肩臂而已,不可速,速则不灵。至于足,较之手稍重。中间胸腹随手足运动,上下一气贯通,说动一齐动,说止一齐止。动即为阳,止即为阴。由不动以生出动静,此即乾坤初辟,太极生两仪之说也。百会穴领起全身精神,必使清气上升,入于两膀之内,行至手指肚为率;浊气下降,降至足趾肚为率。每逢一势终,上体之气皆归丹田。盖心气一降,则全体之气即下降。

盖太极拳此势是正身法,端而肃,实而虚,柔而刚,简而赅,上下四旁,皆可照顾。理实气空,运行无滞。圆转自如,得太极初辟之原象。无端可循,无间可指。一势既完,似停非停。气机渐运,内劲方充。至于充足,下势自生。人所不知,独我自知。运动入于至微,人所难知,惟我运之以神,我自知之。

内劲

将运动时,身要端立。两手下垂,两足站离开尺许。心一发念,左手领左足上行,离胸,转一圈。其转也,左手由左肋沿路向上去,离胸四五寸,转向里落下去。右手由右肋上前,由左手外上去,套左手内落下去,离胸三四寸停住。

手一发动,其劲由手指肚缠至腋;及手到胸前,其劲由腋复缠至指肚。

左手由左肋上行至眼平,从右手里边转一圈涉下,手腕朝上。右手由右肋上行,向外转一圈,上行至眼平,由胸前涉下,将手捋拳落在左手腕中。两手落胸前。此两手皆在胸前相套而绕转至心口平,落下。

文章图片3

取象

金刚捣碓一势,阴阳合住。胸中一团和气,发于四体,实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见。及其动也,看是至柔,其实至刚,其实至柔,刚柔互运,无端可寻,是谓阴阳合德。故取诸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