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波中的搏杀——二战地中海海空电子战

 不沉俾斯麦 2021-11-30
文章图片1

恐怖的死神

1943年夏,纳粹德国将世界上最早的反舰导弹―″亨舍尔″-293和最早的制导炸弹″弗利茨″一X投入了使用。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以前对舰攻击全凭飞行员的个人技术操纵飞机投弹、无法控制和修正炸弹航向的情况。这两种武器都装有采用无线电指令—目视瞄准制导的“凯尔一斯特拉斯伯格”系统。“亨舍尔”-293使用48~50兆赫频率控制,分为18个信道,每一枚导弹选用其中一个信道:导弹发射后机上投弹瞄准手通过一个小操纵杆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由于德国对这两种武器严加保密,盟国对其知之甚少,一时间盟国海军吃亏不小。1943年8月25日,德国空军在比斯开湾用“亨舍尔”-293首次投入实战,便击沉、击伤英国海军护卫舰各一艘。9月9日意大利海军主力舰只由拉·斯佩齐亚驶向马耳他,准备向盟军投降。舰队刚刚离开撒丁岛,便遭到早在一周前便已准备好的德国空军的攻击。第100轰炸机联队第3大队伯恩哈德·乔普少校指挥的12架“道尼尔”-217从6400米高度投下了12枚“弗利茨”-X,有2枚击沉了意大利最新型主力舰——3.5万吨的“罗马”号战列舰,1枚重创“意大利”号。这恐怕是空舰对抗以来投弹最少、相对战果最大的一次攻击了。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9月9日也是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萨莱洛登陆的日子。此后一周内乔普少校指挥的″道尼尔″-217携带反舰导弹,对任何进入登陆场的舰只发起了猛烈攻击。″弗利茨″-X先后重创了英国战列舰“厌战”号、巡洋舰“乌干达”号和美国巡洋舰″萨凡纳″号,还击沉了三艘小型舰艇。一枚“弗利茨”-X彻底穿透了″萨凡纳″号前主炮炮塔,一直钻入弹药舱并引发爆炸。爆炸的震撼使得舰底穿孔,前半截舰体焊缝开裂,锅炉也熄火了,死伤270人,整条舰像条死鱼般漂浮在水面。如果不是损管队员抢救得力,使该舰恢复动力驶离危险区,恐怕它早已命丧海底。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1943年在地中海上空盟军空中力量还不占绝对优势,德国人常常可以突破盟军的空中拦阻,即使是盟军掌握了战区制空权以后也是如此。为避免德国空军对运输舰只的疯狂攻击,确保登陆部队后勤供应,也为了日后更好地对付此类威胁,盟军不得不另辟蹊径,研究用干扰发射机来压制“凯尔一斯特拉斯伯格”无线电制导系统。

然而,盟军并不知道德国的制导系统工作在什么频段,要研制干扰发射机近乎在黑暗中摸索。为减轻前线压力,英军电子战部门甚至通令部队:″采用一切你们认为有用的办法,在德军用导弹空袭时就算是收音机也用上!′′一时间,登陆场内的舰艇甚至取消了历来对水兵使用收音机的严格限制,空袭期间只要是电子器件统统打开。可是仍无济于事,盟军舰艇还是屡屡被反舰导弹杀伤。

针锋相对

为了解除盟国海军头上的死亡威胁,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无线电分部将对抗德国反舰导弹的干扰发射机列为AAA1级优先(最优先级)项目,24小时不停工作。由于不清楚德国导弹的工作频段,美国技术人员只好采用笨办法,用哈利航空器公司的各20部海军型S-27、S-36接收机改装成干扰机,命名为RBK和RCX。它们覆盖了大部分已知德军无线电频率。然而装舰投入侦察后发现,此举收效甚微,德军仍然威胁着登陆场。一时间,盟国海军在地中海的舰只都生活在无法逃脱的恐怖之中。

文章图片7

不过盟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高于轴心国的技术水平,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美海军研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想出了新的办法:将德国制导系统可能工作的频段分为高低两部分,分别制造了三种干扰发射机,称为XCJ、XCK和XCL。

这些干扰机立即成为舰队指挥官的抢手货,连手工加工的样机也刚一完成就被舰队派人从实验室直接抢走,24小时内便装在舰上最抢眼的地方。为了增加心理安慰,干扰发射机还被装在原来留给雷达天线的桅顶位置。

整个1943年夏季到初秋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战专家和技工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共完成了五部这种干扰机。这批设备看起来好像杯水车薪,然而正是它们在随后的防空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时,许多电子产品还没有统一的制造规范,至于当时这种堪称''最精密″的干扰机的制造更是同劳斯莱斯轿车一样,完全依靠熟练技工手工打造。更要命的是,即使在当时电子工业最发达的美国,这样的高级技工也少得可怜,而且几乎又都被另两个电子产品领域―雷达、声纳制造厂商招去了。但为了保密,海军研究实验室甚至不能透露需要这些技工。

一个偶然的巧合使盟军的干扰机研制得以飞速进展;德军在利比亚沿岸攻击美国护航船队时由于操作失误有一枚导弹掉在了浅水区而且没有爆炸。盟军得到这枚完整的″亨舍尔″-293后,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专家立刻赶赴北非,对导弹进行解剖检查,并对其接收机进行分析和测试。

文章图片8

结果发现,″亨舍尔″-293的四个接收通道中有两个用于制导,频率高于音频范围,甚至比当时的无线电侦察设备能够收录的频率还要高!于是,美国着手制造能够检测这种高频信号的接收机。很快,另外两个频率也被测试出来,从而使美军得以火速赶制出了针对“亨舍尔”-293的高效干扰机。

首批干扰机和改装的接收机完成后,被安装在美国海军驱逐舰“戴维斯”号和“琼斯”号上。1943年10月两舰从美国诺福克基地奔赴地中海战场,恰好赶上了最为激烈的11月26日的战斗。当时,德军第40轰炸机联队第2大队由德国空军攻舰战绩最高的飞行员之――鲁道夫・蒙斯少校率领,出动了21架He-177,攻击从阿尔及利亚驶出的KMF26护航队,每架He-177携带两枚“亨舍尔”-293。

文章图片9

德机临空投弹后,″琼斯″号报告有13枚,″戴维斯'号报告有12枚。但是,舰上的电子干扰操作员发现,不可能用瞄准式干扰同时对付所有频道的来袭导弹。虽然操作员们拼死努力,船队中的大型运兵船″罗纳'号还是被击沉了,运送的陆军士兵溺死不少,而各舰都忙于规避空中恐怖的死神,根本无暇顾及水中挣扎的士兵和舰员。

幸好盟军战斗机很快出现在战场上空,才阻止了德军的进一步屠杀,并迫使他们扔下导弹或终止制导。经过一番激战,美军击落六架德机,包括蒙斯的带队长机。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魔高一丈

到1943年晚秋盟国空军已牢牢掌握了地中海战区的制空权,相比之下,盟军飞机对德军反舰导弹载机的拦截战果要大于舰载干扰发射机。但是,正是有了干扰机,才使盟军舰船在遭受攻击时有了最后一次防御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使舰员们有了心理依托,大大提高了士气。不过,德军的电子对抗手段很快就再次领先。

1944年1月,盟军在地中海战区进行了安其奥登陆作战。德军在牵制滩头阵地的战斗中也采用了雷达干扰来保障空中突击。德国空军在靠近前沿的隐蔽处架设功率达500瓦的″卡尔″地面干扰机,干扰170~220兆赫频段内的所有盟军雷达。执行轰炸任务的德国空军编队也装备了“凯腾汉德”瞄准式自卫干扰机,多部干扰机协同工作,覆盖了很宽的频段,包括盟军几乎所有型号火控雷达的频段。“卡尔”、“凯腾汉德”再加上使用箔条,使盟军的SCR-268火控雷达无法对德机构成威胁。在夜间,盟军的机载MK-4型截击雷达也受到较严重的干扰,无法执行掩护登陆场的任务。

使用英国″英俊战士″战斗机的美国空军夜间战斗机中队在掩护安齐奥滩头阵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麻烦。1944年2月,该中队在多次作战中使用雷达击落了将近一半的德国轰炸机。但3月份同样的作战却一无所获,看来德国人已为轰炸机安装了非常有效的新式警戒系统。

文章图片12

美军电子专家向情报人员求助,后者曾检查过所有坠落在盟军领域内的敌机。电子专家们想知道德国轰炸机上是否有什么前所未见的无线电设备或小装置,结果在德机机翼下果然新发现了一种定向天线,指向飞机的后方。虽然与天线相连的设备已严重损坏,但从天线尺寸来看,它的工作频率大约为175兆赫。

“英俊战士”战斗机的敌我识别器使用的是两种不同频率——212兆赫固定频率和175-185兆赫扫描频率,但在地中海战区不使用212兆赫信号。难道德国人利用了后一种信号?

为解开这个谜团,美国电子战部门第15处驻地中海盟军空军司令部的代表请求该中队指挥官将飞机敌我识别器的175~185兆赫发射机的导线从接线板上断开,然而后者不愿配合,固执地继续使用这一频段。幸好几个星期后德国夜间轰炸机的攻击停止了。

文章图片13

战后,此事在德国的档案中得到了证实。德国轰炸机上装有一种“海王星”机尾警戒雷达,工作频率正是180兆赫。这种雷达发射的信号会触发盟军夜间战斗机上的敌我识别器,在轰炸机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一个很清楚的应答信号,这就给轰炸机提供了一个明显的告警:″对方的夜间战斗机正在逼近。″

2月16日黄昏,盟军舰船的老对手——德军第100轰炸机联队第2大队再次出动,攻击安其奥滩头的盟军舰船。九架Do-217从米兰附近的贝加莫机场起飞,摆脱了途中盟军战斗机的拦截,在安其奥上空爬升到2500米,盘旋几圈后选定了各自的猎物,自行进入轰炸航线。

此时,盟军舰船已经组成了密集的火网,并由专门的驱逐舰释放烟幕。一架德机选中了7000吨的“伊莱休・耶尔”号运输舰,在7千米处投放了左翼下的″亨舍尔″-293。在这个距离上,导弹只要50秒就可击中目标。由于知道自己的干扰机可以有效地对付盟军的高炮火控雷达,德机上的瞄准手专心致志地精确引导着导弹。尽管两艘装备干扰发射机的美舰“戴维斯”号和“琼斯”号拼命施放干扰,“亨舍尔”-293还是准确地钻入了“伊莱休・耶尔”号的腹部,将其直接炸为两半。

文章图片14

第一轮攻击得手之后,德军机群再次盘旋选定目标,又投下九枚“亨舍尔”-293,这次只是因为盟军高炮在空中炸出的大量烟云并有曳光弹的干扰,才使德机攻击效果不佳,只击沉了一艘坦克登陆舰。

奠定胜局

为了摆脱德军的干扰,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加紧在SCR-268火控雷达上加装了噪声抑制器,同时提高其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刚刚问世的8部SCR-545和12部SCR-584火控雷达也全数运抵安其奥滩头。这些雷达工作在较高的微波波段,德国人短时间无法搞清它们的参数,也就无法实施干扰。在夜间拦截中,盟军飞机改变了容易受德机雷达误激发的敌我识别器天线频率,并改进了MK-4截击雷达,彻底堵上了德国轰炸机夜间乘虚而入的漏洞。从此,德国空军即使在干扰掩护下也无法轻易攻击盟军舰船了,盟军舰船头上的阴云终于散开。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德军在使用这两种制导武器时,还遇到了一个特殊的麻烦(即发射的导弹有一大部分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不明不白地失去正常制导。德国空军命令对无线电控制系统进行技术调查,并很快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飞机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轰炸机上从发射机输出的制导信号经一根同轴电缆送到天线,有人把同轴线的中心导线切断,但没有完全断开,然后重新装好。这是很聪明的做法,显然是一位专家干的。

文章图片17

当德军在地面试验发射机时,飞机发动机是停止的,同轴线的中心导线接触良好,因此信号正常。但飞机发动机启动后,由于振动,导线的切口一会儿断开一会儿接通,因而在相当一部分时间内制导信号不能顺利传给天线。

发现这个问题后,德国空军技术人员立即检查了所有携带“亨舍尔”-293的He-17和He-177型飞机,发现约有一半被做过这样的″手术”。保安人员在梅里尼亚克机场进行了彻底的追查,力图找到这个破坏者,但一直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在二战中因为有这么一位不知名的特工而挽回了多少盟军水兵的性命。

文章图片18

“道尼尔”-217轰炸机制导Hs-295反舰导弹的方式是由侧躺在载机机头处的控制人员目视控制导弹的飞行

文章图片19

经过多次较量,盟军逐渐摸清了德国空射反舰导弹和制导炸弹的性能。随着各型新式火控雷达和大量舰载干扰发射机的装舰,到1944年底盟军舰船已不再惧怕这些武器了。倒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狗急跳墙的日本人灭绝人性的自杀飞机的攻击使得盟国海军官兵谈虎色变。美军电子战研究部门也无从着手,因为对于奉行“武士道”精神、不拿性命当回事的日本飞行员,任何电子干扰都是无济于事的。实际上,直到二战结束,美军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对付日本自杀飞机。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