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 CT:胆囊内见高密度影,诊断胆囊结石(泥沙样结石),感觉没啥问题。
 你是否也有无数疑问,不是同一个病人?漏诊了?胆道出血?胆道造影?3 天可以新长出结石?此患者是以左侧腰腹部绞痛入院,诊断输尿管结石,结石已自然排出,现患者无腹痛,无其他不适,住院期间未做过其他特殊检查。
 由于发现肝内占位,6 天后做了腹部增强 CT:胆囊内见高密度影,CT 值约 130 HU,三期增强没有变化(未做平扫)。
 此患者是腹痛入院,诊断胃炎,现腹痛明显好转,无其他不适。住院期间未做其他特殊检查。一个月后患者复查 CT:仅在胆囊底部见少许高密度影。 以上两例患者有一个共同点,在住院期间都有静脉应用头孢曲松钠的病史。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副毒性作用低、消除半衰期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头孢曲松钠的钙盐易沉淀于胆囊中,形成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又称胆囊可逆性结石、药物性胆囊结晶,若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头孢曲松钠静脉应用后,在人体内不被分解代谢,以原形排出体外,大部分以原形分泌于胆汁和尿液中,所以在肾脏和胆汁中药物浓度均很高。胆汁中头孢曲松钠的浓度增加并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胆固醇容易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停药后,胆囊中胆酸池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随胆汁排出,结石消失。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的特点是发生快,最快在用药后 20 小时出现,最迟 7 天,结晶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最快在停药后 3 天消失,最迟 6 个月。结石一般直径小或呈泥沙样,结石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钙,含有少量胆固醇和胆红素,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也可出现。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胆囊炎、高胆红素血症、肾盂肾炎等表现。胆囊内粉末状稍高密度影堆积,或为团状、悬浮状,部分呈泥沙样,结石与胆汁形成高密度/低密度平面改变,质地松软,CT 密度较淡,移动体位时点状高密度影可散开或流动,形态具有可变性。部分患者胆管内亦可见高密度影堆积,可合并胆管扩张。停药后自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