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 两晋南北朝的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宁似卿 2021-11-30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有的说自春秋,有的说自秦朝,有的说自汉代。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自汉代开始比较可考。最早开始喜好饮茶的大多是文化人,这些人或应试、或著文、或设计等,常需用脑。而茶有益神、醒脑、清思的特殊作用,如司马相如、扬雄、韦曜、诸葛亮等人,均好饮茶。不过,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 “以茶养廉”,以对抗奢侈之风。我国汉代崇尚节俭,在人际交往和道德标准上,以孝养、友爱、清节、守正为美德。两晋南北朝时则风气大变,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美,多效膏梁厚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 “养廉” 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陆纳,字祖言,东晋时任吴兴太守。《茶经》 和 《晋书》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将军谢安想到陆府拜访,陆纳的侄子陆椒见叔叔无所准备,便自作主张准备下一桌十来个人的酒馔。谢安到来,陆纳仅以几盘果品和茶水招待。陆椒怕待慢了贵客,忙命人把早已备下的酒馔搬上来。侄子原本以为叔叔会夸他,谁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斥责侄子为讲奢侈,玷污了自己一贯清操绝俗的素业,当下将其打了40大板。与陆纳同时还有个桓温,也主张以茶代酒。他常以简朴示人,“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另外,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在位10年,疆域内无大的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齐武帝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灵位上千万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水即可。并要求 “天下贵贱,成同此制。” 以茶为祭品大约始于此时。由以上看到,在陆纳、恒温、齐武帝那里,饮茶已不是仅仅为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操的手段。这样,饮茶便进入了精神领域,茶的 “文化功能” 开始表现出来。
第二,南北朝时,是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的时期。无论是诗赋、散文、文学理论都很有成就,尤其是玄学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揉合儒家经义。玄学家的思想特点: 一是崇尚清淡高雅,二是喜欢作自由自在的玄想,剖析社会自然的深刻道理,三是喜欢登台讲演,而茶于这三点均有所帮助,它不仅能提神益思,还能使人心境平和、思路清楚,所以,玄学家都爱喝茶,并由饮茶进一步研究茶具,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南朝时,古代的神仙家们开始创立道教。道家修行长生不老之术,炼 “内丹”(实际就是作气功),而茶不仅能使人不眠,而且能升清降浊,疏通经络,所以道人们也爱喝茶。佛教在这时正处于一个与汉文化进一步结合、艰难发展的时期,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甚至茶可通鬼神,南北朝许多神怪故事中都有茶,如南朝时人刘敬叔著《异苑》,说剡县陈务妻年轻守寡,房宅下多古墓,陈务妻好饮茶,常以茶祭地下亡灵。一日鬼魂在梦中相谢,次日得钱10万养活自己的3个孩子。
由以上可见,在东晋和南朝时,饮茶已与道士、和尚、神仙、以及地下的鬼魂联系起来了,茶已进入宗教领域。尽管此时还没有形成后来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道理,但它已经脱离了一般作为饮食的物质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