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将小人分为三等,不同的小人应对方式不同,学会能越来越顺

 江山携手 2021-11-30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是当年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诲,意在提醒他治国中任用小人的害处。生活中的我们自然不需要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但是小人这一群体始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还是一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和你对着干甚至处处为难你的人。

面对这种人我们当然不能够听之任之,即便是以“仁义礼智信”著称的孔老夫子都提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反问,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与这些人对抗的话,浪费精力的同时更有可能激怒他们导致鱼死网破。

那么,生活中遇见惹不起的小人究竟该怎么办?

一代大儒王阳明曾经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疑惑,他年轻的时候也因为小人而伤透了脑筋,但他在龙场悟道之后最终想出了对付小人的三个对策。


阳明先生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他满怀信心地进入了官场之后却发现现实和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朝中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王阳明相当气愤,但无奈自身的官职低微无法撼动奸佞的小人,他的心中实在是愁苦万分,但年少气盛的王阳明在明武宗正德元年还是没能忍住自己心中的愤懑,为此惹下了大祸。

王阳明在正德元年目睹了太监刘瑾擅政之后的暴行,尤其是在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被刘瑾等人逮捕之后,愤懑至极的王阳明上书救援这些人却触怒了刘瑾,为此受到了杖责四十的惩罚,并且被贬为了贵州龙场的驿丞。

更为惊险的是,刘瑾在贬谪了王阳明之后还觉得不够,为此在王阳明经过的路上派人追杀他,王阳明虽然伪装跳水而逃过了生死劫难,但此后的他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少年时期即有才名的王守仁此时已经34岁了,他回顾了自己一小半的人生经历,突然就明白了过于刚强和清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坚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老子当年的名言,而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王阳明在弘治五年和弘治八年两次科考中就表现了他的这种刚强和清高,尤其是弘治八年落第之后的王阳明,说出了:“人皆以不中为耻,独我以不中愤怒为耻”这样狂妄的话,如今想来实在是锋芒过露了。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三年一面勤恳为官,一面潜心体悟大道,终于认识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全新境界,从此以后他对于小人的态度为之一变,并且想出了三条策略。

王阳明的三条策略分别指向三种类型的小人,每一种小人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小人是上等的小人。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尚未泯灭,很多事情只是迫于形势而已,对付这种小人的策略便是“含而化之,顺势而易之”,也就是说顺着形势的变化来趁机拉拢这些人,然后以内心的良知来感化他们。

第二种小人是中等的小人。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程度,因此大都是依附在某一势力之上的,王阳明对付这种小人的策略便是“利而诱之,威而慑之”,既要用利益来引诱这些人投怀送抱,又要用一定的力量来约束他们。

而第三种小人则要难对付得多,他们不仅良知已经完全泯灭了,而且手中的权力还相当大,威逼利诱以及道德感化都起不了任何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了。

王阳明对付这种小人采取的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便是刘瑾这样的小人也害怕身边出现小人,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来攻击他们自身,是最好的办法了。


王阳明自贵州龙场回归官场之后,便充分地利用了他的这三条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直困扰他的小人的问题,为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贡献出了他的力量。

明正德十一年,王阳明被任命为了南、赣、汀、漳等地的巡抚,此时这些地方的盗贼相当猖獗,经常骚扰百姓且烧杀抢掠,给当地的治安和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王阳明在此时便使用的他的第二套策略,那便是“恩威并施”对付这些毫无良知但是难成气候的盗贼和沆瀣一气的衙役,他首先对那些串通盗贼的衙役们声明只要提供有效情报便不再追究往事。

很快便有很多衙役坦白了他们的罪过且主动提供情报,而后王阳明便根据这些情报大展神威,他以“诡异”的用兵手段率领着一些书生和衙役平息了数十年的盗贼之乱,被当地的百姓称之为“神明”。

而这些作乱的盗贼和串通的衙役中有很多人是迫不得已的,王阳明又以他的第一套策略对其进行了感化,这些人在接受了惩罚之后再也没有犯过错了。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了叛乱,消息传到了北京之后举朝为之哗然,而当时处在闽赣一带的王阳明义不容辞地踏上了讨贼之路。他效仿当年的曹孟德与孙刘联盟的赤壁之战,在鄱阳湖与宁王的叛军展开了生死对决,最终在宁王叛乱35天之后将其擒获。

王阳明平定了宁王之乱使得朝中的佞臣极为不满,一来是他们平时就与宁王交往甚密,而来则是他们还想借此来一场政治投机。

以太监刘瑾为首的佞臣集团建议南巡的正德皇帝“擒获”宁王,便集体建议王阳明将宁王释放。王阳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巨大的政治阴谋,一旦自己将朱宸濠释放,那么“串通作乱”的罪名是逃不掉了。为此他采取了第三套策略去对应朝中的小人,就是说服了与太监刘瑾不和的大太监张永,将朱宸濠交付到他的手中而后自己便称病不理会此时。

太监张永本身就是一个奸佞之臣,但是他与太监刘瑾已经由交好发展到了反目,这正中了王阳明的下怀。果然,张永接受了朱宸濠之后,太监刘瑾等人的诡计便无处可施了,王阳明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逃过一劫。


王阳明先生历来是以“心学”著称的,但是很多人都对他的生平不甚了解,不能够理解他为何能够在明末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保全自己,并且数次建功立业。在那个小人当道的年代,阳明先生正是通过他龙场悟道之后的三条策略,完美地周旋于诸多的小人之间并且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智慧对于我们在职场、官场乃至是日常的生活中都大有裨益。

遇见惹不起的小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阳明先生的这三个对策去处理,再棘手的事情恐怕也会变得简单很多,生活也会越来越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