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洪山,承载着英雄武汉的风骨。始建于南朝的宝通禅寺,殿内楼阁,屡遭焚毁,历经1600年依然古朴。山因寺闻名,寺因山而灵。更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称的洪山宝塔,登临塔上,秋色之美,不可名状。这座寺庙的兴衰荣辱,可以构成半部中华佛教史,不负千年古刹、皇家寺院之美名。 宝通寺概览宝通寺内,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层叠有致。寺内文物荟萃,宋钟、元塔、明狮、须弥座、摩崖石刻,古迹繁多。既有岳飞手植的松树,也有辛亥首义的司令部。这座武汉最古老的佛寺,净土宗、禅宗、密宗、华严宗,多宗会聚。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在宝通寺复办,成为近现代最重要的僧伽教育基地。 宝通禅寺位于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武汉的四大佛教丛林,即归元禅寺、宝通禅寺、莲溪寺和正觉寺,唯独宝通寺是皇家寺院。山门前一对石狮为明代雕刻,门上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镏金大字。山门两侧写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与青砖黑瓦的汉阳归元寺相比,武昌宝通寺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金碧辉煌,正是皇家寺院的风格。因宝通禅寺始建于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后的南朝刘宋时期,曾经得到唐文宗、唐武宗、宋理宗、元世祖、明太祖、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神宗和明光宗十皇帝以及明昭王、庄王、靖王、康王、瑞王、璧山候六王爷的关心和护持,可以说,这是得到过历代帝王重视的皇家寺院。 1941年的武汉宝通禅寺宝通禅寺初名东山寺。传说唐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北宋末金兵南进,灵峰寺被迁到武昌东山,并改东山为洪山,以纪念随州大洪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命主持武昌(鄂州)修建,扩建东山寺并改寺名为弥陀寺。至明成化年间,弥陀寺才由宪宗帝赐名宝通禅寺,目前殿宇多系清同治到光绪年间保存下来的建筑。 目前的宝通禅寺占地11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规模之大、殿堂之宏伟为武昌诸刹之首,被誉为“三楚第一佛地”。1983年,宝通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宝通寺中路 面对大门的中路为宝通寺的主体建筑,包括圣僧桥、放生池、钟鼓楼、弥勒殿等;以及般若门、大雄宝殿、玉佛殿和藏经阁等。 圣僧桥与放生池 走进洪山宝通寺的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跨越放生池的石拱桥,小巧玲珑,拥花依木,颇有江南园林风格,为宝通寺一景。 据说,此桥早期为木桥,雨雪天气桥皆不湿。后改为单孔平路面石桥,2004年又改建成现在的石拱桥,单孔桥拱上,书有“圣僧桥”三字。 圣僧桥名称来历有不同说法。最有可能的是缘于明末的无念禅师。无念为麻城龙湖芝佛院主持,服膺李贽之学,执弟子礼。他四处游历传教,曾经在此处打坐参禅。 圣僧桥下即为四方丛林均有的放生池。 钟鼓楼与弥勒殿 不知何故,宝通寺的钟鼓楼,被改称为“财宝殿”。 ![]() 唯有钟鼓楼前一对明代建造的石狮,造型生动,成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其中一只在戏耍绣球,而另一只怀里抱着幼狮,憨态可掬。 ![]() ![]() 据《宝通禅寺志》载,清康熙年间寺前有碧琉蚊龙,佛殿大柱金龙盘绕。《广阳杂志》称整个庙宇金碧辉煌,天下少有。这种情况在弥勒殿前的大象身上尚可依稀发现踪迹。 ![]() 弥勒殿或叫接引殿,即通常所称的天王殿,为寺庙的第一重殿。在大殿重新修葺时,曾发现一巨型石龟静伫其间,娟秀规整的小楷写满碑石,依稀可辨景泰六年(即1455年)字样。 ![]() 弥勒殿正面依然是未来佛弥勒佛。门口对联曰: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 ![]() 两边有四尊天王塑像(选录两尊)。 ![]() 值得讲讲的是立于弥勒佛背后的韦陀菩萨。通常认为,韦陀菩萨降魔杵的朝向暗示寺院的大小: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个大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则表示这个寺庙是个较小的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我的疑惑是:宝通禅寺的韦陀杵朝向,难道应该认为这里是个小寺庙? 大雄宝殿 ![]() 登般若门,到达2007年新建成的大雄宝殿。它是目前湖北省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建筑,高达22米,总面积六百多平方米,比原来宝殿显得更加巍峨气派。大雄宝殿外挂有三块很大的牌匾。 ![]() 殿前石阶中央为九龙壁,还有一尊释迦牟尼诞生时的铜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仿佛在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 大殿内有释迦三尊,通体为铜色。释迦牟尼佛端坐中央,手结定印,阿难陀尊者立于佛陀右侧,大迦叶尊者立于佛陀左侧。 ![]() 释迦牟尼佛背后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两侧有两位童子协侍,与其他寺庙并无二致。 百年银杏秋色 ![]() 武汉的秋天到了,大雄宝殿前的这株有150年历史的银杏树叶又黄了。人们都说,百年银杏再现了禅寺与仙境的味道。 ![]() 在我们俗人眼中,宝通禅寺最珍贵的就数这株百年银杏,它几乎就是武汉的善男信女到洪山这座寺庙“朝圣”的主要原因,也是“秋到武汉”的象征地之一。 ![]() 只不过2021年武汉的气候异常,直到11月初,宝通寺的银杏并没有变黄,请原谅我在此处对照片作了后期处理。 ![]() 秋到武汉 ![]() 秋到武汉 ![]() 秋到武汉 玉佛殿(藏经楼) ![]() 中路在大雄宝殿之后,所看到的阁楼叫玉佛殿,又称藏经楼。 ![]() 玉佛殿里供着玉制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殿堂的第二层即为藏经楼。 ![]() 宝通寺的行走道路至此中分:右为禅堂、观音阁等,左为地藏殿、方丈室等。再往上走,横行有万佛宝殿、宝通花园,向上攀爬可去法界宫,华严钟亭和华严洞,直到洪山宝塔。 宝通寺右路 ![]() 不二门。因为佛法是不二法,进入佛门就是入不二门。而佛法是求解脱的,故在佛门修行毕业后,就是解脱门。 ![]() ![]() 美女们多愿意在此留下倩影。 ![]() 佛教风格的艺术造型。 ![]() 观音殿 ![]() 屋顶上的壁画呈现出国画风格。 宝通寺左路 ![]() 参观左路建筑的行走,从山下的广场重新开始,以便于介绍宝通寺著名的武昌佛学院。 ![]() 紧靠近玉佛殿的左侧的殿堂为地藏殿。 ![]() 其他佛教建筑依次排列并逐渐向左上延伸。 ![]() 宝通禅寺的官网曾提问道,佛门胜地为什么被称为“寺”而不被叫作“庙”? ![]() “寺”在古代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大理寺”就是如此。被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等等。 ![]() 因为“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皇家为佛教建立庙宇,把教授佛法并供僧团居住、学习和修行的场所也称为“寺”,希望能代代延续下去。当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法师迎到中国,由鸿胪寺负责接待。因为经书是用白马驮来,朝廷便将法师住地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 ![]() 当宝通禅寺也被称为“寺”的时候,其中也就隐含了在此地持续“传授和学习佛法”的含义。佛学院认为,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的出家人相当于大学里的专职教授。佛寺里的藏经楼,起到的是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 正因为如此,我国佛教教育的奠基人、一代宗师太虚大师,于1922年在宝通禅寺创办的第一所最为正规、最具影响的武昌佛学院,在佛教界享有'黄埔'之誉,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 武昌佛学院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4年恢复办学。其中,男众班设在宝通寺,而尼众班设在莲溪寺。 ![]() 2019年,在宝通寺成功举办了庆祝武昌佛学院建校99周年及复学揭牌活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武昌佛学院) ![]() ![]() 写着“静域”的牌坊内,可能就是武昌佛学院的僧人学员宿舍。 ![]() 万佛宝殿。万佛宝殿里供奉的主要是毗卢遮那佛,是华严宗供奉的主佛。毗卢遮那佛的头部有一个类似华盖的东西照在上方。大梁有三块大匾,中间写的是“万佛庄严”,右边写的是“毗卢性海”,左边写的是“华藏世界”。 ![]() 万佛宝殿的对联写道:“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仔细品味,还是有点意思。宝殿的前方,设有一排雕龙画凤的汉白玉柱。 ![]() 更前的方向有座宝通花园。 ![]() ![]() 红叶缤纷,秋色满园 宝通寺登山路华严亭与宋钟 ![]() 自万佛宝殿左转,游览宝通禅寺便需要向上攀登。攀登阶梯可直接通往华严亭和法界宫。 ![]() 右方平台华严亭内,置放一口巨大的钟,据称是宋代古钟。 密宗坛城法界宫 ![]() 华严亭后,便是著名的佛教密宗坛城——法界宫。法界宫原是持松大师仿唐朝密宗金刚部“五曼荼罗”形式建造,殿内为了修习密法,原设木质密宗坛城,雕刻镂空,玲成别致,可惜早已经废弃。 ![]() 现在的法界宫屋面覆以黄琉璃瓦,并以五亭结顶,借以表示东西南北中五佛方位。各亭均为镂空大屋脊,飞檐蟠爪,富有民族特色。殿前廊柱,刻有法轮十字羯摩杵,殿基四周刻有双层莲瓣,殿前阶下为三孔拱桥,桥外双亭侍立,殿亭相映,景色别致。这是武汉地区唯一的佛教密宗建筑物,1954年,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先后来过宝通寺,在此举行密宗“灌顶法会”。 ![]() 1997年,法界宫被改为了海岛罗汉堂,屋内匾额为罗汉堂三字,五百罗汉居其间。门前也有一幅对联:诸恶不作回头是岸,众善奉行佛海无边。 ![]() 罗汉堂中间仍供奉释迦佛。 ![]() 中央偏左的供奉的是达摩祖师,右侧供奉的是道济大师,都只有半个人高。 ![]() 印象最深的还是南海观音身后,四壁雕塑的各种海岛罗汉,神态各异,妙趣横生。 ![]() 殿内还有一座浮屠,石制的,只比人略高一点,写着“三时塔”。这些都不同于我所见到其他寺庙的罗汉堂。 义军司令部华严洞 ![]() ![]() 从法界宫旁绕过一座小亭,再次攀登台阶。 ![]() 进入华严洞。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蒋翊武就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他将战时司令部设在宝通寺,宝通寺内的华严洞就是司令部的秘密开会处。 ![]() 也可以说,这个洞内就是义军司令部。宝通寺见证了辛亥革命号角的吹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专制王朝,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洪山宝塔 紧邻华严洞,就是宝通寺最著名的地标建筑——洪山宝塔。 ![]() 秋色笼罩下的洪山宝塔,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称。 ![]() 登塔远眺,极目千里,看两山对峙,见二水分流,三镇英姿尽收眼底。 ![]() ![]() 宝塔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后人又称洪山宝塔。该塔七层八面,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44.1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 ![]() 宝塔内部异常狭窄,楼梯的每一台阶均十分陡峭。数十年前,我还在孩童时代,曾攀登上去过若干次。如今垂垂老矣,不敢再有此妄想了。 ![]() 1941年的洪山宝塔据地方志书记载:原建宝塔,每层外围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下周围为砖木结构的围廊,每层八角坠以风铃,设计之精巧,工程之浩大,实为鄂中第一。后来在多年的风雨浸蚀中累加修补。今天的洪山宝塔已修缮一新,每日吸引着不少游客登高望远。 ![]() ![]() ![]() 湖北名菜、与武昌鱼齐名的洪山菜薹,最原始的品种就种植在洪山宝塔下,只有这里的土壤才能长出地道的洪山菜薹。民间传说以宝通寺钟声所及之处产者为最佳,故有“塔影钟声映紫菘”之说。 岳飞手植之“岳松” ![]() ![]() 洪山宝塔后有标志曰“摩崖石刻”,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继续前行,不是为了石刻,而是寻找松林。 ![]() 据介绍,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曾经在武昌长期驻兵,曾在这里亲手植下第一棵松树,人们称之为“岳松”。虽然在明末被砍伐,但老百姓为纪念岳飞,于清同治年间在原地又植松树多株,长成后仍称“岳松”。 ![]() ![]() 这就是近观和远望的“岳松”松林,其中甚至有约500年树龄的老松。岳飞的一生,与武昌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他的战斗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武汉度过。不仅长期驻兵于此,连后来封“鄂王”也在武昌。倘若宝通禅寺也有记忆,它正是岳飞爱国主义精神的见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